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后感每天写1000字读书
《中国大历史》(三)——再谈新法

《中国大历史》(三)——再谈新法

作者: 闲人无稽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22:03 被阅读38次

    既然是谈中国大历史,那必然会谈到王安石的新法,之前在《苏东坡传》中,王安石已经作为反面人物的典型被各种奚落一番,那作为历史学家的黄仁宇又是如何评价王安石以及他的新法呢?索性,黄花了几页篇幅来叙述,而不像武则天略了很多。

    首先,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在《苏东坡传》中并没有详细提及外患,只是简单一句概过,会让人觉得新法有点可有可无。在《中国大历史》中,作者先从历史背景,将宋朝面对的严重外患进行概述:

    1.公元979和986年,宋出兵辽,宋兵大败

    2.公元1004年,被迫签订合约,每年向辽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3.公元1038年,西夏称帝,宋遂出兵,接连被败,至1044年,被迫“赐”西夏绢银茶叶共25.5万匹两

    从历来的以及后来的朝代来看,中原之国向周边国家供给财务的,除近代晚晴政府之外,宋是唯一的,也是最孱弱的。在这样的外部忧患下,宋英宗启用王安石,采取新政,企图加强国家实力,充盈国家财力,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领导者。而王安石,则是一个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儒家典型文人。

    虽然新法最后是以失败告终,但黄仁宇还是认为:

    新法是一种试验,也是一种奋斗。倘使新法不作为全国一致的法令颁布,而由若干地方官或若干带特殊性质之官僚将其局部提出实行,其成败则未可知。

    新法的很多准则在王安石当地方官时,在他的辖区已经试验过,所以他才会有信心可以拿来全国推广,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宋朝并不具备“用金融来管制全国”的条件。

    宋帝国全国一致的局面,是由于文化凝集的力量,构成了社会的纪律,而不是金钱的力量和因之共存的凡有事物都能共通交换的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文化的力量大于契约的力量,大家还是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生活,而不是金钱契约式的社会。所以在推行“青苗法”的时候,王安石会在底层社会遇到大量的助力,以至在朝廷有大批的反对派。

    相反的,我们来看现在的社会,反而是有一点倒过来的倾向,金钱契约的力量会大于文化凝聚的力量。以前几天出的D&G辱华事件为例,虽然迫于金钱的压力两个创始人出来道歉,但是在之后爆出的一系列后续事情中,他们还是认为中国人只要过一段时间,降一些价格,仍然会趋之若鹜。何以让他们有如此的看法,就是在于现在金钱的约定力量已经大于将整个民族凝聚的文化力量。在经济上,我们可以自豪,但在文化上,这却又是另一种“变法的失败”。

    从失败的结果来看,固然王安石是个失败的案例,但从这个起源来观,这不啻是一种伟大的尝试,犹如创业,迈出去这一步总归要比畏畏缩缩要来得强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大历史》(三)——再谈新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pq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