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作为一个设计研发的第三方服务商,设计研发业务作为公司的生存立命之本,但却难以获得较大的发展,这是有几方面原因的:主要一方面是地处厦门,硬件产品的设计研发并不像长山角和珠三角一样需求旺盛,异地客户拓展、沟通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团队之前一直在企业服务,难以一时改变之前项目整体研发时间周期长的工作方式,仅仅依靠集团业务输出,就设计研发业务来说,虽然可以保证团队的有效运营,但长期来看难以获得较大发展,所以这也是在伊亚创新成立之初,决策团队就达成一致观点:以设计业务为基础运营,以品牌产品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我将逐一阐述YEEHO伊号生活智能焖烧杯的设计研发历程,是对这个项目进行的深度复盘和剖析,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够就此进行深入交流,联系方式我会放在文章的背后。
1,什么时候开始启动品牌产品的设计研发?
公司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启动自有品牌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这个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内部的预估是公司发展最少两年后开始启动,我们当初的想法认为:经过两年的时间,团队整体应该已经脱离了大集团公司的工作模式,同时进入较为稳定的工作状态和完善的工作流程,两年时间内从客户身上也学习到了一定的产品运作经验,对于不同行业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我们当初的一个美好设想,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超出预期,公司成立的三个月时间,集团的业务方面虽然是一直稳定———按年承包,但马上就要到17年度,17年底是我们合同到期,接下来与集团公司的合作方式双方都还不够明确,对于我们来说,合同到期后的状况较为不利,必须在这17年进行自有产品的预研发。为接下来可能存在的不利环境做好准备。所以,16年底,同时启动了两个项目进行预研,单纯的设计服务模式,难以在一定时间内将公司发展壮大,对于一起出来创业的同事来说,希望较为渺茫,只有自有品牌产品的研发才能够让公司和员工们看到希望,所以,不管是外部的合作业务因素,还是内部的发展需要,17年我们都必须要迈出这一步。
2,做什么品类的产品?
既然决定了要做品牌产品,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品类来做?这里需要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
2.1,不做和集团主营业务相冲突的业务
既然是在集团的支持下进行内部创业,必然是希望能够走出一条不与母体进行冲突的产品线,毕竟之前集团的产品很多是由我们中心进行研发设计,不管是出于长期合作层面还是行业道德层面,都不适合去做集团涉足的产品,举个例子:
集团旗下品牌leravan乐范的主营产品“魔力贴“———低频理疗器,就是由我们团队进行策划,设计,研发的,并且该产品在市场上表现还不错,如果从研发能力上来讲,我们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款更好的低频产品,当然在我们确实也和leravan乐范品牌进行了合作,研发新一代的魔力贴产品,今年应该也会上市。但是我们也会失去一个有力的靠山,这会给我们在后期的供应链和生产环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2,不走意识形态产品或深度研发型产品
单纯的以外观设计为导向的产品设计,需要借助一定的品牌背书,这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具备的,但对于一些侧重点在技术研发上的产品同样也不适合我们,毕竟研发周期太长,且研发的硬件资源还不足,难以在一个新领域短时间内取得研发成果,结合我们团队的架构:产品策划+设计师+结构+软硬件电子研发的模式,我们决定以对传统的大众化产品进行电子化,实现新的功能,在原本已经进入竞争白热化的行业另辟蹊径。
2.3,产品经理定义产品,设计和研发进行配合设计研发
由于选择的产品类别不能与之前在集团做过的项目重合,所以从研发角度来看,之前的研发经验能够被直接利用的不多,不能按照产品迭代的方式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路线,工业设计师由于之前在集团长期保持与客户配合的合作模式,对于新产品的定义明锐度上不足,故采用项目制,矩形管理模式重组项目组,由产品经理兼任项目经理带领团队完成产品的定义,设计,研发工作。
按照上面的3个观点,展开工作,首要问题就是找到一个品类作为突破口,结合我自身的经验和长期观察,初步选定保温杯行业作为突破口,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a,在该行业有过设计经验,2009,2010年的时候,我曾经在金华的几家保温杯工厂进行过两个暑期的工作,对于保温杯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较为了解,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陆续提供过设计服务,并长期与企业主保持沟通,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状况。
b,行业整体不争气,通过八年来对该行业的观察,并在2016年下半年的深圳礼品展上对该行业进行观察,发现该行业的大小品牌在产品研发上似乎进入了枯竭,纷纷沉醉于产品外观设计,配色图案,整个展会一眼望去,产品大同小异,连该行业的龙头膳魔师,象印等品牌近年来推出的新品也缺乏陈新,最大的创新也是近年来推出的超轻杯和针对直饮杯盖子和锁扣的设计。
c,行业创新信号,55℃杯,米家吻吻鱼,麦开智能水杯等一些列针对保温杯的产品创新正在浮现,市场反应效果不一,有人批评55℃产品欺诈,评价麦开功能无意义,我们不去过多讨论这些品牌产品的功能定义是否有效,客观来看,这些探索为这个成熟而又保守的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埃隆·马斯克有一个的关于“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保温杯走过外观竞争,材料竞争,工艺竞争,价格竞争,如今,各个品牌的工艺,材料,外观都趋于同化时,当我们层层拨开该产品的主要竞争要素时会发现,下一个产品的主要竞争方向——创新而实用的功能,我们从55℃降温杯的当时的火爆来看,该产品外形一般,体积大,容量小,重量重,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降温,但是恰恰是这个功能可以掩盖其他带来的缺陷。
3,产品的功能定义?
