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时差党旅行•欧洲
2018博物杂志瑞士自然之旅亲子游回顾

2018博物杂志瑞士自然之旅亲子游回顾

作者: 和合中瑞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6:54 被阅读0次

    2018年8月,我在瑞士苏黎世国际机场接到了前来参加《2018博物瑞士自然之旅亲子游》的家庭和两位随队的专家老师。

    参加活动的所有成员:前排左一:植物专家天冬老师 / 前排左三:生物&植物专家吴老师 ©和合中瑞

    早在2017年秋季我就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的前主编植物专家天冬老师见面详聊对接这条线路的规划和设计。这几年天冬老师应瑞士国家旅游局的邀请已来瑞士考察过多次,他也希望能把考察过的那些经典内容加入亲子游学的线路中。经过几个月的紧密沟通和对线路设计的反复推敲及核对修改,终于在2018年5月,这条亲子考察线路在《博物》官网上正式对外推广。

    此次报名参加活动的家庭可谓是真正的《博物杂志》铁杆粉丝,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对动植物学科有着极高的兴趣并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部分家庭也已参加过几期《博物》举办的自然科考亲子游,所以对这次的瑞士之旅也同样抱有很高的期待。

    这次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但我们也给每个活动留足了充裕的体验时间。从大城市的主题博物馆到瑞士中南部瓦莱州的高山冰川和平原牧场,10天的参观体验让大家较完整地了解到瑞士不同区域的人文风俗,自然动植物和山川地理。

    1- 苏黎世动物园 & 卢塞恩鸟类博物馆

    这次天冬老师特别推荐了“苏黎世动物园”和“卢塞恩鸟类博物馆”。

    听说在动物园爱好者之间,苏黎世动物园是必去打卡的一个胜地。苏黎世动物园的亮点在于它完美地制造了各种瑞士根本没有的生态景观,比如非洲草原、北美荒漠、南美雨林,而且不是贴张背景画、立两棵假树来糊弄,是用真植物、真土壤,温湿度也按照原产地精心设置。

    而卢塞恩鸟类博物馆的亮点在于我就是它那寓教于乐的展览方式了。室内的展区小巧精致,展示内容却非常全面,很多的实样模型和各种游戏型的多媒体展示方式呈现给参观者非常全面的鸟类知识。展馆的室外是个挺大的花园,有一条徒步的小径,园内种满了各种花草,慢慢走上一圈,可以发现很多意外的惊喜。

                                                    苏黎世动物园

    在动物园内的不同展馆参观,两位老师详细讲解相关知识 ©和合中瑞

    天冬老师和吴老师在整个参观过程中详细回答了大家在观看时所提的问题,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问倒两位老师的。在动物园里大家不仅观看动物,也观察园内各类植物,我们也有幸请到苏黎世动物园园长爷爷带领大家参观了企鹅馆。

    天冬老师拍摄的园内各类动物(部分) / © wangchenplant@163.com

    对苏黎世动物园里的动植物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文末点击天冬老师的文章,里面记载了他第一次应邀瑞士国家旅游局到瑞士考察的完整记录,包括了第一部分对苏黎世动物园的记载.

                                                卢塞恩鸟类博物馆

    卢塞恩鸟类博物馆坐落在大片的农田旁,风景极美。还没入馆,大家都已经被沿途所见的小镇建筑,农田风光和悠闲吃草的奶牛所吸引而驻步观赏。

    鸟类博物馆外观  鸟类博物馆四周的大片农田和农庄 ©和合中瑞 入馆前先和牛牛们打个招呼 ©和合中瑞

    馆内各式多媒体展厅,图文并茂外加游戏类的多媒体互动形式帮助大家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每一帧图片和每一个精致的模型都让大家观看得津津有味。

    在鸟类博物馆内参观,两位老师详细讲解相关知识 ©和合中瑞 天冬老师拍摄的馆内各类标本(部分) / © wangchenplant@163.com

    在卢塞恩的活动中不得不提一下卢塞恩湖里出了名的天鹅。喂天鹅是每天傍晚回酒店的路上必有的一个环节,以“凶悍”出名的卢塞恩天鹅却对孩子们出奇得友好,真是给足了面子。

    2- 山野篇

    结束了城市里的活动,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入山开始体验我们行程中接下来的户外考察内容。

