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寻梦8

作者: 瘦竹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09:50 被阅读65次

    “伏笔与应笔”是《石头记》章法学基本范畴。简而言之,伏笔就是第一笔,应笔就是第二笔,两笔合起来写一事或一人。“伏”字与神秘的历史事件风马牛不相及,它是文学批评中一种艺术性的数学术语字。伏应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循序渐进关系,须用数学中的序数理论来澄明。伏笔与应笔若出现跳跃,两者牛织相隔,则“伏笔与应笔”章法学范畴就要被突出。被突出的伏笔与应笔又有非“千里”与“千里”之论:《石头记》中,【千里】是指伏应相隔的章回空间大于或等于十回,因为十回是一【本】(【定本】)。

    在脂批能指上,伏笔与应笔有多种概念称谓,如隐笔与显笔、始笔与终笔、卯笔与笋笔、假笔与真笔、虚笔与实笔、正笔与反笔、表笔与里笔、吴[带]笔与曹[衣]笔……等等,相景称谓、形式不同而已。所有的单因素概念伏应章法都是二进制章法,因此,伏应章法本质上十分简单,且非常“现代”。

    《石头记》文本中,伏笔与应笔有三种形态:隐性伏应、脂学伏应、CTRL+F伏应。脂学伏应、CTRL+F伏应都是显性伏应。其中脂学伏应是指脂砚斋所提及的伏应,但因脂砚斋也是人,人脑的记忆单元也就200个左右,故脂批所提及的伏应也就90多条,多乎哉不多也。CTRL+F伏应就是读者模仿脂砚斋的读书方法,用CTRL+F检索技术追加检索出的伏应,这种伏应很多,远超过90条。事实上,文章就是靠无数伏应关系像蜘蛛织网一样展开的,无一处不伏应,我们只是将章回空间大的伏应关系加以突出而已。

    除显性伏应外,《石头记》文本中还有因“披阅十载”、【字字是血】——用典前人作品而形成的隐性伏应。这也是《石头记》文本最神秘的伏应,检索难度非常大,需要的检索时间也很长。现代读者借重网络搜索引擎,就能够检索出一部分隐性伏应;当然,这需要你具备敏锐的进制化语感,能够发现文本中的“问题”,且久病成良医,磨砺出上乘的检索技术。

    显性伏应章法学研究的是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文本内部当前文与其前文的关系或当前文与其後文的关系,不研究当前文与80後“超後文”的关系。因为康熙时期原著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原稿奉旨批书人“脂砚斋(情僧)”南书房(指研典出《春渚纪闻》“米元章遭遇”条)高士奇(1645-1703)、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张英(1637-1708)都没长後眼睛,他们不可能见到以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为始作俑者的80後人所派生的文本。隐性伏应章法学研究的是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当前文与其“超前文”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典故关系、熟语关系、民俗关系和常识关系四种二阶原型关系类型。

    隐性伏应章法的数学基础,就是所谓关系映射反演原则。读者可参阅中国数学家徐利治的《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及应用》等经典数学理论名著。隐性伏应章法学可揭示文本的典故意境,血洗因研究对象玄学化和研究方法巫术化而分别孽生的两大臭名昭著的伪红学——80後原稿探佚学(80後才子缠绵学)和红外索隐学。

    需要指出的是,脂批不仅提及了当前文与前文或後文的关系,它也论及了当前文与超前文的关系,如第十二回【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第十三回【计程今日到梁州】第二十五回【隔花人远天涯近】等并认为【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因此,我们模仿脂砚斋的读书方法实际上是全面的,既模仿显性伏应检索(CTRL+F)也模仿隐性伏应检索(网络搜索引擎“出类&拔萃”检索),且使用了现代高科技工具,摆脱了人脑思考的局限。模仿并非抄袭。例如库仑定律“抄袭”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库仑自己看来也许就是抄袭,但他因追加了矢量化方法,实质上历史性地比牛顿更深刻更本质地揭示了宇宙的基本规律。我们总结库仑的成果时,应升级库仑的“抄袭”工作,提升其模仿的地位。如果说牛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的话,那么库仑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平方巨人。如果说牛顿是艾萨克的话,那么库仑,就是平方艾萨克。

