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天的艰苦写作,这篇长文《修道者如何学佛》终于完稿了,这时,已经是2013年9月14日,时间是凌晨3点。我已经整整写了四个小时了。白天忙于各种事务,无法专心写作,只好利用夜间大片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完成此文。
这篇文章的最后以发愿为结,全文的结构的安排虽然是写作时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呈现,但也有内在的结构。《四十二章经》里说:人生在世间,能得人身并且六根完具就很难,而亿万众生中,学佛也是很难。
就现在而言,全球的人口总数超过了七十亿,七十亿人口中学佛或者信佛的人能有多少呢?此经云:“遇道者难;既遇道者,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发菩提心,要能遇见有道之人传道或者启发教诲,闻法者还要有信心,有了信心,才可以谈发心问题。
世间要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都需要发心,何况是出世间的伟大成就,怎么能不发心?因为知道了发心的好处、功德和利益,一些朋友来访时,讲到他们要做的事时,我总会说:“你要发心,就能做好,就能有耐心有毅力做好。人不发心做事,很容易半途而废,很容易因循,很容易放弃初心。
发了心的做事,会百折不挠,把一切困难看成考验,看成是磨练与玉成,看成是成就的必要条件,也会看成是上天为成就自己的恩赐,更会看成是消业了债的机缘。因为你发心了,你的精神、气质就与过去不同了,你的心理、担当、人生观就与过去不同了。”
这些话,本身就是一种人生观。这段话,是我内心的话,也是我发心做一件事坚持二十余年的体验,这一件事就是在民间发扬国学,我今天已经为此文连续写作十天了,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那个发心,因为有那个发心,我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做好这件事情。
在读南怀瑾先生的纪念集《点灯的人》时,读到南先生也劝身边做事、做大事的学生时就劝他们做事要发心,南先生告诉他们的是,能挣钱并不是事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事业是能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利益的,能让天下之人受益的。一次,吕松涛谈到他对南先生的理解,南先生说:你不了解我的愿力。
南先生是发了大愿的人,才有了那些伟大成就,不论道德文章,还是教育事功、教化功德,都从他的愿力里来。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有幸读到了南先生的书,感受了他的精神,感受了他的愿力和道德文章,因此,也学着发心做人做事,学着发愿去成就一件事情。今天的感受,也是从南先生的感召和教化里来。
也许本文的写作是师心自用,也许是菩提心的成就。见仁见智,都在诸君。对于我而言,这篇文章在心里酝酿了三年,一直忙得没有时间动笔完成。最初的想法只是简要地讲述一些自己修学佛法的经验,纯属个人见解,也许尚有疏漏(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原计划只写五六千字,没想到连续写下来,超过了八万字。假如时间充裕,可以增补一些素材如故事性强的内容“以事说理”,再补充一些经典内容“以理印证”。这样,《修道者如何学佛》可以扩展成一部专著,可以更详尽地展开论述。
即便不扩展,仅以此八万字的内容也可以出版一本小书,刘雨虹老师整理的南怀瑾先生的《呼吸法门精要》有五万字,印成了小开本,小四号字,行距比较宽,读起来非常舒服。
目前,时间有限,水平有限,姑待未来。
话说过来,如何学佛也就是我们如何做人的问题。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如何是“人成”?恐怕还不单单是“做好一个人”的问题。做人的极致境界,该是圣贤境界,这是“人成”的极致。
很多学佛者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做人的问题,做人有问题了,接着学佛修行才会有问题。相辅相成。每一个修炼出偏或者身心有障碍的修行者,做人一定有缺憾。
比如,一些人以修行为借口,懒散、懦弱、啃老,这就是问题,这样的问题会导致极度的自卑,而极度的自卑又会导致很多严重幻象出现。把修道学佛还原到做人的问题上,还原到现实的人生,作一观照,也许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结症。
