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两性情感给人力量的文字
想入职先贷2万多当培训费?职场人,该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想入职先贷2万多当培训费?职场人,该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作者: 头号思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21-01-13 18:34 被阅读0次

深陷“培训贷”的个人,贷来的不止是高额的欠款,被贷走的更是无价的个人信用。

想入职

先贷2万多当培训费?

近日,有媒体曝出“济南多名大学生疑被套路网贷”。

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以入职培训为理由,要求应聘大学生刘某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还推荐他网贷分期贷款23800元作为培训费。

刘某稀里糊涂借了网贷,事后,他察觉不对要求终止培训解除贷款,不但遭到培训机构的拒绝,还反被对方“以违反学习管理规定”为由索赔23800元。

这种号称要收费的“入职培训”,还有另一个名称“教育分期”。

很多人咋一听“教育分期”,会以为是分期交学费。却不知,它还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培训贷”。

何为“培训贷”?

就是被培训者以个人名义,向信贷公司借款,来给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费。

不过,很多时候,不少人都是稀里糊涂地在签订协议,实不知自己已然陷入“贷款”的沼泽中。

在不久前的《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中,实习生律师们亦遇到了有关“培训贷”的求助案例。

一名应届毕业生同样被这个套路“诓诈”,在公司的指导下,他借贷了19000+元的学费。

事后,他接到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才知道自己因无按时还款,上了征信黑名单。

你看,只要是不法运作家瞄上的“猎物”,他们才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薄、涉世未深,而对你网开一面。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即使是刚准备踏入“社会大学”的应届生们,也会被逼迫先交上一笔昂贵的学费。

名为招聘面试

实为骗贷前戏

有些无良的培训机构/公司,更是会直接冒充成招聘企业,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通过这个诱人的幌子来吸引求职者前往面试,然后逐步引导求职者进行“培训贷”。

通常,“一番面试”后,他们会以岗位能力不匹配等理由来洗脑或要求应聘者进行岗前培训。

随之高达上万的培训费(另加高额利息),他们鼓励应聘者通过贷款软件进行分期还款,然而培训完之后甚至并不会入职,而是要求应聘者另找工作。

就这样,应聘者以为迎来了求职的春天,殊不知就此踏入了备受捶打的寒冬。

知乎上,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被达内培训机构以“行政招聘”来电,被骗去面试,而后受骗掉坑“培训贷”的经历。

这类层出不穷的“虚假的招聘面试”套路,是运作家们铆足了劲儿表演的前戏,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签订“培训贷”。

一旦签约了协议,最终能成功解除贷款的只是少数,更多人就此背负了沉重的负债,不得轻松喘气。

套路千万条,避免贷款第一条。特别就“培训贷”而言,与其背负债务活得不自在,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拒绝贷款。

职场人谨防变相套路贷,

避免掉入“培训贷”陷阱

“培训贷”背后的运作家,就像一匹匹饥饿的狼,紧紧盯着刚毕业的职场新人以及转行的职场人,一旦瞄准机会,就会咬住“猎物”死死不放,直到揽入囊中。

为了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在这里,辣椒姐想给这两类人提一些建议:

1.致刚毕业找工作的职场新人

首先,一心想高薪就业无可厚非,但如果想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培训轻易实现赚大钱,这不上骗子“钓鱼的大钩”才怪。

要知道,比起虚无缥缈的“培训升职加薪论”,踏踏实实工作实践出来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才是职场加薪的敲门砖。

其次,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身上没有太多的存款,贷高款去学习没有太大的必要。

否则,一旦踩了“套路贷”的坑,上了幕后运作家的这条“贼船”,就很难下得来。

因为,签约的时候,对方会想方设法存留证据表明你是自愿贷款,而作为已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签约者,还贷款这事天经地义。

2.致有学习需求的转行职场人

很多培训机构的课程大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想提升,更多靠的还是持续的自主学习。

当然,如果当真有贷款学习的需要,在评估有能力偿还贷款后,还得判断第三方贷款机构是否正规,仔细看清合同条款。

同时,也要谨防培训机构跑路,万一自身权益受到侵犯,就得通过司法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益。

【说在最后】

社会上处处有坑,无处不存在陷阱,只有当我们将眼睛练就成一双慧眼的时候,我们才能少吃生活的亏。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入职先贷2万多当培训费?职场人,该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lp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