美文网首页文学散文成长励志
“会做人”的曾国藩

“会做人”的曾国藩

作者: 伊斯豪达尔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16:35 被阅读217次

在当代,“会做人”和“讲政治”、“脑子活”一样,并称为长辈教育晚辈的三大玄学。

既然是玄学,这些词就都有这么一个特点:提出来,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一要讲出具体内容,大家却总是觉着,不大容易说到要处。

这可让大家都犯了难。毕竟听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的学生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内心便会十分忧伤,而对面讲不明白知识的老师权威也会下降。

而且,这课还是必修,不得不讲。

好在中国人是爱读历史的,也是信任权威的,大家找了找毛主席夸奖过的人、又瞧了瞧蒋委员长崇拜过的人。哎,你别说,还真扒拉出这么一个奇人,“会做人”“讲政治”“脑子活”一个不拉,自成一派,仅此一家,分号很多,都没他火。

此人正是庸人之楷模,大叔之巅峰,文正公曾国藩。

当然哈,这里说的庸人,不是指文正公的功绩,而且指他的天赋,或者说——起点。

是的,你没有看错,文正公年轻时,自认为很聪明很厉害,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忍直视...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小段子,大家看完便会明白。

小文正公在家里背《岳阳楼记》,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小偷准备等着文正公休息的时候再下手...结果文正公读了无数遍仍没有背下来...最后小偷终于等不住了,直接从房梁上下来给文正公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多亏当年没有狗仔,要不头条:《惊!大清军委副主席智商竟不如小偷》一定会火遍大江南北。

当然这多半只是个段子,不过年少的曾国藩(当年还叫曾子诚)背书不大行却是事实。16岁开始考秀才,23才以倒数第二的身份考中。

这对于一个未来被称为“半个圣人”的伟人来讲,绝对不是荣耀,而且,相当于耻辱。

你是不是也开始觉得他只是个庸人,而且还有点蠢,甚至心里期待他还有点萌。

但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恭喜你,你已经了解到了他“会做人”的第一条——

如果才华不够,勤奋多少可以弥补一点。

是的,无论科举之路如何不坎坷,文正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勤奋读书,更没有选择放弃。他在《挺经》里这样说:“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三年后......

实践证明,好运并不会因为你够勤奋就会眷顾你,不信,看看隔壁的曾国藩同学,26岁的他在考进士上已经两次落榜了。

在返乡途中,他发现自己的钱要用完了,幸好在江苏徐州睢宁时,他遇到一位土豪同乡,同乡很讲究,爽快地借了他一百两银子。没想到的是,在江宁逛街时,小曾同学遇到一套《二十三史》。无奈这套书的价格已远超出他的经济能力,于是他把朋友给的钱拿出来,又典当了自己的衣物,买下了这套《二十三史》。

他老爸知道后对他说:“你用借来的钱买书,我不怕。只要你能把买的书认真圈点一遍,就算对得住我了。”小曾同志是个大孝子,赶紧把父亲的话写在日记上并发誓:“我以后每天都圈点十页,如果有间断,我就是不孝子。”从此闭门不出,发奋苦读一年。后来,据他自己说,那几年他把《二十三史》读了多遍,并博览百家,悉心钻研八股文。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床头摸书,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在看书。在下一次会试之前,他抓紧每分每秒提升自我。

完了,一激动写正面了,大家都猜想我要安利“读书”这个老生常谈项了。

其实不然,要安利的是“思学”这个组合操作。

是的,直到书中的内容非常有意义,但是最意义的,是你把书中的思想一点点与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环境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

当你有一天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你就不会想要读书了,因为天下的道理只有那么多,诸子百家用不同的文字把这些道理写了出来。公示你都掌握了,教科书自然不用看了。

这就是“会做人”的第二点,视野的远近取决于生活的环境,但书里的内容,却是平等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找人改了命,下次考试中小曾同志“意外”考中了进士,并被选为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而且沿着这条仕途之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但是年轻时的他,争强好胜的脾性已初见端倪。

终于,他干了一件大事。

咸丰元年,太平军起,广西沦陷。大乱将至,咸丰帝诏群臣,称要“广纳群言”。曾国藩多次上折指出种种危机,却只被敷衍夸奖两句,折子便被扔进了废纸篓。本来领导也就是意思意思,咱们小曾也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但是这时候有人嘲讽小曾同学:

你丫身处高位不干事,真是白斩鸡一只啊!

