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读《红楼》是十五岁那年,我用派发的压岁钱买了一套简装版《红楼梦》上中下三册,价钱我还依稀记得只有¥4.5元,至于哪个出版社的就不记得了,书在南下时没有带在身边,后来回去再找已不知去向,二十年没怎么翻看《红楼》却重来没间断听人谈起,网上网下,热衷红学的人总是大有人在,去年年底一口气读了刘心武先生著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和第二部不禁要为刘先生拍案叫绝。
《红楼》人物早在初读时多半人物已深入脑髓。当然大家别误会,以为我是在自夸自己记性有多好,对《红楼》有多少研究。不是的,相反,我记性很差,对《红楼》更无研究,一无条件二无时间三无兴趣,《红楼》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部小说,可读性的,我读书向来挑剔,决不是见字就读,我有选择性的。我之所以说《红楼》人物在我初读时已深入脑髓就是想说红楼真的是写得太好了,在冗杂的人物中曹雪芹把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或是廊道上小厮他用笔都是入木三分毫无雷同,人物性格随故事情节空间转换而转换。
读《红楼梦》我看宝钗先不说别人单先说说薛宝钗,她在文中是个最受争议的,有人说她奴性,有人说她善良,有人说她奸诈,有人说她小人……如此众说纷纭,然而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不妨按着寻着曹雪芹《红楼》对宝钗描写的脉络图梳理一下宝钗。
薛宝钗在《红楼》第四回出场,文中这样介绍: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兄竟高过百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分忧解劳。
一个温柔娴淑美丽雅静知书达礼讨人怜爱的孝顺宝钗形像就跃然眼前。
情节接着往下流动交待薛家一家来京的目的: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浏览上国风光之意。
读《红楼梦》我看宝钗无疑这段文字交待了薛家来京主要目的是为薛宝钗选秀,二是省亲三是销帐,薛家是皇商有钱,帮后皇家采办,办完要进宫结帐。
既然薛家是送女来京备选秀女,宝钗当然就不是长期滞留在贾家和贾宝玉谈情说爱了,人生目标是自然不在宝玉身上,或者说宝玉根本就不在宝钗的法眼里。她是有目的的去生活,有目的的去思考,她很理性,她对她的理想充满向往。
当元妃省亲测试姊妹文采,下面有段宝钗与宝玉的对话:
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刘心武先生于这段文字在他揭秘《红楼》是这样说的“贾元春是薛宝钗的榜样,你看元妃省亲的时候,她对那穿黄袍的大表姐是那么露骨的艳羡。”
但试想从古至今有几个女人不好虚荣,不想有个如意郎君?宝钗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朝着锁定的理想一步一步认真走去,心无旁鹜,所以于宝玉黛玉俩个不时闹上些别扭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温言解开,但是她选秀成功了吗?可能成功吗?
我们来看看第二十八回有段元妃送礼文字描写: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来了,送了一百二十俩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
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
这段文字传递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呢?为什么元妃要送宝玉和宝钗一样的礼?接着下面还有: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一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的一样,心理越发没意思起来。……此刻勿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香串子?”可巧宝钗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
读《红楼梦》我看宝钗这两段文字分明给出了两个信息。一个是薛宝钗选秀失利遭淘汰,元春在宫中自是第一个知道,但她无法,她在后宫不能参与国家政事,活动能力也有限,她知道表妹没有被选上秀女就以这种指婚方式来安慰她,针对元春指婚宝钗心理并不舒服,以她的品貌才识区区一个秀女本因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哪?后文宝钗就会发泄出来,暂不说。宝钗面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第一次幻灭多少是有此愤懑,但她只有无奈,一面饮恨心中一面不得不目标转移,退而求次,也就是接受元妃指婚,因为她没有拒绝元妃所赐的礼物,只是甚觉没意思,香串仍套上腕半掩着,也就有宝看香串,宝钗羞笼。
这段时期是宝钗人生低谷期,心情阴郁,浮躁异常。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及局外
写道宝玉与黛玉闹过一阵别扭又和好以下有段文字:
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说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要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作得杨国忠的。”
杨贵妃和杨国忠的故事大家想来是不会陌生的,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宝玉拿她比杨妃无疑刺着她痛处,她选秀失利,贵妃头衔与她无缘,让她遭到人生第一次重挫,原因在哪?没个好靠山,哥哥是个浑球,表兄弟你宝玉也不过是个不更事的公子哥,比不得精明强干的杨国忠,否则她不至于无头无脸,理想幻灭。她的怒气一波接一波,紧接着有:
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
