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如何学佛11

作者: 贵生艾草堂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1:41 被阅读1次

以上述“二访”竟,以下述“二防”。

二防,防出偏,防入魔,两者不同。防出偏重在身体、气脉或者一般意义上练功、修行的偏差如气脉错乱、心理幻觉等身心问题,可以用药物或者心理干预等调理。入魔,则是指被一些阴魔、天魔、外道之魔等隐态生命所附体或者所控制,这最难治疗,甚至无法治疗。

有一些此等入魔的魔障,需要法术、神通治疗,但世间真正有法术神通以降魔的人非常罕见,而入魔者多,降魔者罕,且极难遇见。有一些魔障需要学佛者在明师指导下发菩提心,悟证空性才能降伏。有的人很不幸,只好在魔障中死亡。“二防”中,我主要讲“防入魔”,以《楞严经》为本来说理。

防出偏方面,只要不过度地用意念,不胡乱引导气脉,不执着于幻象,就容易预防。而防“入魔”,非常难,除了以上防出偏的要领必须坚守外,还必须防邪教,防邪见,防邪法,也就是不加入邪教,不听信邪见,不修持邪法,最好也不接触邪见邪教邪法之人,以防在你正见未开、定力未固时被他们拉拢,或者你自己一时好奇,或者心有妄求而“自投罗网”。

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佛道经典里关于防入魔的论述,以警醒自己;还要不动妄心,不求神通,不迷幻境,不拜伪师;还要培养正气,观照自心,清除阴影,转化习气。因为,这些都是魔障的根源。

很多人的魔障,一部分来于自心的阴影和习气;一部分来于身体虚弱导致的疾病。以上是可见的一部分。从玄学上讲,魔障、入魔,与多生的业报有关,和灵性生命信息的干扰有关。因此,就需要通过忏悔、积阴德等来化解那些阴灵的信息干扰(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这一点不好说,说了有“迷信”之嫌。佛道经典对此理有记述,可以通过阅读佛道经典而了解。佛道都讲究积功德、忏悔、发菩提心、诵经回向,其实最重要的是化解阴的一面的那些阴灵的干扰。一些人不修佛修道还罢了,一学佛学道,立马有很多磨难到来,就是业障提前现前,业障的另一重看不见的因素开始启动,业障也会提前了账。

冥冥中灵识寻业来报应而使修道者走火入魔者,比比皆是,所以,古来宗师绝不轻易传道法给人,而要修道者先修德,不修德,则魔障必然会来。不是圣真们私心小气而不传道,而是我们根基不够,一旦传道,必然遭遇魔障而害了我们。

很多法门绝不能普世而传,世人也不可能都有修行根基,一旦盲修瞎练成风,也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上世纪末中国社会“修炼成风”,有超过一亿人在练气功,各种功法纷纷出世,各种大师到处立门创派,结果有很多人修炼出偏,还出了邪教事件。

决不能把修道学佛变成社会事件或者社会运动,否则,必然有重大祸害产生。修行,从古到今都是个人的行为。在古代,有宗师创教传法的社会土壤和民心土壤。现代,时空变了,不能搞社会化的创教传教,否则,害己害人。

祖师们教我们学道先修德,学佛先修心,是有重大意义的。德行就是魔障的盾牌,也是魔障的化解者。《悟真篇》里张伯端祖师说:

大药修之有易难,亦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张真人把魔障、业障与功德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下面就《楞严经》里谈的五十阴魔里的“附体”之阴魔而举例。由于妄想、幻象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不在此列。幻想、妄想之出偏,还在身心层面,是自心的问题,不涉及外界的灵性、阴魔的干扰。而入魔,我这里主要指外界灵性的干扰,从而进入精神分裂或者其他奇怪的身心病患中。

《楞严经》云:“修奢摩他、毗婆舍那,细微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注意,这里的“阴魔”是自心生出的幻觉等魔障,故言“或汝阴魔”。但天魔、鬼神、魑魅等,都是外在的灵性生命的干扰。这一切干扰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你没有正见。即“落于邪见”。还是见地问题。

这是佛亲口对阿难所言,也是对古今十方无量众生所言。本文所言“入魔”即是指天魔、鬼神、魑魅等的干扰。经云:“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当处湛然。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震坼,水路飞腾,无不惊摄。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魑魅妖精,于三昧时,佥(全部)来恼汝。”

这一段讲明天魔、鬼神、魑魅、妖精来扰乱修行人的根本原因是,一旦有人修持正道,这些天魔就会感受到一种能量的冲击而使他们感到恐惧,连居处都不安宁,由于天魔等有五神通,但是他们没有证到漏尽通,所以虽有神通,依然是烦恼众生,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就来恼乱修道的人。

同时佛也说明,真正修行的人,进入禅定,就能与十方菩萨和大阿罗汉这些已经证得无漏的圣真“心精通吻”,也就是容易与这些清净证道者相应、感应、沟通或者同气相求,使自己处在湛然的境界里。当你修持入定而处在湛然境界时,也可以说就与诸菩萨、无漏大阿罗汉相应了。