南怀瑾先生非常强调人道,人没做好,如何谈成仙成佛?南先生一生非常看重自己的《论语别裁》,用心也在这里。一些学佛修道者面临着各种家庭的矛盾,或者单位人事矛盾,或者就业难题,或者结婚养家难题,这也是做人问题,不要以为“做人”两字只谈道德,其实还包含着修养、心性、处世、立业的境界等等与人生相关的一切。
这是广义的做人之道。有的人不愿意养家而成天在逃避自己的责任,把闲聊、交友、清谈、上网、传播小道消息当成日常生活的内容,还美其名曰参禅悟道。这样的修道者,我见过的很多。在我看来,就是做人问题。一位道友结了婚,孩子也有了好几个,自己以修道为名,四处瞎混,也在打工,也在“访道”,其实做人全无责任心,挣点钱就乱花,也不给家里寄,打工为人懒散,干活干不了多久就被老板开了,寂寞难耐时还“风花雪月”一下,甚至还找“同志”,结果染上了性病。
这位道友后来给我发短信深刻地自责,但那种自责只是无能无聊之时的自我激愤和自暴自弃的自我怨言。这不是我编故事,而是一位道友的真实生活。写在这里,给那些好吃懒做,且自名修道学佛的道友提个醒。如此这般,是自毁之路。但愿早日警醒,回头是岸。
读了南怀瑾先生的《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这本书,很是感慨,南先生特别讲到学佛者必须恪守的十善业道。这就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下面我引述南先生关于十善道和做人的一段讲述,藉此缅怀南先生,纪念南先生辞世一周年。先生云:
“贪、嗔、痴、慢、疑、恶见,这是心性带来的缺点,人人具备,能把这几样改正好了,才是教育文化的重点。可是现在的教育文化呢?越来越乱。……
这些缺点毛病,既然是人性本身带来的,就要用修行来改正。什么是修行?自己用智慧、学问、修养,改正了贪、嗔、痴、慢、疑,以及不正确的观念,这就是修行之路,并不是求佛菩萨、上帝、鬼神来帮忙。那么,如何改正呢?修行又要修个什么行呢?有个名称叫‘十善业道’,修一切善,这叫修行。
当然打坐、念佛、做工夫,也是向这个方面改正自己,这是走十善业道的路子。什么叫十善业道?身业有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业有三:不贪、不瞋、不痴。这就是修善道了。”
十善业对于学佛者并不陌生,是初学佛者所必须接受的“五戒十善”的内容,南先生专门详细讲述了这十善业,我这里就不讲述了。这些道理几乎每个学佛者都知道,问题是:“三岁小儿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学佛者虽然知道这十善业是什么内容,但大多并没有严格地去做。知道了十善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就是“理入”,然后踏实去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就是“行入”。
比如说:“不两舌”,这条非常难做到。我经常要接待一些学佛修道的人,与他们聊天中,很多道友最爱谈的不是道、道理,而是是非,是两舌之语。一些和我比较亲近的朋友来访时,也如此。喜欢说他人是非而不愿意觉察、观照自己的心性,这是人性里比较普遍的习气(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儒家说:“见贤思齐焉,见不善而内自省也。”看见贤者和贤者的行事,要想着向他们学习、看齐;而看见不好的人和事,就要反省: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毛病。或者说,看见不好的人和事,也要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这是“见不善而内自省”的道理。
现在的社会,遇见一些不善的人和事,就扩大、放大地去批判,且没有在批判中内省以纠正自己的心行。一些人虽然在批判他人,但自己的心行和他所批判的人没两样。
最近网上有人揭露某“大师”鼓励弟子给捐款,款都捐到个人账户成了他和情妇的花销和多处房产的开销,还美其名曰要“传播国学”。这样的大师,难道不懂得“十善业道”的道理吗?这都涉及做人问题。
要把十善业修好,本身非常难。最近我读了已故的牛实为教授的《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深受教诲。牛实为教授曾是我所办的《益生文化》顾问,他和南怀瑾先生同岁,都生于1918年,牛先生圆寂于2011年春;南先生圆寂于2012年秋,这两位大德都得到过密宗真传,实修有成。
