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焦虑是一种担忧。”
有人说:“焦虑是一种烦躁。”
有人说:“焦虑是一种害怕。”
有人说:“焦虑是一种苦恼。”
有人说:“焦虑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需求和真实拥有的无法一一匹配。才华撑不起野心,存款抗不过风险,整日抱怨空想却无力改变。”
尽管焦虑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多数研究者赞成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你体验到焦虑时,会感到担心,惊慌,害怕和恐惧。假如你发圈时忘记设置可见群体,把相对隐私的心情日记公布于朋友间传阅时,或者短信收到前几天驾车出行的违规罚单时,你会感到焦虑。
01,焦虑的类型
弗洛伊德在职业生涯后期划分出三种焦虑类型,分别是现实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焦虑。
现实焦虑,它是在觉察到真实世界中的困境或危机应激事件时作出的反应。如你的女友突然提出和你分手,或者你刚从一场意外事故中死里逃生,你会体验到这种焦虑。在现实焦虑下,你能意识到你出现情绪反应的原因。
神经性焦虑,当不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快要逼近意识的时候,人们担心无法控制本我的冲突而产生的焦虑。如你经历过一次高考失利后情绪低落,总担心自己学习能力,每次考试前你会体验到这种焦虑,它是导致自我启动防御机制的那种焦虑。
道德焦虑,当本我冲动违背了超我的严格道德准则时,超我受到约束而产生的焦虑。如你知道父母脾气很差和妻子相处不来,但还是想法设法关心他们的日常,每次节假日家庭聚会就会体验到这种焦虑,其实这是一种内疚体验。的确,生活中焦虑无处不在,当我们面临一个潜在的压力情境,就会用有计划的努力来应对引发压力的情境,从而减轻焦虑,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应对策略。心理研究者发现,人们面对一个威胁情境时,运用策略的数量几乎数不清。
例如,人们会选择运动或购物来忽略问题,人们会和朋友聊天或找职业咨询师来沟通问题,人们会饮酒或祈祷来回避问题等等。
不是每个人都用相同的应对策略减轻焦虑,而是都形成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应对策略,我们把一个人处理压力的一般方法称为他的应对风格。
02,应对策略的类型
心理研究者把人们运用的不同应对策略进行分类,一类是人们在使用应对问题的策略时充当积极角色,一类是人们试图运用策略来回避问题。这种分类给我们提供了三种应对焦虑的策略:问题中心策略,情绪中心策略和回避策略。
问题中心策略就是直接关注问题,以克服焦虑。
1.尽可能多的获取到相关情况的信息。
2.制定行动计划。
3.考虑各种可供选择的办法,并权衡利弊。
4.和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人商量。
5.努力让事情好转。
6.像一些知道的比自己多的人求助。
7.留出时间来解决问题。
情绪中心策略则是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
1.和朋友讨论自己的情绪。
2.思考从教训中吸取的经验。
3.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并继续生活与工作。
4.努力正确的看待事情。
5.努力寻求一线希望。
6.向专业咨询师倾诉自己的情感。
7.从宗教中寻求安慰。
使用回避策略就是试图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来应对焦虑。
1.努力不去想这个问题。
2.假装问题并不存在。
3.喝酒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4.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5.睡得比平时多。
6.回避那些一想起来就会让人烦恼的人和场景。
7.拒绝承认问题的发生。
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调研数据,人们使用情绪中心策略和问题中心策略或两种都使用的情形占比达到98%以上,另有数据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情绪中心策略,而男性更喜欢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看来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起作用,有效应对的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哪种策略。悲观者困于当下,乐观者赢得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