    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在红学研究中的灵活执行需要反切思维即所谓“出类&拔萃”检索技巧。也就是说,网络检索需要红外出类和红内拔萃两道思维工序。出类&拔萃不同于传统红学的穿凿&附会(红内穿凿曰“证”,红外附会曰“考”):出类&拔萃基于辩证逻辑自觉切换范畴,穿凿&附会则基于形式逻辑有意偷换概念,两者的思维维度不同,趣味也大相径庭。穿凿&附会所使用的捕风谐音和捉影拆词红外学幻方法,出类&拔萃是不会用的,因为检索的关键就是确定字样——字形字音都必须是稳定的,是一种结构性的东西。穿凿&附会是为作者中心主义服务的——它们以一个作者论胡说作为自己的行为背景,而出类&拔萃则是为文本中心主义服务的——它尽可能摆脱作者论预设,以零度风格进行检索并以之稽核作者论假说。

    无论是关系映射反演状态下的“非常道”“非常名”伏应,还是通常状态下的“道”“名”伏应,就其本质而言,伏笔与应笔是很简单的东西。隐性伏应、脂学伏应、CTRL+F伏应统称红内学伏应,而当前文与“超後文”的伏应则是红外学伏应。红外学伏应是科学红学版本学研究中版本传播研究和盗版制作过程研究的好资料,它在传统红学人工资料库中占有“主流地位”。我们可以通过红外学伏应一一精准找出诸盗版的抄手(“立松轩”富察明义抄写被曹家“雪芹”用作预备续书的袁枚追加侧批的蒙府本、曹家“雪芹”正式续书“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1715-1764)梦稿本、“罥烟主人”敦敏列藏本、梦觉主人敦诚“甲辰”本,当廉使胡季堂郑藏本、绮圃主人(绮园)陈少海组织抄写的舒序本和与程甲本同时制作的戚蓼生戚序本)并澄明各版本的历史传播情况。

    超前文(典故、熟语、民俗、常识)、前文、当前文、後文和“超後文”都是科学红学的研究对象,它们统称中文。但是,以绑定作者论为特点的索隐学资料就不是中文而是外文,故称索隐学为红外学。外文就是外语,又称外行话、疯话、痴话。这些外行话对科学红学研究毫无价值,乃梁山军师——无用,是些冗余数据,故是科学红学数据淘汰的首要目标。

    “当前文”是读解时间数轴的原点。很显然,前文、当前文、後文构成的是一个线段系统,而超前文、当前文、超後文构成的则是一个射线系统。无论是线段系统还是射线系统,当前文都是数轴的轴心。因此,确定成书时间(1688-1697)对阅读理解十分重要。典故检索中,以当前文关键词百度检索,检索出的最早数据若是超後文,则我们可以获得版本传播信息或盗版制作信息——列藏本的抄手“罥烟主人”敦敏就是这样被隔世猎获的。而我们用典故检索法检索当前文中可能的用典,当须检索超前文,即文献记录在《石头记》成书时间之前的所有文献,其後的文献毫无诠释作用,只有被诠释的“作用”。这也就是说,版本成本、原稿成书的时间不仅对作者论很重要,对文本论也很关键。将康熙时期即已成书、成本的《石头记》(三脂一靖)误作乾隆时期生产,必然导致读者对作者和文本均一窍不通;读者的思维,就必然因此处在附会状态,就不可能摆脱索隐的嫌疑,无论他们是玩作者的还是名义上很超脱、说是玩文本的。

    读解时间几何学“超前文、当前文、超後文”射线系统中,超前文与当前文是解释文献与被解释文献的关系;当然,当前文与超後文也是解释文献与被解释文献的关系。解释文献具有解释作用,它可以解释当前文的生产。被解释文献具有对当前文(或版本)的历史传播情况的描述、论证作用,它可以解释当前文的历史流通。《石头记》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正文、狭义脂批和畸记是不可以用康熙时期之後的文献来解释的:如果这些文献出现了与《石头记》文本的相似之处,那么我们就应该将其作为传播学问题处理并对《石头记》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被相似文本重新面向康熙时期之前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找到超前文必然性记录,消解超後文相似性悖论。一般来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数据量会递增、信息量会递减,它遵循信息衰变律,故我们检索到的超前文记录必然是雅致的、少量的,而超後文记录必然是庸俗的、大量的。