就像是自己辛劳许久的作品遭到冷落还不够,还要被同行嘲讽一番,论谁都会恼怒。

小曾同学势必要证明自己一番,他使出了一个晚清官场极为罕见的操作:直言批评皇帝。

他在奏折中写道,皇帝有“琐碎之风”,喜欢挑大臣礼仪疏漏的小错,却疏于大计。

随后写到,“途尚文饰,不求实际。”二十岁不到竟然出文集,真是虚荣。

最后,指责皇帝刚愎自用,广纳贤言只是做样子,耿直的大臣还是难逃贬官降职的厄运。

然后......然后完蛋了呗。

看惯了恭顺文字的咸丰,日益膨胀的自尊在那一刻被毫不留情的戳破了,其阅后愤怒之情可想而知。“怒掷其折于地。”

你看看你看看,这连“讲政治”都不讲了。

不过,这就是“会做人”的第三条,遇到圣君我自然会顺从,但你丫别侮辱我,我有自尊。


随着母亲去世,小曾同学回乡守孝。

恰逢太平军北上,湖南各地,一塌糊涂。咸丰皇帝情急之下,诏命在乡下的曾国藩帮助地方官员兴办“团练”,现称“民兵”,保卫乡里。

从此,曾国藩丢了他的京城户口。

所幸当年的京城户口还没有这么难求,得到皇命的曾国藩在自己的公馆里开设了一个“审案局”,采取了极端政策,起到一时之效,各地土匪不再敢轻举妄动,社会秩序迅速安定下来。

奇怪的是,他的勇于担当,不但没有赢得湖南同僚的感激,相反却招致了一身不是。

原因十分简单——他雷厉风行的办案风格触及了官员的利益。

他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捆送土匪流氓,不必经过过去那些层层手续,乱世宜用重典,办案自应径自决定,从速处理,以免有人来说情纠缠。这就惹恼了通省文官:案子就是钱,不是现钱也是天大的人情,你却全部一人包办了,老子贪什么。

在那一段时间里,小曾同学不畏风言,一心只为他心中抱负。在曾国藩看来,当时官场风气败坏已极,只有学曹操,另树新风,才能办成些事。否则随波逐流,断难成功。同时,要想挽救天下,首先也要改变官场风气,"痛惩而廓清之"。

是的,他希望以自己至刚至阳的办事风格,给浑浑噩噩的湖南官场一套降龙十八掌,打破这个死气沉沉的体制。

但是,事情岂能如愿,这个热血青年很快被浇了一大盆冷水:自己操练的湘军与正规军绿营兵冲突不断。最终,正规军冲进了他的公馆,还砍伤了身为二品大员他。

难受啊马飞~

哎,做清流是有前提的,要么像公安局长时期的曹操那样,有个军委副主席老爹;要么像海瑞那样,时刻有贵人;要不然就像魏征,老大特开明。

或者,锋芒一定要利,利到正规军也无法抵挡。


咸丰三年八月,曾国藩带着受伤的自尊心离开长沙,到达衡阳,开始赤手空拳创立湘军。

时机到,湘军成,曾国藩意气风发,似乎自己翻身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谁料画风一转,镜头来到靖港船头,西南风下,大火越烧越旺。惶惶的湘勇弃船不顾,水手各自逃命。烈火中,哭喊声、浮桥上踩踏落水的惊慌声、咆哮着的杀伐声混杂在一起,兵败如山倒

这一切溃败的发生,竟只花了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也难怪,进士出身的曾国藩没有当过一天兵,对于行军布阵、带兵训练,没有一点实际经验。而这一切困难,均没有一人前来为他施以援手。

