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精读》十六

作者: 萧沐林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21:22 被阅读0次

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今日先看东坡。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有小序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不堪,余独不觉。已而遂睛,故作此词。”苏轼与人同行,意外遇雨,同行者皆狼狈不堪,只有苏轼若无其事,“吟啸且徐行”。不多时便已雨停,太阳也出来了, 回望方才雨中行过的地方,“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正困居黄州贬所,处境虽然艰难,心情却依达豁达自适。只这一场阵雨,却被如椽巨笔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句句实写风雨,句句影射人生,全是一番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态度。

再如那首被公认为中秋词绝唱——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词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日,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秋团圆之夜,

苏轼、苏辙兄弟两地悬隔,思念之情付诸酒,付诸词,完全是跌宕昭彰、抑扬爽朗的气象。每一句与下一句的衔接都生出新的起伏跌宕,思路与情绪随着视角不断转折起伏,于是当结语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时候,读者感到的是比期盼家人聚首更加丰富亦复杂得多的内容:他或许在政治的旋涡里无限厌倦,想要乘风归去——或诵佛修仙,或泛舟五湖——但那终归不是他的夙愿,儒家兼济天下之志又何尝能够轻易放弃呢?琼楼玉宇虽好,毕竟高处不胜寒,何如继续盘桓人间,享受这“起舞弄清影”的欢愉呢?

所以宋人有记载说,当神宗皇帝读到这几句时不禁感叹“苏轼终是爱君”。神宗读出的,正是苏轼在词句里所蕴含的对儒家理想的那份执念。

相关文章

  • 2017-08-01 读《人间词话 精读》有感

    读《人间词话 精读》有感 因为喜欢诗词,所以选择读《人间词话 精读》。 诗词,其实我也是读不懂的,就只是单纯的喜欢...

  • 读《人间词话 精读》有感

    读《人间词话 精读》有感 因为喜欢诗词,所以选择读《人间词话 精读》。 诗词,其实我也是读不懂的,就只是单纯的喜欢...

  • 读《人间词话精读》十六

    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

  • 2017-08-07附录一:《人间词话》背景谈

    《人间词话 精读》 附录一:《人间词话》背景谈 (1)境界无关于人生 应了作者的推介,未读正文而先来读附录,是为了...

  • 读《人间词话精读》二十六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一般认为宋代豪放词有两大高峰,一是苏轼,一是辛弃疾。但两人的豪放风格各是一类:苏词旷达,...

  • 读《人间词话·精读》

    人间词话 精读 在这里只作欣赏周邦彦写实之佳作《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

  • 读《人间词话·精读》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

  • 《人间词话·精读》慢读

    唐代诗人李贺的《天上谣》这首诗用造境的幻想描写了天界里瑰丽的景象。天河转动,繁星也随之漂转,河中的流云发出流水的声...

  • 读《人间词话精读》八

    温飞卿(温庭筠)之词,句秀也;韦端己(韦庄)之词,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词,神秀也。 温庭筠、韦庄、李煜三个人的...

  • 读《人间词话精读》九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人间词话精读》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ma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