    当我们将“红学思考”这个零维概念(+x^0,-x^0)阴阳二分为“电脑思考与人脑思考”一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后,我们的科学思考学分形几何思维扩展至第一维(+x^1,-x^1);当我们进一步将“电脑思考”(机器思考)这个概念阴阳二分为“红外NC思考与红内PC思考”一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后,我们的科学思考学分形几何思维扩展至第二维(+x^2,-x^2);当我们再进一步将“红外NC思考”这个概念阴阳二分为“‘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与出类&拔萃计算机盲检法”(科学判定法与科学求解法)一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后,我们的科学思考学分形几何思维扩展至第三维(+x^3,-x^3)。

    一、宏观章法

    1)与顾恺之相关的【用画家[顾恺之]烟雲模糊处】【颊上三毫】【晋人[顾恺之]倒食甘蔗,“渐入佳境”】及【三分之一】【三段】

    顾恺之就像我们初中植物学教科书上谈论某药用植物一样“浑身都是宝”。其三绝皆被化入《石头记》文本中。网络上,有一个叫“前世我是曹雪芹”的家伙很英明地玩转了“才绝”和“画绝”,却因痴迷于曹学而没能精明地玩转“痴绝”,此足见传统曹学的危害程度。传统曹学会让你思维不彻底:你好不容易逮着了一条大鱼,却没能吃上鱼的最精华的部分——鱼眼。

    从作者论的角度看,因康熙皇帝推崇顾虎头,故其御用高参原著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原稿奉旨批书人“脂砚斋(情僧)”南书房(指研典出《春渚纪闻》“米元章遭遇”条)高士奇(1645-1703)、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张英(1637-1708)就必然迎合皇帝的审美趣味,同步推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将作者论与文本论结合起来认识:正因康熙皇帝对顾恺之的推崇,顾恺之《画雲台山记》“三分倨一”理论才会成为《石头记》这部小说章回布局的基本美学结构。

    第一回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後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後文如此处者不少。(靖藏眉批:)这正是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烟雲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了去,方是巨眼。】(按:典出吴带-曹衣的幽默人格化修辞形式或曰皮影道具,双双无款非人的吴玉峰、曹雪芹,是有落款的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引叶自蔽的两片柳叶。顾恺之“三绝”分别被第一回正文标题诗、第三回脂批和第五回脂批用典。顾恺之《画雲台山记》“三分倨一”理论被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总评用典。顾恺之其人其文均被《石头记》密集用典。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顾恺之》:“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高士奇《蓬山密记》:上召近膝前,许久言及西洋人写像,得顾虎头神妙。因云:“有二贵嫔像,写得逼真,尔年老,久在供俸,看亦无妨。”先出一幅云:“此汉人也。”次出一幅云:“此满人也。”

    正文中,“因曹雪芹”与成语《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六十三回“就汤下面”表达结构一致。汤下面不是人,曹雪芹无款非人。无款非人的吴玉峰、曹雪芹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幽默人格化修辞形式。“因曹雪芹”者是有落款的《石头记》作书人【梅溪】。脂批中,用【雪芹[者]】代指儒教作书人“东鲁孔”梅溪。曹•雪芹/因曹[衣]•雪芹(昭传“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几个异样女子”)=因曹[衣]•雪芹/因曹[衣]•雪芹(昭传“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几个异样女子”)×曹•雪芹/因曹[衣]•雪芹(昭传“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几个异样女子”))

    第三回

    【甲戌眉批: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按:顾恺之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第五回

    【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这是第一[次][写贾府]家晏(同“宴”。“宴”字承前字“家”而藏笔)——偏如此草草写。此如晋人[顾恺之]倒食甘蔗,“渐入佳境”一样。】(按:第一家宴并非国宴,与第一夫人不一样。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雲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这是第一家晏,偏如此草草写。此如晋人倒食甘蔗,“渐入佳境”一样。】(按:《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雲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晏】指晚饭,针对的是上文正文中的“早饭”一词。第一家晏是说第一次写在宁府中的女眷家宴小集。《石头记》中每日只有早饭和晚饭两顿饭。晚饭後就是睡中觉的时间。第六十七回中凡用“午饭”字样的皆为盗版,只有“甲辰”本用“晚饭”字样乃代原版)