怎么办,自己想。

没有名分,他照旧用长沙时用过的"湖南审案局"五个字,来接送公文。

没有经验,曾国藩就自己在黑暗中探索。他殚精竭虑,认真思考绿营兵种种弊端之原因,创新颁布了许多军事原则。

为了建造水师,自费找寻衡州、永州的能工巧匠,在湖南设立船厂,大量制造快蟹、长龙、舢板三种战船。凡枪炮刀锚之样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终于建成十营水师。

他为筹集军饷,挨家挨户四处劝捐筹饷。费尽口舌,一旦劝而不动,他便强行勒派,不顾亲友邻里招怨。

此刻,他耗尽心血团练出的湘军,建造出的战船,竟顷刻覆灭火海,不堪一击。

周围都在嘲笑他,他本人也似乎觉得没啥意思了,不如自尽谢罪。

奇迹出现了。

此前吃尽千辛万苦练成了一支一万七千人的队伍,与三万之众的太平军来了一次殊死战斗,十战十捷,以少胜多,歼灭太平军万余人,湘潭一战获得全胜。

从此,咸丰皇帝对湘军刮目相看,从而救了曾国藩一命,也正由于此,曾国藩在湖南士绅官员中才慢慢站稳脚。

又有谁能想到,湘军的意外崛起,使黄泉路近的大清王朝又看到了一丝起死回生的希望。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好玩。

是啊,如果没有贵人为你撑起天空,成绩就是唯一的力量。


按理说,此时的曾国藩应该会呼风唤雨、八面逢源。

然而真实情况确是,湘军的日子依然八路。因为体制仍然被排挤,饷项仍须自筹,苦的一比。

1854年八月,湘军经过苦战,夺下了重镇武昌。

武昌,自古便一直是兵家必夺之地。因为武昌扼守长江、是仅次于襄阳的两湖重镇。东南地区如果控制武昌,底限可以防御上游,上限则可以攻取两湖、完全割据江南。所以,武昌当之无愧成为了两军博弈的焦点。

绿营军和八旗军纷纷多次进攻,却遭受惨败,这时候湘军的捷报传进京城,顿时让绿营军这样的正派军颜面全无——正规军都没做到的事情,他的湘勇竟然把一个省城都给打下来了。

皇帝在惊异的同时,自然大喜过望,他写下奏折,快马加鞭的送到曾国藩的府邸,奉命曾国藩为湖南巡抚。

多年为国奉献,出入战场,却始终没有实权、又备受排挤的曾国藩,终于有了一官半职。

他在那一刻觉得苦尽甘来,皇帝过去对他的打压、周遭地方官对他的百般嘲讽,他尽数抛之脑后。他赶紧回复谢恩奏折,又表示谦虚推辞,程序上的做出一些谦逊姿态。

然而他未料到,自己谢恩折还在路上,取消他的任命的奏折就已经送达。

皇帝老儿你是真的皮啊。

MDZZ,玩老子?老子不干了!回家种地!

而正是在老家几年的闲赋,让他有了沉淀自己的机会。

是啊,有时候走的太快了,是该回头看看影子了。

官场的失意是极端痛苦的,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几千年前的圣人之言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让他恍然见到了另一片天地。

他像小说中的那些武林高手们一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把自己起兵以来的种种情形在大脑中一遍遍过电影。

渐渐地,曾国藩静下心来了。

他有记日记的习惯,而直到46岁时,饱受磨难的他才拥有了更为深刻的反省。

与他人不同,曾国藩并没有因为失意而自怨自艾,抱怨仕途不公。他反思到,在官场之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他翻阅旧日信稿,发现了当日武昌告急时,他请求骆秉章发兵援救的一封信。写这封信时,他觉得字字有理有据,今天读来,却发现字字如锥如芒。

纵观曾国藩的前半生,我们会发现他并非是官场上的谋略家。他其实是一个不太会做人的人——他过去太过执着的想出头,脾性难免暴躁,雷厉风行。

然而,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而那个时代,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

