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圣贤书友会
《孟子》(三)公孙丑上篇6——不忍人之心②:逐字稿1

《孟子》(三)公孙丑上篇6——不忍人之心②:逐字稿1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1-12 20:36 被阅读0次

逐字稿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这一段是孟子的人性善的最重要的篇章。孟子说“皆有不忍人之心”,什么叫不忍人之心呢?忍这个字经常有不同的讲法,比如说你忍心干这个事吗?你忍心干就是你狠下心来,你给自己一个力量,狠下心来去做这个事,这个叫作忍心。

然后还有一种忍,是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这样的事你都能够忍下心来去做,还有什么事你是不能够忍心去做的。这个忍心,总之是有一股力量在,就是你需要给自己的心加把劲。那么什么叫作不忍人之心呢?就是见不得别人受苦的心,看到别人受苦觉得有点受不了,这个叫作不忍人之心。所以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才有了不忍人之政。

好的政策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们的政策不是杀掉所有的人为我服务,而是让大家一起好好地生活?因为他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你只需要稍微扩充一点点,你只需要把你爱这头牛的想法,扩展到爱一个人,把爱这个人的想法扩展到爱一个国家,那么你所制定的政策,就是爱国家的政策,这时候治国理政就运之掌上,这就很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我为什么说,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呢,这个是我的前提。孟子要论证这个前提,他拿一个大家的感受来论证。他说你看,“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什么要说乍见?就代表没有准备,没有准备的那一瞬间,最能够显示一个人的本性,所以你猛的一下子看到一个小孩,马上就要掉到一口井里面去了,“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就是恐,惕就是惧,所以怵惕就是恐惧,恻隐就是心痛,当你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的那一瞬间,几乎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惊叫“啊!小心”,赶紧过去帮忙,这叫作怵惕恻隐之心。

为什么人会这样呢?“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这不是因为你心里想那是村长的孩子,我希望跟村长交朋友,所以我赶紧去讨好一下村长,你根本想不了这么多,你立刻就会去帮助他,你不是想要跟他的父母打交道。“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就是你不是为了说,我能够让周围的老百姓,乡里乡亲的人,或者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是一个好人。“要誉”,就是去想要获得声誉。

但是你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的那一瞬间,你不是想要获得名誉。“非恶其声而然也”,恶其声是什么呢?就是我要救这小孩很烦,因为这小孩掉在井里边会哭,那个哭的声音烦死我了,所以我干脆把他救回来,肯定不是出于这个原因。“由是观之”,我们从这儿来看,既不是为了讨好他的父母,也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是因为讨厌孩子哭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三)公孙丑上篇6——不忍人之心②:逐字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ju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