    第二十五回

    这里宝玉拉着林黛玉的袖子,只是嘻嘻的笑,【庚辰侧批:此刻好看之至!】心里有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甲戌(庚辰)侧批:是已受镇,“说不出来”。勿得错会了意。】此时林黛玉只是禁不住把脸红涨了,挣着要走。宝玉忽然“嗳哟”了一声,说:“好头疼!”【甲戌(庚辰)侧批:自代玉看,书起分三段写来,真无容针之空。如夏日乌雲四起,疾闪长雷不绝,不知雨落何时,忽然霹雳一声,倾盆大注,何快如之,何乐如之,其令人宁不叫绝!】(按:顾恺之《画雲台山记》:“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其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此处用绘画术语反切表达《石头记》正文在情节描写上的微观布局。顾氏画学理论在画学史上十分重要,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叠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林黛玉道:“该,阿弥陀佛!”【庚辰眉批:黛玉念佛,是“吃茶”之语在心故也。然摹写神妙,一丝不漏如此。己卯冬夜。】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

    林黛玉并丫头们都唬慌了,忙去报知王夫人、贾母等。此时王子腾的夫人也在这里,都一齐来时,宝玉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贾母、王夫人见了,唬的抖衣而颤,且“儿”一声“肉”一声放声恸哭。于是惊动诸人,连贾赦、邢夫人、贾珍、贾政、贾琏、贾蓉、贾芸、贾萍、薛姨妈、薛蟠并周瑞家的一干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众媳妇丫头等,都来园内看视。登时园内乱麻一般。【甲戌(庚辰)侧批:写玉兄惊动若许人忙乱,正写太君一人之钟爱耳。看官勿被作者瞒过。】正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甲戌(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此处焉用鸡犬?然辉煌富丽非处家之常也,鸡犬闲闲始为儿孙千年之业,故于此处必用鸡犬二字,方时一簇腾腾大舍。】众人越发慌了。周瑞媳妇忙带着几个有力量的胆壮的婆娘上去抱住,夺下刀来,抬回房去。平儿、丰儿等哭的泪天泪地。贾政等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甲戌侧批:写呆兄“忙”是愈觉忙中之愈“忙”,且避正文之絮烦。好笔仗,写得出。】【庚辰侧批:写呆兄是躲烦碎文字法。好想头,好笔力。《石头记》最得力处在此。】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甲戌侧批:从阿呆兄意中,又写贾珍一笔,妙!】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甲戌侧批:忙到容针不能。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甲戌(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忙中写闲,真大手眼,大章法。】(按:第二十五回有“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薛蟠的“酥倒”行为薛姨妈、薛宝钗、香菱、林黛玉四人皆知,故第五十七回中宝钗拿这事开玩笑。关于蟠黛关系,第二十五回是伏笔,第五十七回是应笔。程高本将第二十五回“酥倒”段落删除後,宝钗的玩笑就显得唐突、不得体了,也就是说,第五十七回“相准”文本因此而成了无伏笔的“应笔”。此是程高本为盗版的显著章法学标志。薛蟠在作品中最先“酥倒”于英莲(第四回),英莲有蓉大奶奶的品格(第七回),而蓉大奶奶在宝玉的梦中化身“警幻可卿”又兼备薛林之美(第五回),薛蟠不能酥倒于薛宝钗,就只能酥倒于林黛玉了(第二十五回),因此,薛蟠酥倒于林黛玉在情节逻辑上是十分严密的。其酥倒数学恒等式为:香菱-薛宝钗=林黛玉。

    诸脂本中,有且只有梦觉主人敦诚的“甲辰”本脱去“别人慌张自不必讲”到“已酥倒在那里”一段文字,程甲本以“甲辰”本为底本故脱文,程乙本同程甲本。)