谪居生涯亦没有消灭他顽强的意志,并没有让他放弃实现心中的抱负,反而成就了他“大悔大悟”的两年。他变得更为谦逊、周到,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可屈可伸,对内有原则,对外则灵活,与四十岁前已经迥不相同。

是啊,自省,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啊。


尾声

逆风局锻炼能力,顺风局一飞冲天。

咸丰十年,新上位的两位军事天才,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连破清兵江南江北两座大营,战争的形势,瞬间又破朔迷离了起来。

咸丰本来以为攻破南京,指日可待,没想到太平天国还有拼死一搏之力。

咸丰不得不请求曾国藩出山,他万分诚恳:如今逆贼猖獗,天下倒悬,若你能出山力挽狂澜,解救天下苍生,才是忠孝两全之道啊!

他甚至用几近哀求的语气说道:我直接命你为两江总督,求求你快点出山吧!

得到实权之后,曾国藩当即飞马上任,并依靠其十年来积累的军事经验,先后经历了艰苦卓绝之事:湖口惨败,水战中被石达开诱敌深入,几不得脱;祁门被困,自己选了一处险地,差点成仁。他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东山再起,视死如归。

经历过惨败,他又何尝不痛心疾首,不愿面对?然而和普通人不一般的是,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坚韧起来。自述“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长沙被辱、江西受困,皆是煎心之事,靖港大败、鄱阳湖大败、祁门被围,更是凶险之至。

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最后竟修炼的男儿到死心如铁,已经是无畏无惧。

嗯,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曾国藩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成为了挽救清朝的最大功臣。后来咸丰驾崩,同治即位,曾国藩更进一步,坐上了直隶总督的位置,成为了大清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

百年后,被包装成了成功学鼻祖。

真是值得玩味的一件事。

他从来没有告诉别人如何快速的成功,而是用一股子韧性告诉别人如何挺过长跑。

一个读了十几年圣贤书的读书人,能组乡勇、办团练,剿匪寇、扶社稷。

能携平定大清半壁山河之声威,首开一代洋务运动之先河。

能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军工厂,刊刻了中国第一批新式书籍,派出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留学生。直接培养了李鸿章等一大批洋务运动的坚强旗手,间接培养了詹天佑等一大批洋务运动的得力执行者。

这些似乎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但他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纵使天资普通,通过后天的努力,自己仍能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他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庸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静。

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当你们在苦熬、忍受时,在仍不放弃做一番事业时,在怀疑自己又渴望不凡时,我希望你们能想起曾国藩的故事。

他能给予你无限的激励。

况且,和文正公比,我们可是天才啊!

相关文章

  • “会做人”的曾国藩

    在当代,“会做人”和“讲政治”、“脑子活”一样,并称为长辈教育晚辈的三大玄学。 既然是玄学,这些词就都有这么一个特...

  • 淮君:李鸿章确实会做官

    【淮君:李鸿章确实会做官】(经典赏读 @上官皖儿) 在晚清三杰中,曾国藩会做人,左宗棠会做事,李鸿章会做官,是许多...

  • 你能一天学成李鸿章,但不能一天做成左宗棠

    1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 李鸿章会做官,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

  • 历史人物系列-左宗棠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

  • 人无完人

    在晚晴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个异类。曾国藩会做人,门生弟子遍布朝堂;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上下打太极;张之...

  • 每日片语

    会做事不等于会做人,会做人也不意味着会做事。 一个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往往不受别人的欢迎,一个只会做人不会做事的...

  • 做好人有好命

    会做人的人,能够延续自己有限的生命。 会做人的人,相比于不会做人的人,生活都比较顺利。 虽然也有磕磕绊绊,但对于不...

  • 先做人,后做事,才能成就大事!

    01 天下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胜局。 其实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学会做人!做人固然重要!会做人...

  • 学前能力培养之——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对于学龄前儿童,学会做人的内...

  • 做人做事

    “会做事不会做人,这样的人成功是暂时的,会做人不会做事,这样的人不成功也是暂时的,会做人早晚会成功,光会做事不会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会做人”的曾国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ba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