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到两个词,一个是“超限效应”,一个是“社会时钟”。
“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
例如在一个家庭中,对孩子掏心掏肺、尽心尽责、事事亲为的妈妈,却不怎么受孩子待见。反而那个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操心,只是偶尔关心一下的爸爸,却受到孩子的喜爱。
在一个调解节目,一对夫妻因为教育子女的问题摩擦不断。妈妈从小对女儿要求高,管得也严。女儿在她的严要求下,成绩、才艺等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但也正是这种严要求,让女儿和她的关系跌到冰点。经常发生矛盾和争吵,甚至她还动手打过女儿。
而爸爸呢,不仅不管女儿学习上的事,还帮着女儿和她唱反调。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明明是操心最多的那个,可最后却成了出力不讨好,谁也不待见。
这个“超限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凡事需要有度,或者说分寸。妈妈对孩子投入的精力多是好事,但是不能超过限度,剥夺了孩子本应取得的能力。适当放手,各归各位,孩子不紧张,家长也轻松。
社会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
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那些重要行为应该发生的时间节点。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
年轻的你周围是不是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跟你同龄的都有孩子了,你怎么还不结婚;找个差不多的人就行了,别再挑了;大家都是凑合过日子,跟谁过都是一辈子……
很多人受到“社会时钟”的影响,或是父母的催促,或是周围的压力,或是年龄的焦虑,而匆匆选择婚姻。
步入中年的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没几年就退休了,把自己身体养好,干活不用这么拼了。
“社会时钟”就像是一股你不得不被卷入的浪潮,我们拼命挣扎,想摆脱命运和时间的安排,却最终还是要随波逐流。与其拼命折腾,不如顺势而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能力做什么事,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今天学到的两个词,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心态上来,摆正自己的心态,平和、安顺、阳光、向上,就一定走向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