    第二十六回

    正说着,小厮来回:“冯大爷来了。”宝玉便知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来了。薛蟠等一齐都叫:“快请。”

    说犹未了,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庚辰侧批:如见如闻。】已进来了。【甲戌侧批:一派英气如在纸上,特为金闺润色也。】(按:宋代朱长文《墨池编》卷三:“蔡仲远、沉睿达之徒,皆彬彬可观,予固未量其至,安敢品之。然金闺玉堂之士,布衣韦带之流,岂乏能者哉!”)众人忙起席让坐。冯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门了,在家里高乐罢。”【庚辰侧批:如见其人于纸上。】宝玉薛蟠都笑道:“一向少会,老世伯身上康健?”紫英答道:“家父倒也托庇康健。近来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庚辰眉批:紫英豪侠小三段,是为金闺间色之文。壬午雨窗】(按:顾恺之《画雲台山记》:“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其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此处用绘画术语反切表达《石头记》正文在角色刻画上的微观布局。顾氏画学理论在画学史上十分重要,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叠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紫闰秘书》序:“题曰紫闰秘书,取秘而不可废之义。何则,紫为间色,闰乃馀分。虽非正生雅色,然可比诸律吕,非闰位不成,文章无间色莫采,自古以来不可废也。”)

    薛蟠见他面上有些青伤,便笑道:“这脸上又和谁挥拳的?挂了幌子了。”冯紫英笑道:“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庚辰侧批:如何看、想?新奇字样。】【庚辰墨眉批: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丁亥夏,畸笏叟。(甲戌回末。“甲戌”本丁亥春起抄,丁亥夏尚在抄。)】(按:有落款固是原版固有的批语)宝玉道:“几时的话?”紫英道:“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我要问,不知怎么就忘了。单你去了,还是老世伯也去了?”紫英道:“可不是家父去,我没法儿,去罢了。难道我闲疯了,咱们几个人吃酒听唱的不乐,寻那个苦恼去?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甲戌侧批:似又伏一大事样,英侠人累累如是,令人猜摹。】【庚辰墨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按:原版固有的批语)薛蟠众人见他吃完了茶,都说道:“且入席,有话慢慢的说。”【庚辰侧批:饴文再述。】

    冯紫英听说,便立起身来说道:“论理,我该陪饮几杯才是,只是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薛蟠宝玉众人那里肯依,死拉着不放。冯紫英笑道:“这又奇了。【庚辰侧批:如闻如见。】你我这些年,那回儿有这个道理的?果然不能遵命。若必定叫我领,拿大杯来,【庚辰侧批:写豪爽人如此。】我领两杯就是了。”众人听说,只得罢了,薛蟠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按:化用了裴宏泰典故。唐代温庭筠《乾馔子•裴宏泰》:“有银海,受一斗以上。以手捧而饮尽,踏其海,卷抱索马而去。”)那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甲戌侧批:令人快活煞。】【庚辰侧批:爽快人如此,令人羡煞。】宝玉道:“你到底把这个‘不幸之幸’说完了再走。”冯紫英笑道:“今儿说的也不尽兴。我为这个,还要特治一东,请你们去细谈一谈;二则还有所恳之处。”说着执手就走。薛蟠道:“越发说的人热剌剌的丢不下。多早晚才请我们,告诉了,也免的人犹疑。”【庚辰侧批:实心人如此,丝毫形迹俱无,令人痛快煞。】冯紫英道:“多则十日,少则八天。”一面说,一面出门上马去了。众人回来,依席又饮了一回方散。【甲戌侧批:收拾得好。】

    第四十二回

    【庚辰: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代王‘逝’”後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按:【钗、玉】即宝钗、黛玉。名通“明”,与暗相对。【一身】即一身一体,姐俩好。钗玉此回姐俩好,“第三个”的宝玉并不知情,故用【名】(通“明”)字。

    脂批【三分之一】一语用典顾恺之《画雲台山记》“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其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是用绘画术语反切表达《石头记》正文在章回上的总体布局。顾氏画学理论在画学史上十分重要,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叠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六十八《丹铅总录》:“九连环,两者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郑玄笺:“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汉代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卷一:“嫁、逝、徂、適,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典出成语“逝将去汝”的【代王‘逝’】指当前回即第四十二回正文林黛玉“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已後再不说了”(网友林黛玉被版主薛宝钗禁言)第五十九回“我虽错了,姑娘们吩咐了,我已後改过。姑娘们那不是行好积德”可称【婆子‘逝’】。

