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家境不好,家里六口人,我是长女,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只有爸爸一个人上班,养活我们一大家人,所以从小我就跟着妈妈做过很多事以补贴家用。
一、上大学之前
1.捡垃圾:记得小学时学校好像收过奇葩的废品费,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去捡垃圾卖废品,卖钱交给学校,我很害羞不敢捡,只在没人时偷偷的捡一些牙膏皮、冰棍棍儿和碎玻璃。另外学校种田,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年春天都要交十筐粪作为肥料,那时候马路上跑的都是马车牛车,所以大家都去路上捡粪,我也不敢去捡,都是爸爸帮我。
2. 卖秧苗:妈妈每年春天都会早早的种下种子,盖上大棚,在别人家还没有播种的时候,我家的秧苗已经长得老高了,妈妈把它们拨下来捆成小捆,带着我和妹妹拿到集市上去卖,大概是一两毛钱一把。
3. 卖鸡蛋:妈妈养的鸡下蛋了,自己家里省不得吃,也是我和妹妹拿到街上卖掉,我记得是一毛多一个,有一次一对中年夫妇来买鸡蛋,很会讲价,我们一个让了一分钱,还把一个破了的白送给人家了,回家被妈妈骂了。
4. 卖瓜子:电影院放电影的时候,或者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妈妈就会炒一锅瓜子,我和妹妹拿去卖。用小玻璃杯来量,1毛钱一杯。
5. 卖菇娘:东北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这种果子青的时候可以挤出瓤留着薄薄的皮放在嘴里咬响玩儿,2分钱一个。
6. 卖冰棍:那时候卖冰棍的大多是骑着自行车驮着一个箱子走街串巷的吆喝,而我不敢大声吆喝,我就站在商店门口,等着买者上钩。
二、大学期间
1992年,我带着爸爸借的几百块钱巨款来到北京,300元交了学费,剩下的就是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我想着要省吃俭用,最好能自食其力,所以一上大学就开始找兼职,大学4年做过家教,发过传单,做过导购,发过问卷。
1. 做家教:我是师范大学的学生,自然家教是最好找的工作,我从大一一直做到大四,记得大一开学没多久就找了一个家教,每小时5元,一个月后发工资,40元,买了两本大词典,一本英汉,一本汉英,至今还躺在我的书架上。
2. 做导购:在一家超市里做导购,卖一种口服液,拿提成,这个工作并不适合我,做了不久就不做了,一起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姑娘,她明显比我会说,比我会推销,提成比我好得多。
3. 问卷调查、录入员:大四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一家公司,先是做电话问卷,拿着北京市的电话号码本一个号码一个号码打过去,大多数人都很配合回答,如果是现在我估计会很难吧!骚扰电话那么多谁愿意回答陌生电话呢!做好了问卷我们要把结果录入电脑,用word做报告,我就是那时候学会用word的,当时在学校里还没接触过,那时候系里机房只有几台电脑,同学们要排队轮流用呢!后来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会用word还成了我的一项优势呢!这份工作是计件的,我不怕辛苦,所以一个月赚了有3000多元,对于1996年的我来说真是一笔巨款呢!
三、工作以后
1.夏令营:1996年参加工作后,暑假的时候去夏令营做辅导老师,教小孩子用电脑,那时候家里有电脑的人家不多,上电脑夏令营很时髦呢!记得上课和住宿在体育大学,游泳课在清华大学,一群小孩子围着我教我学游泳,可有意思了!后来结婚以后就没再去过了。
2. 托管班:2007年,老公一度失业,家里经济比较紧张,我就想再挣点儿外块补贴家用。寒假在家里开起了托管班,小区里一些双职工假期没时间带孩子的送到我这里,我带孩子们玩儿,辅导作业,同时我女儿也有了玩伴。
3. 开淘宝店:也是在老公失业后,我为了补贴家用,开了一个淘宝店,卖数字油画,没开过店没经验,也不知道去哪里找货源,所以进价比较高,开始做的时候还行,后来做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也越来越便宜,竟然比我的进价还要便宜好多,我也没法儿做了,后来老公找到了工作我就不做了,可惜了那个店铺现在好像也被注销了。
总结下来,开源这么多年的教训:没有远见,在并不适合我的岗位上浪费时间,例如导购,我比较内向,不擅长交流。对于自己的长项,例如夏令营老师、托管班,我没有坚持下来,也不省得花钱培训提升自己的特长,所以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其实,我很喜欢小孩子,我的理想是开一家幼儿园,也许退休以后我会考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