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应有救赎之心

作者: 瀚之2004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21:30 被阅读179次

    救赎,何义?拯救,赎罪也。

    在著名作家蒋子龙的文章——《不一样的惩罚》中,我想,苏珊的父母就应该是怀有救赎之心的人。他们没有在自己的女儿去世后找那个肇事者——特纳尔的麻烦,他们深知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没有再做一些无谓的行为,而是想办法用18年的时间,用936张一美元的支票,救赎了特纳尔受伤的、不完美的灵魂。

    其实,救赎别人的灵魂何尝不是救赎自己的灵魂呢?就像苏珊的父母,在他们救赎特纳尔灵魂的同时,他们内心丧女的伤口也在慢慢愈合,心灵也在得到解脱和救赎。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他们家仆人的孩子是好朋友,但某一天,他看见邻居家的孩子殴打他的朋友,出于懦弱,他没有挺身相助,而是向他的父亲编了个谎言,赶走了仆人和他的孩子。十几年后,小男孩长大了,他意识到他儿时犯了多大的错误。于是他毅然去寻找他儿时的伙伴,企图救赎自己的灵魂。不料,儿时的伙伴已经去世了,只有他的儿子还在世上。绝望的男人收养了伙伴的儿子,最终,在伙伴的儿子身上得到了解脱。

    那个男人在表面上救赎了儿时伙伴的儿子,但事实上,他是在救赎自己,使自己从充斥着罪恶感的心灵和深深的自责中得到解脱。所以,表面救人,实则救己,从救赎别人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在自己的心灵中寻找到一片净土。要有博爱的胸怀去救赎别人,上帝才会用博爱的胸怀救赎你……

    所以,人在世上不应有救赎之心吗?有救赎之心的人,人生才是完整的,有救赎之心的人,才算没来这世上白走一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4bccda86ead9:为什么“人皆应有救赎之心”?救赎别人为什么就是救赎自己,虽然有故事佐证观点,但论证并不透彻。其次,这个听来的故事,并不具有说服力。最后,猜一下,文中的故事是《追风筝的人》吗?
    瀚之2004:@崔伟_b3c6 谢谢您对我的文章进行点评,我会努力把文章写得更好的。另外,《人皆应有救赎之心》里的故事的确是《追风筝的人》:blush::blush:
  • 武商路漫漫:小作者的主题思想蛮好,从《不一样的惩罚》中,读出了“救赎别人的灵魂,何尝又不是救赎自己灵魂"。不错!
  • 600053de89d2:立意深刻,你读出了救赎,真的是很棒,第二个故事引用也很恰当,是哦救赎别人就是救赎自己。很好的习作!
  • 上官飞鸿:观点非常深刻,引人深思。但是,举的这个例子似乎不够典型,说服力还不够强。
  • 深冬暮雪:追风筝的人?那可不止殴打了。

本文标题:人皆应有救赎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lz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