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自大西洋的风
本文章经作者授权转载
冬日暖阳,慵懒地照进帐篷,本该是岁月静好的一幅画面,而我却是被一阵吵闹声惊醒的。
睡意浓浓地揉了揉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拄着拐杖,满脸皱纹,瞪着眼睛,气势汹汹的老太婆,正对我父母大喊大叫,哭天抢地的样子,与这美好的冬日景致,显得格格不入。
“老家伙,干嘛呢?”我心里这样骂着,但当时的我实在是胆小,没敢骂出声,只是有点不高兴地走到一言不发,神态看上去有些卑微的父母身边。
以后的日子里,我逐渐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那个老太婆其实我家的一个亲戚,平时我喊她婆婆(土话,太奶奶的意思)。
被烧掉的房子产权不属于我家,父母结婚后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老婆婆的儿子就把他家多余的一间破旧的老房子租给我们。
当然那个年代,租金是极其少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也算是帮了我家一个大忙,父母对他家一直都是感激涕零的。
但是风云突变,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房子被烧了。老婆婆是地主的后代,地主的性格特征在她身上保留得很好。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没吃早饭就匆匆赶了过来,生怕我们逃到天涯海角去了。
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开口就要我父母赔偿她3000元,不赔的话,她就寻死觅活,天天来闹,让我们不得安身。
八十年代初的3000元是什么概念,印象中我们县城国有单位的人均工资大约在30-40元左右,火柴2分钱一盒,香烟1-2毛钱一包。
我父母种地、做工一年的纯收入不过几百元,3000元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啊。后来我父母找了老婆婆的儿子和其他一些亲戚,好说歹说,最终达成一致,赔偿1500元。
即便如此,还是没得那么多钱啊,父亲给老太婆立下一张借据。这借据上的1500元,在之后两三年里,成了我们的噩梦之源。
送走了老婆婆,父母亲首先要考虑的是以后住的问题,不可能总是住在帐篷里啊。时间一长,不方便是肯定的,更何况寒冬将至,到时大雪纷飞,怎么受得了。
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我们一家就搬到另一个亲戚的一间空房子里,这一住就是三年。
那三年里,无数个夜晚窗户玻璃被砸碎,“哐当”的声音将我们从梦中惊醒,吓得我赶紧把眼睛闭上,把头蒙在被子里。
那三年里,无数次家里的东西被砸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
那三年里,无数次父母听见拐杖的声音,或者老人的咳嗽声,就立马从后门逃走。
那三年里,我们甚至没有过过一个快乐的除夕,愉快的春节。
那不是土匪来了,也不是鬼子进村,那是老婆婆来催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