你修禅定如果遭到了恼乱,也可以说,或有天魔等干扰,就需要警觉。这时,发大菩提心,祈请诸佛菩萨护佑,并觉察身心,就可以避免外魔的干扰。

佛陀进一步说那些阴魔来干扰我们,主要依仗他们的神通,本质上他们是客邪,而我们的内在的心神才是主人,如果主人不迷,客邪也就无法侵害。很多人修炼出偏入魔,在于自己的“主人”自己迷昧了,所以,客邪得乘其便。假如心在正觉,则任何魔障以及魔障的神通都奈何不了我等,心如光明的太阳,能照破迷暗的云雾。

《楞严经》云:“徒恃神通,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消入明,则必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消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佛的这段金口法语,给了我们信心,原来,只要我们的心心念念,保持正觉,而无邪见,而无邪念,自然诸魔无法侵害我们。正因如此,十方世界、中华历代有无量的修行者降魔证道,得大成就,得大智慧。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阿难代表一切修行人。如果不能开悟而修行,识破那些魔幻,被内外的阴魔所迷,内者是自己的五阴之魔,外者是天魔精怪等,修行人就会成为魔子魔人。这样,修行就很严重了。

禅宗标榜开悟见性,然后起修,道理就在这里。明心见性者,内外阴魔不迷不惑,自然“一悟顿入如来地”。这是无为实相之法。

佛在继续开示五阴区宇的各种魔障时首先谈到,对于各种境界、气脉色身的感受、慧性偶发等等,“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那些境界都是修道者气脉色身、身心内外的一些功能的起用,绝不是成为圣果的证量证境。如果不予圣自雄,就可以看作是修道中的一种好的现象,如果执着于自己已经成道得道,那就会被群邪乘机干扰。

一位道友,有一点气脉色身的变化,就以为自己结丹、得道,就可以“传道”,其实在入魔,其中此君的“搭档”亲口告诉我他是“善财童子的转世”。此等虚妄,更是心魔。此等修道者,不读经典,不修心性,一味地将练功当成修行,知见已错,还要误导他人(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一些人在修行中忽然能听见空中有说法的声音,以为自己感动了佛菩萨在给自己说法,其实还是自己神气的变化与幻化,心不执着,就是一点善根的体现,心一执着,以为“佛”来加持传法了,那就是魔障,非常危险。

《楞严经》云:“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爱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此,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些年来,我见过的自称得到“佛谕”、“梦中感应佛菩萨传法”的人还不少,我也得到了他们的赠书,但我都把这些看作修行出偏的现象和例证来看,当作“修道心理学”的资料来收集。

有的人在静坐中能“看到”佛,其实这佛也是自己神气的幻化,不执着,就是善根,一执着,就是魔障。《楞严经》云:“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花,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境界里见佛,多与多生学佛的习染有关,也是自己精神的幻化。

其他的修行的功夫、神通、幻觉、魔障境界极其多,《楞严经》里有很多的论述,诸君自己参研。我这里举几例天魔魑魅等的干扰之例,以说明《楞严经》对外魔干扰、附体的关注,以警醒诸君。

(连载,待续)

相关文章

  • 修道者如何学佛11

    以上述“二访”竟,以下述“二防”。 二防,防出偏,防入魔,两者不同。防出偏重在身体、气脉或者一般意义上练功、修行的...

  • 修道者如何学佛5

    信感应。相信佛力菩萨力的感应的存在。感应的道理不好讲,但不能不讲。不讲感应,也就否定了佛菩萨的法身境界和加持力,净...

  • 修道者如何学佛2

    以上讲了学佛“四观”中的“观佛法”,观也是一种修持法,观佛法非常重要。现在讲观社会、观家族(家庭)、观自我(...

  • 修道者如何学佛6

    信自力。信自力,是相信自己的修持能获得成就,相信通过自己的修证能道证圆觉,觉行圆满。密宗和净土宗特别强调“他力成就...

  • 修道者如何学佛7

    以上述“四信”竟。以下述“二如”。二如即如法修持、如理行持。 修持和行持不一样,修持重在修炼,行持重在做事;修必须...

  • 修道者如何学佛8

    以上“二修”述竟。以下述“三三昧”。 “三三昧”即三个“三昧”,前两个三昧是《坛经》里讲的“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

  • 修道者如何学佛14

    以上述“二防”竟。以下述“二发”即发菩提心、发大愿。 发菩提心是整个学佛修行的基础,是共心共愿,但发大愿,主要是别...

  • 修道者如何学佛1

    这篇文章拖了两年未动笔,今日著文,谈自己二十四年来修学佛法的感受、感悟,是经验之谈。这里的“修道者”是泛概念,...

  • 修道者如何学佛10

    以下述“二访”。 二访,要访明师,访善知识道友。访明师,一则明师有正见开示,有正法传承;二则,在明师门下有可能会在...

  • 修道者如何学佛3

    上述修道学佛者的“四观”,下述修道学佛者入手的四信即:信因果、信轮回、信感应、信自力。逐一述其精要。 信因果。前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道者如何学佛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cb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