当我们将视野聚焦到保温杯行业后,对该行业进行了深挖,总共有这么种维度的分类:
按照使用人群:分为女士杯,男式杯,儿童壶等
按照实用场景:办公杯,户外壶,学士杯,直饮杯等
按照使用季节:保温杯,非保温杯等
按照使用材料:不锈钢杯,玻璃杯,塑料杯,紫砂杯等
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直接问题:用户是谁以及研发什么杯子?从社会的购买力来说,女性消费是我们的首选目标,在对该行业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品类——焖烧杯
该品类首先由象印和膳魔师等行业龙头提出并进行推广,2014年开始在百度指数呈现搜索数据,目前来说,属于小部分人知道的产品品类,该产品在材料和工艺上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在造型上较一般保温杯更为粗壮,杯口也较大,该产品的使用功能并非是喝水用,而是作为一个简单的烹饪工具,只要把食材(鸡蛋,面条,大米)和开水放入杯子,通过杯子本身的保温功能,在一定时间内将食材焖熟。最后我们选定该品类作为我们的第一款产品方向,只要有几方面考虑:
3.1,品类较新,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品牌效应还未完全形成,创业公司在无品牌背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产品的创新进行切入
3.2,消费者对该品类产品目前有一定的认知,加上膳魔师和象印等品牌对该品类的推广,消费者会越来越了解,便于我们进入市场
3.3,该产品的设计研发难度和供应链在把控范围内,不会出现产品胎死腹中情况
对于该产品的具体功能定义,主要是通过使用场景分析,竞品分析,消费者需求等几方面进行详细定义,最后用几个词来说明下YEEHO伊号生活智能焖烧杯的功能特点:温度传感器,焖烧倒计时,冰镇内芯,简易泄气,保温性能,精致工艺,一流材料,具体的功能定义操作待产品上市后还需要实物进行体验,这里就不一一细说。
4,如何保证产品顺利度过安全期?
这个情况说白了就是如何防止市场快速仿冒,从当初55℃杯的仿冒情况来看,由于该产品生产难度较低,市场的反应速度极快,那么我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拦截:
4.1,设置研发门槛,拉长仿冒时间
就算是我们有专利在手,那也只能是防君子不能防小人,通过法律手段与市场的仿冒者进行较量对于我们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说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我们在选择行业之初就进行了这方面的考虑,杯壶行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对于市场上的新技术关注度较低,浙江永康作为中国保温杯的生产基地,在我们对其中的几家代表场景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其对于市面上出现的智能型保温杯一无所知,合肥物生物近两年来在电商上销量惊人的品牌,也上市了两款电子功能型产品,但市场反馈较差,通过我们对其公司和产品的参观沟通后得知,该类型的产品基本属于合成品,电子模块的功能和设计并非是杯壶行业从业人士,而是对外直接采购功能完善的模块进行生硬结合。通过上述对于行业的了解,我们摒弃了类似55℃品牌这种卖点新奇实用,但工艺难度较低,容易被模仿的创新方向,同时在代工厂的选择上,我们避开金华永康等保温杯集中区,选择了膳魔师在江苏昆山的代工厂,前期的保密性工作较好,针对于电子行业来说,目前杯壶属于大家关注度较低的创新方向,制造时需要两地工厂进行配合,保温杯厂家基本没有电子部件的生产和组装能力,这就会延长了仿冒时间,我我们赢得时间。
4.2,快速铺向市场,先发夺人
虽然存在一定的研发门槛,从技术角度来看,终归不是什么高精尖行业,一段时间内市场上肯定会出现类似产品。在品牌和渠道的优势下,我们的状况必然会越来越差,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在极快的时间内将产品铺进各个渠道,针对这一块,我们首先做的是众筹,对于我们来说,众筹并非是筹钱,主要是让各个渠道商能够了解到市面上有这么一款产品,目前我们也在诚招各个渠道的代理商,欢迎来电洽谈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