    【“今书”】即第二十八回所谓【“今作”】第十七回所谓【[後文]“《十二钗》”书】,指《石头记》後六十三回,与【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原书或曰UFO章回固定区是对偶概念,乃是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的内在续书、UFO章回可变区。其中【“今书”】是口语体,【“今作”】是书面语体,【[後文]“《十二钗》”书】是典雅语体。

    算术恒等式:79-【16】={[38-(42-41)]-【16】}×3。因式分解:4^3-1=(4-1)(1+4+4^2),即63=3×21。

    典出成语“逝将去汝”的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总评中的【代王‘逝’】字样证明:宝黛爱情是一场闹剧而非悲剧。闹剧是没有80後结局的,它需要的是80前收场而非什么80後结局,第七十七回脂批称作“散场终局”。遵照“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公理针对青春期幻情基于“警(v.)幻情”立意劁骟古今一切80後(此即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所谓“《风月宝鉴》”)是红学科学化的奠基性工作。【“《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後六十三回划分为三个相等的部分後,宝黛爱情闹剧主线得以澄明。这条主线可称为曹学(曹刿学)三进制主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段,以第三十二回“你放心”为高潮;“再而衰”段,以第五十七回“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为中潮;“三而竭”段,以第七十九回“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为低潮。高中低三潮一线而终。【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乃是【“《十二钗》”书】的平台部分,相当于DOS、WINDOWS,是操作系统,不计入线内。“主线”这个概念,第一回【甲戌侧批: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已经交代得十分清楚。

    “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在逻辑上对以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为始作俑者的古今一切80後人有投鞭断流之效;【“《十二钗》”书】高潮中潮低潮泊松分布主线等分三进制,则在数学上对所有80後人有釜底抽薪之功。

    【[後文]“《十二钗》”书】之所以出现别称【“今作”】【“今书”】,是因为它为棠村(梁清标,1620-1691)逝後所作。第一回甲戌眉批中【今棠村已逝】之“今”字是矢量关键词。因此,【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又可名“棠村逝前”书,【[後文]“《十二钗》”书】(《石头记》後六十三回)又可名“棠村逝後”书。棠村逝(梁清标,1691年)是《石头记》文本时间数轴的内在原点。

    裕瑞以“原书超过79回”为逻辑预设而进行的“书後”古典红外学探佚:   

    【今|书至[第]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算术恒等式为:(38-1)×3=80+(120-【89】)。裕瑞不仅见过“甲戌”本,也见过庚辰本,他的算法是(38-1)×3=111=80+(120-89),故批评程本从第九十回而非从第九十一回说起。裕瑞能理解“馀”指1回,这是值得肯定的,他只是没理解【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与【後文“《十二钗》”书】(《石头记》後六十三回)这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将【旧有“《风月宝鉴》”之书】误读为【旧有《风月宝鉴》一书】了。他没有认识到【书】在这里是个名量词,【之书】字样是对七十九回完璧全部进行版图划分的标志字样。

    《石头记》七十九回完璧原著,本来就是“原书与内在续书”结构;从章回计量的角度看,就是“被加数与加数”的算术结构。原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称【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内在续书即《石头记》後六十三回称【後文“《十二钗》”书】或曰【今作】或曰【今书】。16+63=79。

    《石头记》前十六回与《石头记》後六十三回,从作者论的角度看,可称棠村逝(1691年)前书与棠村逝(1691年)後书;从文本论的角度看,可称【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今作“《十二钗》”之书】(【[後文]“《十二钗》”书】【“今作”】【“今书”】);从读者论的角度看,可称[一阶]原书与[一阶]续书。这就是《石头记》读解学,或曰ISO标准红学。

    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原著)有自己的内在续书,称【今作“《十二钗》”之书】(七十九回完璧《石头记》之後六十三回),它是煎胶续弦。而乾隆中期後四十回续书(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亲笔的梦稿本)则是狗尾续貂。乾隆晚期程高对百二十回进行的修改,则是断鹤续凫。

