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开始,把自己80%的工作都分配出去了。计划内工作及被动型工作已经很少了,有了大量的时间来做主动型工作,如召开各种会议,思考及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完善公司架构等等。
一开始事情还是比较多,因为之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情,积攒的问题很多。
大概花了几个月时间,把能想到的点都完善了,然后突然闲下来了,发现不适应了,每天处理一下那20%的计划内工作,就没什么事情了,闲得有点心慌。几天之后,又开始介入已经分配出去的工作,看有没有问题,偶尔发现点小问题,帮助修改。
就这样又过了一两个月,最近突然意识到好像哪里不对,本来把我的工作分配出去是为了去做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事情,结果现在做的事情并没有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于是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应该做哪些事情。
李开复曾说,创业公司CEO应将90%的时间花在三件事情上:引领公司的文化和使命,汇集顶尖人才,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三点很精辟,比很多人说的“找钱,找人,找方向”更具指导意义。
领导者需要对公司所有重大事务和人事任免进行决策,决策后,权力就下放给具体主管,领导者具体干预的较少;领导者需要把公司的整体形象推销出去。
公司的整体架构越完善,领导者就能拥有越多的计划外时间,等你有了大量计划外时间,这说明你已经招募了一支领导团队,把日常事务委派给了他们,并且编撰出足够好的公司使命、战略和指标,好到可以不用你参与也能让他们高效运营。你得到的回报就是有了宽松的时间去思考公司的未来并作出规划。
战略上是这样的,那么战术上应该怎么实施呢,具体到每天都应该做些什么。因为没有具体的事务,所以领导者的工作会比较杂,每天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开会。各种内部会及外部会,为了了解信息、统一认知、达成共识、集思广益等各种各样的目的。
2、聊天。和内部小伙伴、外部人士(客户、供应商、合作方以及同行等等)以及面试者聊,为了了解信息、筛选人才、鼓舞人心、理顺内外部矛盾、销售产品服务等等。开会和聊天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人多且较被动的沟通,后者人少且较互动的沟通。
3、看报告看报表。阅读内部的各种经营分析报告以及市场或用户数据,掌握外部的各种竞品分析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用户调研等等。总体目的就是对内部情况、外部竞争以及宏微观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便于及时做出战术和战略调整。
4、学习。阅读各种行业信息和报告,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态。甚至学习网络课程、参加线下培训以及就读MBA等更深入的学习。世界发展太快、团队进步太快,领导者也要不断进步,提升认知,把握最新趋势。
5、刷脸、应酬和积攒资源。与各类人等应酬聊天以求建立联系和加深感情,同时出于公司业务需求或者个人资源积累需求,参加各种公关品牌活动,朋友之间互相帮衬以求日后的有来有往。
6、思考或者发呆。对战略问题、管理问题、产品问题以及业务问题的深入思考;过程中间彻底放空的发呆或者天马行空,有时候反而能提高思考力。这个作用不多说了,一句话概述,“不能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格的领导者,可能每天做的事情有所差异,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让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最大化,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