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字花
元宵节刚到,人们便一个个的都跑到大街上去了。街上人头攒动,说时迟那时快,一只高达三米的巨龙一个翻身,几个旋转就在空中飞了起来。旁边观看的人连连惊叹,无一不拍手叫绝,“好!好!好!”群众拍手道。舞龙的人听了这声,便更加来了劲。领头的大喝一声:“落!”,那刚才那还在空中腾越的飞龙,瞬间就到了地下。又是一声大喝:“转!”,龙冲也似的直挺挺前去,吓得边旁的人是连连后退,生怕这巨龙会吃了自己似的。
舞毕,舞龙队褪下龙皮,对着身边的观众拱手致谢。旁边的人也都用自己的掌声回应着他们,这节日的喜庆因为这舞龙的节目更加浓郁了几分。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元宵节舞龙,是一项民间庆祝节日的活动。
舞龙俗称玩龙灯,每逢喜庆的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可以说这项沿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融入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需要我们现代人将其发扬下去的一项传统文化。它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灵魂,是让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让十几亿炎黄子孙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再回到传统节日上,这次的节日是春节。这可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是全家人团团圆圆齐聚一堂的节日。经过了一年的劳累、奔波、分离,中国人要从全国各地赶回来,只为在这一天一起吃个团圆饭。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几千年以来最为璀璨的传统文化。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窗花与“福”字、贴年画、燃爆竹、办年货等等。其中我认为贴春联和拜年是当今中国人最应该继续发扬下去的两项传统习俗,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的节日习俗。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春联也叫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其中的讲究也是颇多的,按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每到要贴春联的时候,父亲便差我去讲大娘家的梯子借来,然后父亲在下边弄好米糊,让我爬上去对着两边的门框贴好。待我贴完了,将梯子还回给大娘家的时候。还得再看发小贴一遍春联,才肯回家去。这其中的乐趣是让人无法体会,也是无穷的。
拜年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庆祝,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贴。拜者投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但我认为应该多采用登门拜年的习俗,在农村每到过年,各家各户都会派出代表去全村转着圈拜年。在拜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笑口常开的,各自说着祝福的话祝福对方,碰上个关系好的,还得坐着喝口茶再走。这极大的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这个冷漠的社会不在冷漠。
我小时候长在农村,中国传统的那一套习俗也是农村保留的最多,所以对于传统习俗我有着浓厚的感情。父亲教我做人不能忘本,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就这样丢了。所以逢年过节父亲都会把我带到老家,手把手的教我老家的传统习俗。久而久之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对于传统习俗中节日的祭祀和平日的礼仪礼节也就懂了那么几分。其中有许多现代社会仍然适用的东西,比如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候,吃饭时不可筷子敲碗。
父亲在家中也定下了许多规律,在此一一列举出来:“吃饭不许吧嗒嘴儿;坐着不许叉着腿儿;看人不许斜楞眼儿;站着不许罗着锅儿;遇见长辈不许不称您;穿衣不许掳袖管儿;穿裤不许挽裤腿儿;夹菜不许搅菜碟儿; 放筷子不许插碗儿;不许嘬牙花儿;坐着不许抖落腿儿;叫人不许不叫尊称或名字就说话儿;公众场合不许当众喳呼;与人聊天不许说瞎话儿;夹菜不过盘中线;不许吃饭咬着筷子;倒茶不许壶嘴对着人;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只能夹眼前的; 吃饭前要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作客时,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不许拿筷子、勺子敲碗;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吃饭不能西里呼噜出声;不许压人肩膀;倒茶不能倒满;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站不倚门、话不高声; 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出门要说一声。”
这些都是父亲从爷爷那辈继承下来的东西,他定下这些家规也就是希望我们姐妹俩能够一直的传承下去,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不能忘记了老祖宗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是种信仰,是能够让人们找到归宿感的东西。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传统的习俗也有许多。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的习俗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好的传统习俗传承下去,把不好的传统习俗摒弃。毕竟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不可能全部都是好的,也会有一些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东西。但是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这么几千年的东西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