    《石头记》原版楔子中的曹雪芹与吴玉峰双双无款非人,乃吴带-曹衣的幽默人格化修辞形式,是有落款、不自矜的作书人梅溪引叶自蔽玩顾恺之“痴绝”的两片柳叶。占有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梦稿本狗尾续书人在第一百二十回有莫名惊诧的变相落款“果然有个悼红轩曹雪芹先生”。(关于有款、无款、变相落款及其是人非人的语法学判定,可参阅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传统曹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乾隆中期梦稿本,其失败之处在于研究对象错位于原著。如此一来,就既玩不转康熙时期煎胶续弦,也玩不转乾隆晚期断鹤续凫,且骑马找马,骑着狗尾续书人曹家“雪芹”找续书人,显著违背了形式逻辑同一律。

    一个巴掌拍不响,宝黛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宝玉是作者批评的反面教材,则黛玉也是作者批评的反面教材(【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同样地,【代王‘逝’】(“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已後再不说了”)之後,宝玉也就被【‘逝’】了,宝黛恋自第四十二回开始由爱情转换为亲情;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中,宝黛恋的性质由可能的喜剧或悲剧转换为必然的闹剧)

    2)与成语“祸起萧墙”相关的霍启和竹篱木壁

    第一回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甲辰夹批):妙!祸起也。此因事而命名。(按:化用成语“祸起[萧墙]”)】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甲戌眉批:[“不曾寻死”,]喝醒天下父母之痴心。】看看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第一回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甲戌侧批:土俗人风。】(按:化用成语“[祸起]萧墙”。《康熙几暇格物编/方音》:“朕巡历七省,土俗民风,皆留心体察。凡各省分界处,其土人语音皆异,如直隶各府所属声口,间有不同,而亦不甚相远。”)【甲戌眉批(甲辰夹批):[“竹篱木壁”,]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按:化用“[祸起]萧墙”。清初开科取仕一仍明代,分童试、乡试、会试三种(乾隆二十六年以後又有殿试)。乡试三年一科,定于子、午、卯、酉之年。江南行省(辖今之江苏、安徽二省)乡试于抚台衙门所在之地金陵举行。因江南省旧称南直隶,乡试俗称南闱,顺天乡试则俗称北闱。此批跟曹家或别的什么家都没有半点关系。批书人批的是书而不是人。南直召祸之实病,在于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没有消防“隔离带”,所以一走火就连片烧了。【南直】陈述的是正文中的“此方人家”四字,【召祸】也就是遭灾、倒霉的意思。)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

    3)与苏轼《梦中与作诗》相关的士隐梦和香菱梦

    第一回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醒得无痕,不落旧套。】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按:化用宋代苏轼《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异——其一如芭蕉,其一如莲花。梦中与作诗》“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第四十八回香菱梦中作诗同出此典)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甲戌侧批: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

    第四十八回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庚辰夹批(靖藏眉批: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按:香菱梦中作诗化用宋代苏轼《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异——其一如芭蕉,其一如莲花。梦中与作诗》“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与第一回甄士隐梦醒後“芭蕉冉冉”对照。

    【部】用典元代祝明《声律发蒙》清代车万育(1632~1705)《声律启蒙撮要》“千金骏马,两部鸣蛙”。脂批中,【半部】字样特指四分之一回,【半部】之部为半回,两个“半回”骈俪对偶,形成一回文字。有骈俪对偶的一回文字,其中的半回称作一章,不分回的“边界”用章回没有章概念,没有半回之论。

    对偶不一定只发生在微观章法上,宏观章法上也存在。脂批中,凡用【一部】处,均指宏观对偶。第四十八回中的【一部】指的是作书人的七十九回《石头记》,与之对偶的,则是脂砚斋的《情僧录[石头记]》,也就是说,脂批是其中的另一部,七十九回正文与七十九回脂批形成的也是“两部鸣蛙”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苏一直:写得好,但排版有点难受
      • 瘦竹斋:红楼梦写出了人生的苍老和梦幻。。

      本文标题:红楼寻梦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q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