    离卢塞恩40分钟车程的恩特勒布赫是天冬老师前一次随瑞旅局一起考察过的地方,他也特意要求把这个点加入到行程中。

    恩特勒布赫地区的总面积达400平方公里,拥有一望无际的旷野和怪石嶙峋的岩溶地貌,还有瑞士最主要,最大的沼泽区,被视为国家重要的动植物保护区,有着珍贵的天然资源,是瑞士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生物圈保护区”。

     在赫特勒布赫地区的活动 ©和合中瑞

    我们在恩特勒布赫爬了喀斯特山峰,钻入了地下溶洞,走了高山沼泽地,还在高山木屋里吃了一顿热量极高的农家饭。

    攀爬喀斯特地貌的山峰 ©和合中瑞

    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石不好爬,岩层千沟万壑,那天爬山时大家手脚并用可谓艰辛 。

    登高望远,美景尽收眼底 ©和合中瑞

    喀斯特地貌下通常都有溶洞存在。恩特勒布赫的这个地下溶洞得从一个窄小井口里的竖向铁梯爬下去。洞口被隐蔽得特别好,一个普通的井盖盖着,上了锁,不说也就走过错过了,根本不起眼。

     入洞时的情景 ©和合中瑞

    下洞口时我们笑说这个井口有点欺负体量较大的游客,幸好那次的团友们都拥有匀称的身材,没有出现被卡住的现象。 

    往下爬了大约几米之后脚就踩到了平地,洞里宽敞了一点,洞顶垂着很多钟乳石,但只有筷子粗细。瑞士向导开始讲解,风格很像中国导游:“这块石头像不像魔鬼的脑袋?再看头顶,那些钟乳石生长了上千年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大国,恩特勒布赫的这个溶洞非常年轻,因该都没超过1000年,在中国根本就排不上号。即便如此,大家伙儿都还是看得特别仔细,再加上洞内也没有如中国溶洞内的那些各色灯饰,全靠大家安全头盔上的小灯和向导手上的手电筒来努力地观察洞内情况,但幽暗的环境却更激增了大家的想象力。

    溶洞内的积水 /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个溶洞的被发现很类似我们中国西安兵马俑被发现的传奇故事:当年一位瑞士牧民在此地挖地建牛棚时发现了这个溶洞。我们随行的瑞士徒步向导把大家拉到一头卧地闭目养神的奶牛前,她激动地指着奶牛面前有着一坨新鲜牛粪的平地说到:那就是当年一铲落地时发现溶洞的地方。牛粪显然让这个重要的地标变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还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牛粪前驻足欣赏了一会儿。(而我也激动地忘记拍下以牛粪为标记的重要地标!)

    爬出了洞见了天日,连着几个小时的上山入地让大家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队员们也都饿得前胸贴了后背。那天的午餐就在溶洞旁的高山木屋里。木屋的女主人也是一位牧民,木屋旁牛棚里的那些奶牛就是她家的。这个木屋既给来往徒步客一个歇脚的地方,也为徒步者们提供可口的餐饮。那天大妈给我们准备了山民特有的高能量美食:意大利空心面加入了大量的奶酪,腌肉和土豆。那一顿饭,大家体现了中国吃客的精神,团里最小年龄的男孩也以破纪录的速度秒杀完了整整一盘。甜点是新鲜自制的苹果泥加奶油摩斯,也被消灭得盘底朝天。总而言之,农家菜朴实可口吃得饱。

    分量十足的瑞士农家菜 ©和合中瑞 

                                                        高山沼泽地

    茶足饭饱之后大家告别了招待我们的淳朴瑞士山民,乘车到达山脚随即搭乘缆车前往高山沼泽地。

    天冬老师在出团前曾反复叮咛我一定得租高帮的雨鞋,他就怕大家在沼泽地里“失足”。那天我们团队进入沼泽地时的阵仗,颇有雨林特种部队实行任务的风范。

    刚进入沼泽地时,两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落脚之地,但是随着大家逐步高涨的情绪, 场面就渐渐“失控了”。大家不是趴着就是跪着来看那些稀有的沼泽植物。最后虽然雨鞋让大家避免了双脚被沾湿,但是身上的衣服却都变成了“迷彩服”。估计下次就得给队友们准备全身的雨衣雨裤了。