南怀瑾先生得到了贡嘎活佛的法脉,牛实为教授得到了诺那活佛的法脉。民国年间,诺那活佛与贡嘎活佛是汉地传承密宗最有名的两位上师。诺那活佛弘法的使命快完成时就把弘法重任交给了贡嘎活佛。当时汉地很多学习密宗的人,既是诺那活佛的弟子,又是贡嘎活佛的弟子。
牛实为教授是一位“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他在这本书里借助现代科学的一些尖端理论探索自性光明问题,比如意识与意识场、意识场与光量子、物理真空场与意识真空场等等,使我们对佛法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牛实为教授讲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欲望、罪业可以覆盖自性光明的显现。人类的自私、执着给自己带了了很多灾难与痛苦。
而自私、执着、罪业、善行都会形成“意识信息种子”而成为第八识的主体内容。人如何开启自性光明?最有效的途径是修善道,修光明定,如神秀大师所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阅读牛实为教授的这本好书,更坚定了我在后记里谈“做人”与自省、直面心灵这个话题。不能自省、不能直面自己的心灵面目,就难以开显自性的光明。不能修善道,不能反省自己的心性而努力净化心行、转识证智,也就无从谈起开显自性的光明;不能开显自性的光明,谈修道学佛的成就,终是梦里空花。详细的论述,诸君阅读牛先生的著作为宜。这里专门提到这本书,借此缅怀这位大德。
本文有意引用《楞严经》、《坛经》和《金刚经》讲述道理,一则,以经典印证我的“说教”;二则,这三部经典是很多学佛者相对熟悉的;三则,表达我的一点看法,佛经浩如烟海,我们很难有时间去阅读更多的经典,但真修学佛道,至少要读这三部经典,能将这三部经典读懂、读通,修道学佛,一定安全。
《楞严经》关于五十种阴魔的详细论述足以使我们的心灵震撼,从而注重修行的安全问题。《坛经》让我们明白自性本体,以开悟见性,见性成佛;《金刚经》能让我们破去所有的执着而见到实相,永离四相,生清净心,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些道理,我在这篇长文里多有论述。旨在引起读者诸君对这三部经典的关注,并以之为导引,成就自己的修行。
最后要谈谈回向。
我在这篇长文里批判了一些当代的修行者、弘法者的行为,《坛经》里六祖说:“是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还是见到了很多修道者、弘道者的“过”,见到这过并批判这些过错,目的是破邪显正,为更多的修道者的安全着想,为中华文化的未来着想,也为中华修道文化的现在、未来着想。
如果借着神异、迷信、个人崇拜、商业化来传播国学、传播佛道文化,那么,这将是危险之路、文化破坏、破坏文化之路。
六祖在《坛经》里对当时一些人不透彻的见地也有一定的批评。见“过”而心中无过,不是因为私利而批评他人。在这里我也要忏悔自己的心行,虽然为了给当代那些沉迷于邪教或者虚妄中的道友指路,我批判了一些所谓的“宗师”,尽管我并不点名,一些道友还是知道这些“宗师”是些什么人。本来,弘扬正道,可以不涉及是非,涉及是非,是不得已之举,因为要谈到这些是非,我也会有一些口业,故而,于此忏悔。
另外,如果这部作品,能有些许功德的话,我愿意回向给那些被我批评批判过的人,愿他们能反省身心,回归觉道,得大成就;也愿我的批评、批判能消去、转化我和他们的沉重业障、沉重罪业。
讲述邪见,必然有严重果报,那位将《心经》以外的所有佛经都否定了的人,将自己的顺口溜当成“真传佛经”而流布的人,在他的“著作”出版后就患上了白血病。此君现在是否在世,我不得而知。
很多年前,他找到我,希望我帮助他“推广”其著作,我拒绝了。像此君此等著作、言论,果报非常严重。我发愿,愿本文对他的批判,能减轻他的罪业,能增长他的福报,能使他在未来际获得正见、正知、正觉。如果他尚在世,祝愿他早日康复;如果他已经离世,祝愿他早日能投生善道。
此君本是一位善良之人,为了“弘道”,省吃俭用,花了二十余万元自费出版他的著作发行。可是,就因为不明理,见地错谬,入于魔障而不觉,错把邪见当正见而流布,因此造业,徒有业障,毫无功德。假如他能得遇正道,以此心此行,成就有余。见地一错,且顽固地坚持错谬邪见,其行为就非常可怕。所以,讲“正见菩提心”是有根由的。
我以回向,与那些被我批评、批判者结下善缘。愿这善缘成为菩提种子,能在生生世世的苦海里成为救度。
因为本文的完成,我感到2013年的时光没有虚度。但愿读者诸君能从本文受益,也愿本文,一入眼根,永为道种,一入心识,永结善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