本以宝钗平日修为作风是不可能这样失去理智金刚怒目的,但是她一心向往的前景在眼前成为泡影谁还能有平常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没脾气的人,也不是一味地温柔敦厚,曹雪芹没有把人物定格死,他是流动的,将宝钗人性化的一步一步铺陈开去,这也是曹雪芹描写人物的魅力所在,他不仅展示人物美好,也将人性的脆弱,缺点无一遗漏抛给他的观众。人不是完美的,我想这世界上也没有所谓的完人,我很崇拜大师在人物描写上的独到处,也很能体会人物在空间不同状态下可能有的不同性格不同脾性,没有人只有一面性。就说我自己,前些日子先生单位组织部门就近两日游活动,可以带家属。第一日在珠海飞沙滩,玩得相当开心,第二日准备去中山一个温泉泡温泉。这行程上是很好的,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晚上休息,先生和他的同事出去打麻将通宵。通宵本也无所谓,我和女儿乐得两个逍遥,两母女可以叽哩呱啦说笑话,而不被先生说吵。可是天亮了,我六点光景就起床了,收拾好东西,七点半不见他,还和女儿说他没谱。谁想这时他打来电话说他已在餐厅吃早点,当时我就生气了,下到楼下餐厅再看餐桌根本没你的位,一行七十多人,只六张桌台,吃的东西也所剩无几,先生这时也找不到,不知哪去了,那火气就像风箱里的火一拉就着了,扭身就离开。而其中并没个表现有风度的人士站起身让个位邀个座。当我转身离去,先生来了,他原是找我去了,我赌气根本不理会他,我并不是叫化子,我也不希罕那份早餐,先生说我没风度没给他面子。我真想笑,七十好几人,除去十来个孩子,全是成年人,而且男人过半,这些个男人给我面子,给他面子吗?我知道他是拿我当娴慧通情达礼的形像介绍给他的同事的,我愤怒自然让他下不了台,一天我们没有互相理会。
读《红楼梦》我看宝钗我说这个故事是想说曹雪芹手下的宝钗是生活中可寻的原素,她会有这种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丝毫不影响她的艺术形像和艺术魅力,她的人性化精神化的东西就是在后世的今天依然能产生共鸣。
宝钗选秀失败进而进入角逐宝二奶的地位。可是她遇到了一个大大的难路虎贾母,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是玩政治的高手,她高座在家族的最高宝座上像是什么事不管,只是一个吃喝玩乐的老太太,实际呢?他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保护神,在二十九回里曹雪芹写道:
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谁都知道冤家在我们俗语的意思,夫妻是前世的冤家今世的情人。
宝钗听了老太太的话什么都明白了,老太太根本不把元妃指婚当回事,老太太来个装字扮糊涂,王夫人不开心,公然抵触,在二十九回里她就不服侍老太太进香礼佛,但老太太抓住薛姨妈不放让她学舌去。
人生不易,说爱情更不易,放下爱情说宝钗你会看到一个和稀泥的高手。三十二回王夫人的大丫头金钏死了,王夫人正为自己一时之气赶走金钏以至她看不开跳井死了伤心,曹雪芹写道: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史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糊涂人,也不为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这情了。”
听听她说得话她不仅和稀泥还以金钱万能的理念出现,这不能不说是她在日常生活中耳目厮染的结果,她浑球哥哥就常犯事而总是拿出一些钱就摆平了。在金钱上她占着绝对优势,她用金钱买住人的口买住人的情,黛玉、湘云先后都受到她金钱的恩惠都对她心存感激,而这两个人都是贾母最痛爱之人。黛玉身体弱要燕窝补,她送燕窝,湘云开菊花诗社要作东没银子她张口就来了几蒌大螃蟹,这算是她在大观园的外交才能体现,也许这些情节会被一些人说成收买人心,是,也不是。她有她真情的一面。在刘姥姥二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宣牙牌令,黛玉不小心说走嘴说出“美景良辰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到四十二回就来审她并与她推心置腹,这便有了钗黛合一之说,也就有了宝玉问黛玉的孟光几时接了梁鸿案,原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开始之说。
读这些你能说宝钗藏奸吗?如果她真是个奸佞之人只要随便在王夫人、老太太面前闲话说来就像袭人告密一样,她没有这样做,足见她心地善良坦诚,爱不爱宝玉,做不做二奶奶不是建立在对姊妹的摧残,她有着任何一个青春女子的热情,然而环境逼迫她,她顺从环境,这点也许就是某些人说的奴性了。
宝钗的确是采取了一切顺从之法,她以吞食大量的冷香丸来压抑自己青春的热情,做到清心寡欲,生活在一个雪洞似的空间里,没有一点人生色彩,她本想以此讨好贾母,可弄巧成拙,于她的雪洞贾母提出了尖刻的批评,而且责令马上为她布置拿来许多古董装饰品。
这也就是说在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针对黛玉与宝钗又作了一次评价,她欣赏外孙女贬宝钗之雪洞之冷。
故事越往下看宝钗越见悲凉,她由不爱宝玉到渐次爱上,但是她的爱没有结果,宝玉挑明了不爱她,睡梦里都念着木石前缘,憎恨金玉姻缘.她坐在宝玉床榻前听到这番话那滋味不比咬口苦瓜好到哪去。可是她忍了,用句现在话的说,饶是她情商高,换了黛玉非发作不可。
一个这样的女子,在她的生活道路上过早的懂得了人世的艰辛,用一双世故的眼看世故的世界,规划自己的人生。尽管她的规划遭到滑铁卢的全面溃败,嫁给宝玉徒占了个名声空得了一衍头,可我仍要说她是个有头脑有智慧的女子,最起码她不向命运轻言低头,她以她的方法争取了她的婚姻,她是命运的斗士。相对黛玉,黛玉则是消极承受,纵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劣环境下仍“完全是一个天然、率真的状态,随心所欲,由着自己性格生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今后怎样,不去多想,得一日且一日的过”只是企求别人来可怜来成全她,这怎么可能?种种不利因素那样摆在眼前,薛姨妈、王夫人、赵姨娘哪个不忌惮着她?她与其说是在诗意里生活不如说是在诗意中自戕。外祖母一死,保护伞也就消失了,宝玉的爱情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
宝玉给出了爱情的命题却无解答爱情的能力,别把奴性冠在一个弱女子的身上,整台《红楼》悲剧也不是一个奴性可以说清的,宝钗不过是悲剧命运的承受者。
网友评论
1.“露骨的地艳羡”
2.“宝钗选透失利遭 ”
3.“宝钗道:“你可知道一桩厅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