    沼泽地探寻珍奇野花草 ©和合中瑞   天冬老师在恩特勒布赫地区所拍摄的各类花草(部分) / © wangchenplant@163.com

    走出沼泽地,瑞士徒步向导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喝下午茶。向导的家是一栋3层楼典型的瑞士木石结构农舍,入门前有一个精巧的院子。向导拿出了她提前亲手烘培的水果蛋挞,果子就是他们自家的李子,她还特意去镇子上的面包房买了一种当地特有的蛋糕,再加上自己烹制的果茶,大家都品得意犹未尽。孩子们和向导家的花猫立刻成了朋友。向导的丈夫特地带我们去看他们自家的奶牛,有几头刚出生的牛犊,让团里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们兴奋不已。向导和她先生都是恩特勒布赫旅游局的专职向导,经常带游客去徒步,他们的一个儿子还曾代表瑞士国家滑雪队参加过冬奥会。在瑞士乡村,类似他们夫妇那样既是农民又是登山向导的非常多。牧农是为了养家,向导一职则是更多出于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他们愿意带领更多的游客来认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

    3-冰川篇

                                                    阿莱奇大冰川

    离开瑞士中部地区的恩特勒布赫,我们前往瑞士南部的瓦莱州。阿莱奇冰川观察瑞士高山野生花草是王老师特别指定的一个活动重点。

    阿莱奇冰川是目前瑞士境内现存的最大冰川,但是众所周知,因为地球变暖的缘故,阿莱奇冰川的整体冰体量正在逐年递减,环境和冰川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地球的温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到本世纪末,阿莱奇冰川和瑞士境内所有的冰川都将完全消失。地球的变暖对阿尔卑斯山区的植物来说,它们面临的不仅仅是高温的威胁,还有来自陌生物种的致命性竞争。

    在阿莱奇冰川地区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海拔2927米的Eggishorn艾吉峰。缆车到达峰顶就能看到观景平台,这个观景平台最靠近阿莱奇冰川的大转角,所以它也是观赏阿莱奇冰川全景的最佳地点。

    天冬老师拍摄的不同角度的阿莱奇冰川 / © wangchenplant@163.com

    山谷的两边,沿着冰川有一条亮带,明确区分着它与其上面的植被。亮带载着过去的几十年内才长成的植被。整个冰川的表面贯穿着两条深色带。这是所谓的冰啧(冰川堆石),是在两条冰川汇流时产生的。这两条深色带是阿莱奇冰川特有的景观。

    冰啧主要是由岩屑和碎石构成的,它们是在冰川融化过程中渐渐涌到表面的。由于逐渐融化而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冰桌”和“沙丘”。

    所有这些现象表明此类冰川是运动的,虽然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它像一团粘稠的物体流向山谷。在山上旅馆的高处,它的流速是每年200米-而在阿莱奇森林周围,流速仍旧是每年80-90米。

    瑞士的徒步向导在和队员们讲解当地的野花草和地貌 ©和合中瑞

    次日清晨我们搭乘镇上的小火车到达Mörel莫瑞尔小镇并转乘缆车直达海拔2333米的Moosfluh莫斯弗卢。这里也是观赏阿莱奇大冰川的一个观景点,但因它在冰川的末尾,再加上冰川日益融化退缩的情况,所以现在从这个地点来观看只能看到冰川的“小尾巴”了。但那天我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观冰川,而是从这个点出发徒步观赏野花并到达Rideralp利德阿尔普的高山花园,卡塞尔别墅和阿尔卑斯民俗博物馆。

    整个徒步过程中两位老师带我们不断发现了各种高山野生花草,我们这一群“低头族”也让其他徒步客感到非常好奇,估计这些欧洲人从来还没见过在瑞士旅行时不热衷自拍却撅着屁股用放大镜看花草拍花草的中国游客。

    另类的中国团:低头一族 ©和合中瑞

    沿着徒步小径,阿莱奇广袤的原始森林就在我们的右手边,那里的土壤已不再被冰覆盖。瑞士最古老的石松生长于这片至今面积已达41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之中。

