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更替,逝水流年中,总有那许多抹不去的记忆,雕琢了岁月,隽永了时光,让人一次次回味。
1、
进入夏季,路边水果摊的种类繁多了起来,花花绿绿的时鲜水果煞是吸引行人的眼球。绿中透着粉红的水蜜桃,橙色带着红脸的杏子,黄橙光亮的蜜瓜,身披绿衣的西瓜,红得发紫的樱桃······这些各具特色的时鲜水果,以其酸、甜、脆、爽的口感,不失为炎炎夏日的解暑佳品。
一直以来,对杏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因家乡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杏是当地最常见的水果。小时候,对水果的向往,就是能吃到酸酸甜甜的大黄杏。
家乡的杏分为两种,一种是山杏,遍布家乡四周的山坡上;一种是家杏,散落在乡邻的院子里。山杏成熟以后,弃杏肉而收杏核,成熟的家杏则是人们对杏向往已久的美味。
2、
每当杏花飘落,“花褪残红青杏小“,那毛茸茸的小青杏,虽然酸涩,对小孩子来说,也是味道不错的解馋之物。
上山摘山杏,是那时的期盼,也是乐趣。青杏刚好能吃的那几日,伙伴们放了学,不是回家,而是结伴上山摘杏。欢呼雀跃中,大家一路小跑,冲向城外北山的杏树林。
在那一大片杏林里,伙伴们争抢着把自己看到的、大一点的青杏摘到手中。这时可不仅仅是手忙,大家的嘴巴也不闲着,几乎是边摘边吃。摘到的青杏用手轻轻一擦,便放到嘴里。那浓浓的酸味,起初是酸爽,吃的多了,逐渐就把牙齿也酸倒了,以至于吃饭都觉得牙齿无力。
当暮色降临,伴着舒爽的春风,伙伴们带着极大的满足和收获,匆匆下山回家。因为再不回家,大人必定会着急的。大家一路上相互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当然手快的伙伴,就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同样的时间,人家总能把衣服兜、裤兜装的满满的,甚至书包里也是。而我向来动作慢,摘到的杏自然不如别人多。但这根本不影响我摘杏的乐趣和心情。
能吃青杏的时间,也就十天左右。随着青杏的生长,当那白色软嫩能挤出水的杏核渐渐长大变为硬壳时,青杏便多了一些涩味,再也没人惦记着吃了。接下来是等待家杏的成熟,来一饱口福。
3、
当天气由春日的温暖变为夏日的燥热,那些绿巴巴的杏子在人们的期待中,渐渐变得橙黄中泛红,光鲜水淋,勾起人极大的食欲。
每每拿到杏子,还未入口,嘴角似乎就漾起酸酸的口水。咬下去,酸甜可口之感,正是期待已久的美味。
我家院子里并没有杏树,每次看到邻家院子里散发着诱人香味和色泽的杏子,就会眼馋的盯个没完。并一遍遍对妈妈说:“妈,秀兰家的杏长熟了,个儿真大,一片一片的,看上去真香!”
“妈,爱凤家的杏也熟了,结得满树都是,看上去比秀兰家的还好,估计更好吃!”
我一遍遍的叨叨,妈妈当然能猜出我的小心思,就会到街市上买一些杏回来。可那时家里孩子多,几斤杏,一会儿功夫就被我们兄妹三人消灭掉了。往往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那时我曾发誓:等将来长大后挣到钱,一定要买回整筐的杏,让我一次吃个够!
有时候,我也会借口跑到有杏树的邻家玩耍,邻家阿姨会毫不吝啬地摘下自家院子里的杏,给去玩耍的孩子们品尝。其实阿姨心里明白,孩子跑去玩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那垂涎欲滴的大黄杏”。
当然也有因为贪吃,而吃坏肚子的时候,但那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隔上几天,再见到杏还会猛吃一通。
4、
我生在北方,没见过梅子树。但读到“望梅止渴”的故事,总把梅子理解为杏。于是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片杏林,满枝满树黄橙橙的杏子,在那吸引着一队人马奔跑而来。
我对杏的特殊印象,一是缘于杏子是我儿时的美味;二是因初中语文老师讲到的一个跟杏有关的故事。
作为语文老师,总要求学生写字要规范认真,否则容易出现错别字。为了让学生引起注意,老师还曾讲过一个笑话。
古代有一个秀才,妻子怀孕想吃杏,但在当地买不到,于是给老丈人修书一封,把妻子的状况告知丈人。几日后收到丈人的回信和一筐杏,信中有几句话是:“贤婿来信要买'否',急的老夫满街走。无奈买来一筐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笑话中的秀才,因写字不规范,错把“杏”字写成“否”。但老丈人领会其意,回信指明书信中的错误。
通过这个笑话,我一方面写字时格外用心,一笔一画,以至于现在写出的字也如同小学生写的一般,根本不会连笔。另一方面脑海里加深了关于杏的印象。
5、
如今时过境迁,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年四季,各种应季和反季水果数不胜数,杏已不再是我唯一的美味和强烈的渴望。但每年杏子成熟时节,那一堆堆黄橙橙的杏子,总能勾起我以往关于杏的记忆。
无论品尝,还是观看,那酸甜可口的滋味,那金黄圆润的娇容,着实是极好的享受。
咬一口杏肉慢慢品尝,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调和的恰到好处。太甜,满口甜腻,有失本真。太酸,由口入心,难以承受。犹如我们的生活,酸甜适中,才是真实美好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