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箫箫梧叶公众号/原创
在生活中,我时常会听到他人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人生价值观为标尺去衡量其他人的生活好坏,成功与否甚至品行优良。包括我,亦是如此,也会时常拿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
而经过反复深思过后,我认为生活中我们应当像曾国藩一样用一种内圣外王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接受周围的环境。那么何为内圣外王?内圣外王就是对内对自身始终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对外却选择一种豁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万物。
我们不妨先把视点放在时间的维度上,站在历史长河上看,从战国时期的屈原到唐宋时大诗人杜甫陆游、明朝大清官海瑞,甚至晚清时期早年时的曾国藩,我们都能发现一个普遍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才子却都会怀才不遇,他们都是忠臣却时常失道寡助招贬。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他们的处世态度占了很大的原因,他们对待自身都有着自己严己修身的道德标准,这好比是内圣。但是对外,他们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使得在与他们共处共事但在道德上却达不到他们如此严己修身的人,在面对他们的高尚的道德所发出来的万丈光辉下觉得刺眼,让他人自愧,使他人不愿与他们共事,更别说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
而相反中兴名臣曾国藩之所以能功成名就并功成身退得个善终,原因就在于他对外变得通情圆滑,他不再像以前用自己的儒家道德去要求官场上的同僚与圣上,不会使得大家盖难为情,更不使得大家在他道德光辉照耀下难堪羞愧,而是选择放下身段去向所有同僚惠乞求针,去接受官场上的潜规则,最终才能得道多助,打败太平天国为晚清立下再铸之功。
也许在外人看来曾国藩相比年轻时的堕落了,不再坚守着自己清高,但事实上,他并没如此,对内对待自身他仍然用十分严格的修身标准要求着自己。大败太平军后他已手握有数十万余唯认曾大帅不认朝廷的湘军子弟兵,但他始终铭记着忠君报国,不有二心;虽然外国使者野蛮刁横仗势欺人,但曾国藩始终坚持以诚待人不耍无赖,才最终得以感化各国使者,解决了外交冲突。
责己宽,责人严,此乃小人也,责己严,责人严,此乃内圣外圣的圣人也。但我以为,在这尘世间,应当如曾国藩一样,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做一个责己严,责人宽的人,对内对自己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标准,但绝不拿去衡量他人的好坏,更不去要求他人与你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与他人很好相处,不会让你周围的人因不如你道德高尚而盖难为情,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得道多助,能够调动一切资源助你成就事业。
有感于《曾国藩成大事者不纠结》 ——箫箫梧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