    一路徒步,在两位老师的指引下认识了好多高山野生花草,擦身飞过的帅气山地骑车者迷倒众人无数。阳光,蓝天,白云,湖水,倒影,时间好似瞬间静止。

    蓝天,白云,湖水,倒影,一片祥和宁静  ©和合中瑞 天冬老师在阿莱奇冰川地区拍摄的高山野生花草(部分) / © wangchenplant@163.com

    走出森林的徒步小径,眼前豁然开朗,卡塞尔别墅映入眼帘。

    自然保护中心卡塞尔别墅(Villa Cassel)中设有关于阿莱奇森林的自然历史展览,这里还有物种数目超过350种的阿尔卑斯花园。

    远眺卡塞尔别墅 ©和合中瑞

    卡塞尔别墅不远处的阿尔卑斯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建于16世纪的典型的瑞士高山农场木屋。屋内陈列了各式传统农具并有各类介绍瑞士高山农牧的影片和资料。

    阿尔卑斯民俗博物馆

                                                         冰川3000

    离开阿莱奇冰川,有关冰川的话题仍在继续。在瑞士沃州的冰川3000上, 我们特邀的瑞士冰川专家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冰川的三种不同形式 ;环境对冰川的影响 ;不同冰川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态 ;人类的行为意识和发展对整个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这位年轻的冰川专家可不简单,2017年他被邀请参加了“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讲了他的最新论文。为了让我们大家能够更好地明白他所介绍的内容,这位专家将他的那篇论文做成了通俗易懂的PPT。

    课程之后,我们随专家前往冰川3000去实地观测3种冰川中的其中一种冰川形式--岩石冰层,也就是被岩石砂石所覆盖的地下冰层。那天山上的气候骤然下降,寒风中夹杂了毛毛细雨。虽然我们提前告知大家得多穿点衣服上山,但还是没有预料到山上的糟糕天气会让气温变得如此之低。大家裹上了庇护木屋提供的军用大毛毯,步履蹒跚地走上山坡。虽然冷,却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在冰堆上玩耍嬉闹。

    ©和合中瑞 天冬老师在冰川3000地区拍摄的高山野生花草(部分) / © wangchenplant@163.com

    4- 再生能源科技

    在瑞士有几座大型的高山水库,用来收集高山冰川和雪峰融化的雪水。水库连接了山脚下的大型水力发电厂并由其产生的再生能源提供到千家万户。

    那天我们在瓦莱州最大的水力发电厂跟随专业工程师详细了解了瑞士如何利用高山冰川的资源来开发最新的水利高科技和再生能源的技术。

    这个水利工厂连接了瓦莱州几座大型水库,包括了坐落在瓦莱州埃亨山谷的全世界最高最重型的Le barrage de la Grande Dixence 迪克森斯大水库。

    这个实地技术性参观为我们的冰川自然考察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水利工厂内部讲解参观 ©和合中瑞

    5- 野生花草与美食

    在瑞士的传统民间医学和饮食文化中,野生花草的运用非常广泛。在瑞士瓦莱州有一所专门培养草药师的学校,他们教授欧洲境内所有植物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如何用野生花草来熬制草药。

    这次我们专门请到了一位该学校的老师Hélène艾琳来教大家学习如何用可食的野生花草来制作瑞士传统美食。

    活动那天艾琳老师带我们来到瑞士沃州的Leysin莱森小镇。小镇海拔1260米,也是一个出名的滑雪小镇。

    莱森小镇 ©和合中瑞

    根据那天艾琳老师拟定的菜谱, 大家需要在半天的时间内采摘到:高山酸模;野薄荷;异株荨麻;欧亚独活;常春藤;绣线菊和柠檬百里香。

    来自中国的“神农尝百草团” ©和合中瑞 天冬老师在莱森地区拍摄的野生花草(部分) / © wangchenplant@163.com

    大家跟着3位植物专家在山坡上树林里边学边玩边劳动,还顺道吃了一肚子的覆盆子和野草莓。黄昏时大家带着丰收的成果回到小木屋开始学习如何用花草制作瑞士美食。

    我们在莱森小镇的漂亮小木屋 ©和合中瑞

    写到这里我一定得好好夸奖一下我们这次团队里的所有小团员,那天他们在艾琳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削了土豆、挤烂了荨麻、包了肉卷、打了奶油。家长们配合着孩子们也都加入了劳动的行列。那天的晚餐因该是让所有人都难忘和感到骄傲的, 我们大家亲手制作了:荨麻叶土豆汤、酸模叶卷沃州肉肠糜馅儿、野薄荷奶油蘸料、欧活血丹甜奶油、覆盆子甜品、留兰香莫吉托。光看这菜名你们就嘴馋了吧。(关于这个活动更详细的植物专业介绍,请点击文末天冬老师的记录文章)

