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消费者日,南方都市报推出的调查报道“从潲水提炼花生油”。
从1998年3月16日第一篇《地下作坊潲水提炼花生油-本报记者粤湘千里追油记》开始,南方都市报接连推出五组独家暗访报道,调查记者邓世祥卧底广州猎德城中村“炼油大军”,并亲历在酒店、大排档下水道里收集潲水提炼地沟油,并加以香精冒充花生油再销往餐厅、食肆的新闻事实。
至此,民间盛行已久且极为隐蔽的在地沟里搜集潲水提炼食用油的制假贩假现象被完全揭开。
此后,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根据南方都市报的这篇报道对地沟里提炼食用油的新闻事实穷追猛打,潲水油、地沟油成为网络热门词条,因中国南北方言差异,南方人称酒楼食肆里的下水为潲水油或泔水,北方人习惯称之为“地沟油”。
地沟油并不单指地沟里的油,它是一切劣质油的总称。
狭义的地沟油,是指从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楼里的泔水加工提炼出的油脂。广义上,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出的油、用未经检验原料制成的油,被重复使用的炸食品的油,都是我们俗称的“地沟油”。
地沟油事件从最初的报道至今已经24个年头了,那么地沟油消失了吗?
没有。
商家减少使用地沟油了吗?
没有。
人们吃饭会特意查看商家使用的油吗?
不会。
每年都会爆出有些商家违规使用地沟油,只不过人们对于这种事件报道已经习惯了。
有人会问:国家对地沟油打击力度这么大,怎么还会有只要地沟油的窝点?
其实,很多商家是自己在制作地沟油。
举个例子:
火锅锅底要求都是使用一次,但是有的商家却把剩余的锅底收集起来,通过残渣过滤等手段,对锅底进行多次利用,这其实就是在使用地沟油。
有的人还称这种地沟油为“老油”,因为地沟油里面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它会使做出来的食物味道更好。
商家为了更大的利润,为了“美味”的假象,他们愿意铤而走险,做着使用地沟油的非法勾当。
有人说,既然法律禁止不了地沟油,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仔细想想,我们国家做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少吗?每个人从小在学校耳濡目染的都是思想道德教育,可是在利益的面前有用吗?
很多人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小恶,他们的行为够不上刑法,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做的事情害不死人,按照他们的说法,自己只是想赚点小钱,过点小日子。
你劝他说:你要讲道德,使用地沟油既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他会认同你的观点,你说的他都懂,除了认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除了认为“你让我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除了认为“又不是我一个人在干,别人也在干,我不干自然有人干,你总说我干吗?”
类似“地沟油”这种事情还有过期食品、毒奶粉、核酸检测机构造假……
我们无法用道德去劝他们从善,因为,这世间,最无用的教育就是苍白的道德说教。
“道德教育”针对一个有道德诉求的人有用。
而且,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诉求,很难通过外在引导加以提升。
那么,这些事情背后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当一个人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他就敢无所畏忌地做出伤天害理的行为,并且内心并不觉得不安,他的眼里只有利益,只有自我的欢愉。
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地沟油、毒奶粉等行为的性质,与“姻闹”是一样的。
有人会问:“婚闹”怎么与这些一样呢?
先看两则报道:
2013年2月,24岁李瑞佳举行婚礼,在结婚前几天,他就给新娘打了一个电话,说:“我们这边有个习俗叫做‘打新郎’,打得越多,说明得到的祝福越多。还有个新郎在结婚当天,腿都被打折了。”
新娘王佳慧听到这句话,心有余悸,而在6号那天,婚礼照常举行,“打新郎”的习俗也在进行时,但不幸就发生在了她身上,在结婚42天后,李瑞佳不治身亡。
同年9月26日早上八点半左右,小丽作为伴娘被婚闹,十几个男青年把她带到新郎婚房隔壁的一个卧室,并锁上房门。
“之后我被推倒在床上,然后就有人冲上来乱摸,我不停地反抗,其间有人扒我的裤子。”小丽拼命挣扎后,对方稍微收敛了一些。
但紧接着她再次被人拉了过去推到床上,身上的衣服随后被扒光。“十几个男的都往我身上压过来,我根本无力反抗,他们在我身上到处乱摸。”小丽说,自己当时吓得只知道哭。
事后,小丽父母报警,嫌疑人被抓。
“闹洞房”越来越多的表现出了不良的风俗和人性的丑恶。
关于闹洞房的最早史书记载是始于汉代先秦时期,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主要说的就是嫁女儿的时候,为了表达对女儿的思念之情,三日之内不熄蜡烛,希望女儿可以随时回来。而娶媳妇的家庭,则要照顾到嫁女儿家庭的心情,三天之内不要从事任何庆祝活动,以安慰新娘父母的子女之情,这也反映了我国先秦时期淳朴的婚礼。
这里指明的是“三日不举乐”。可如今却为了热闹去“闹洞房”、“闹伴娘”,以及各种闹。
这些“闹”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什么问题?
人们对生命敬畏之心的消失。
这与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的性质是一样的。
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就会无限度地放纵自己的心性,人性中的丑恶与阴暗就也就显露了出来。
为什么人的敬畏之心消失了?
因为对于礼法的淡漠。
这里的礼法并不是指“三纲五常”也不是“三从四德”。
比如《旧唐书·礼仪志》说:
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庭尊;郊庙之礼立,则心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著;搜狩之礼立,则军旅振;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
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统治者统治民众,而形成的奴役思想意识。
春秋战国时代,人人都称“礼崩乐坏”,秦以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就没有“封建礼教”的社会基础了。虽以后各朝尊儒术复周礼,可所复的礼也与周礼大相径庭。能说封建社会就是“封建礼教”吗?周末的封建制度,最终形成战国时代诸侯国林立。
什么封建?
封建即分封建制。
周代的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可以执行自己的政策,因此思想上也是自由的。不像后世的中央集权社会,士大夫的自由度就小多了。
所以,这里要说的“礼”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中央集权下的礼,而是“尊天礼人”的礼。
周公当时无论从婚礼、上任、捕猎、王制各个方面,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敬天礼人”的规范。
比如,我国上古时期的婚礼仪式,极为繁杂,有着六礼之说,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里面充分体现了“尊天礼人”的意义。
“尊天”,便是尊重天道,尊重自然和人性之道。“礼人,要达到的目的,则是让人有敬畏之心,对生命、对万物、对自身。
而秦汉之后,中国的礼俗礼式,往往变成了“权贵”们自娱自乐、自我合法化、自我满足的工具,对普通民众来讲,任何庆典,往往最大的看点就是“热闹”,并不会培养人们的“敬畏”之心。
随着整个社会礼俗的“政治化”,更多民众看热闹的心也被延伸到婚礼仪式中。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婚礼,已经没有了庄严神圣感,只有各种图热闹的“闹洞房”和“闹伴娘”,以及各种“闹”的性质。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亦是如此。
所以,一个缺少敬畏心的群体,你讲多少大道理,劝多少善,都是无用的,都是苍白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要通过仪式感、通过尊天礼人的意识,培养起人们的敬畏之心。
这是解决道德无用最好的方法。
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体的觉醒,需要你我身体力行的影响力。
希望这篇文章给予大家更多的是思考和启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