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没有正式的课程,当然我们的学习和练习不会停止。
今天我也分享一下,我这几天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感受
1、与父母沟通遭遇到的多是评判

上面我发的截图是一位007战友在除夕深夜发出的文章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很少像她那样遭遇到父母的负面评价。文章中的她,能够利用武志红心理学专栏中的知识去理解、去体谅父母,很高兴她能够这样子化解,但是你有什么感受呢?既然体谅了,为什么还会有争吵呢?
正如我自己之前所认识到的,非暴力沟通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让我们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像精神分析学派那样去看以前。
回到这两天我的观察,父母,特别是母亲在议论他人的时候,在背后说人的时候,类似上面的评判就很多了。
比如:
邻居家的那个女生不懂事,18岁就在外面找了人结婚生两个孩子,后来又喜欢上了别人,离婚之后家里人找的相亲对象,彩礼都收了,结果人又跑了。
四川那个姑姑肯定是不喜欢我们家,十几年没见来了也不主动说话,现在过年了也不打电话过来问候。
薇薇不听话,跟她说的都当耳旁风,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端着饭碗到电视机前看动画片。
四川姑姑那一家的女儿女婿最小气,每次在群里只是抢红包,都没见他怎么发红包,好不容易发一个也是很小。
…………
2、观察父母之间的沟通受到过往成见的影响,多的是想法,却几乎没有感受和需要。
常听到的词语是这样的:
你就是或你总是……不喜欢或不愿意……
ta心里想什么我都知道……
他就是看不惯我……
生活内部的鸡毛蒜皮,生活外部的人情往来,对两方家人的亲疏远近……这些都是炒一炒的佐料和食材。
想让父母转变表达方式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这几天我主要是运用非暴力沟通,去提醒父母关注事实,区分观察和评论,放下成见和评判。
3、我与小侄女的沟通,很困难的
困难的地方在于,她总是跟我说不。
比如这样一段对话:
我:你在看什么电视啊?
薇薇:不告诉你
我:那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吗?这里面讲得是什么故事呢?
薇薇:我为什么告诉你?
我:我是你舅舅啊,舅舅很关心你,不过你也有自己选择的自由,那你喜欢什么?语文还是数学呢?
薇薇:都不喜欢,我喜欢画画。
我:你最喜欢画什么呢?能给舅舅看一下吗?
…………
最后,她还是给我画了最拿手的蝴蝶结。
当我连续听到小侄女说不的时候,我在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我发现,在即兴剧中“yes”和“no”并不是去评判对错的词汇,而是对于彼此关系的建立。说“yes”时我们是一个共同体,而说“no”时我们就彼此分离。分离的两者所产生的相互对抗的成本往往会超过共同体一起走弯路的成本,所以在团队协作中,“yes”比“no”更加经济实用。
很显然,我希望跟小侄女的关系更加亲密,我也希望能够启发她的成长,当我听到说不的时候,体会到的是这种联系的断裂,建立共同体的请求遭遇失败。
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很好的化解听到别人说不时产生的不快、失落和沮丧。
> 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请求说“不”,我们专注于倾听在此刻他们对什么需要说“是”,那妨碍了他们对我们的请求说“是”。我们的目的是保持心与心的联系,理解和看重彼此的需要,即使我们选择不去参与彼此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策略。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三点,掌握非暴力沟通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