    ©和合中瑞

    6- 农场

    大家都很好奇瑞士农场主的日常生活。这次我们就特地带团队去了瑞士中部格律耶尔地区的大农场度过了一天。活动内容不光只是去奶酪工厂参观,大家还去农场里劳动了。

    接待我们的农场主年纪可轻了,帅帅的,细高个,因该可以称他为“高富帅”吧,因为人家有一个巨大的农场,几十头奶牛和一些稀有的瑞士纯种小香猪,在镇上,农场主还有一座大house。更绝的是在他的房屋旁还有一个纯有机的菜园子,整个灌浇施肥的操作方式都是最新的环保理念,人家还有几匹小马和骡子,最关键的是,农场主还是镇政府里的一名议员,也是制作高山奶酪的瑞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冬季滑雪教练。总而言之,超越了大家脑海中对瑞士农场主的想象。

    我们去的时候奶牛们都还在山上的牧场里过夏季,农场主就在高山牧场里接待了我们。每年他的农场都会有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年轻人来打工,吃住都在农场,一个夏季,挣些零钱和牧农的经验。

    到的时候已近中午,农场主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格律耶尔地区传统的农家菜:一个大木盆里放了用野菜加土豆加奶酪熬制成的浓汤;一大盘自制的干牛肉和肉肠;一大盘自家做的粗面包。菜式简单,量却足够大。农场主特地拿出了祖上手工雕刻的木勺,这可是格律耶尔地区手工艺一绝。大家在喝汤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就怕咬坏了文物。甜点就是格律耶尔地区特有的用双奶油打出的泡芙,再加上新鲜的厚奶油。那一顿虽简单,但热量是超标的,我想农场主一定是为了下午要我们干农活的缘故才这么使劲儿的“喂”我们的。

    农场主的热情招待 ©和合中瑞

    那天农活的是拔除混在牧草里的高山酸模。奶牛若吃了高山酸模就会严重影响到它的奶质。所以每年在酸模开花成熟季农场主就得请上大量的帮手一起帮忙拔掉这些高山酸模。他说每年镇上的学校也会安排学生们来牧场帮助除草。这真是一个体力活,几个小时下来定是腰酸背疼,可能手指还会被割伤。那天我们的队员们干活特别认真,人多力量大,一下午的时间也差不多拔完了小半个草场的高山酸模。临走时,孩子们还给农场主的小马驹喂了好多苹果。

    回到高山牧场,挤奶的时间到了,大家帮着农场主把奶牛们赶回牛棚,牧场主让孩子们也加入了挤奶的队伍。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也做得特别努力,还品尝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刚挤出的新鲜牛奶,混合着牛棚的特有“原味”,这个尝鲜别有滋味。

    在农场上干农活 ©和合中瑞

    这次的瑞士自然考察收获满满,10天的行程中发生了很多快乐的小插曲,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这次参加活动的爱自然,爱提问的家庭队员们,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激情和活力才让这样的自然科考亲子游活动变得更有教育意义。


    带队专家简介:

    王辰 (笔名:天冬)

    植物学硕士,自然摄影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华北野花》等十余部科普著作,并在多家媒体发表图文作品。组织策划2018年“博物瑞士自然考察亲子游”活动并作为带队讲师参与全程活动。个人公众号:野风集

    吴昌宇

    植物学硕士,曾任北京市级重点中学生物教师,拥有多年青少年教育科学经验,并为科普杂志,网站等撰写多篇稿件。作为带队讲师,全程参与2018年“博物瑞士自然考察亲子游”活动。


    有关此次活动的补充阅读:

    当个快乐小farmer, 去瑞士体验一把“农家乐” -- 天冬

    瑞士秋季草木记——用81种植物写的游记 -- 天冬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 博物杂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博物杂志瑞士自然之旅亲子游回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lg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