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服,这年头什么都有假的。只要是符合以下一条的,都应归到“假父母”之列哈。假父母主要特征:
一、不爱孩子;
二、不会爱孩子。
先说说第一条。
肯定有人在我说之前心里就开始反驳了:天下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有肯定有!当然比较少,只能说那样的父或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孩子成功建立亲子感情。或许是病理原因,或许也有很多无奈的际遇。总之不遂人意的结果谁都不想看到,所以今天不展开讨论。
第二条
不会爱孩子
这个问题可大了去了。简单理解就是意识里爱孩子,但爱孩子的方式不对。所以会导致一些令人懊恼的结果。
我先列举一下不会爱孩子导致的几种典型现象:
1.你爱孩子,孩子不爱你。
2.你爱孩子,孩子不但不爱你,还恨你。
3.你爱孩子,孩子也爱你,但孩子像是你的复制品,活不出自己。
大家先对号入座,看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符合哪一条?如果不在其列,那么恭喜!你不在我们“打假”之列。
假如不幸言中,也恳请不要生气,更不要灰心,希望通过我们的解析,能帮您早日修正自己的亲子观念和行为,并收获一个良好的亲子感情。
你爱孩子,但孩子不爱你。
“打假”解析
如果孩子真的感到父母是爱他的,他也一定会爱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孩子其实并没有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满腹疑虑和委屈:感受不到?要什么给什么,要玩具给买玩具、要好吃的给买好吃的,还感受不到我对他的爱吗?!就差给摘星星摘月亮了!
如果真是这样,孩子却感受不到你的爱,那原因只能是这两种:
要么是“要什么给什么”的现象是无时不刻、没有界限的,孩子和你之间没有特殊时刻,孩子以为得到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而且必须做的,觉得这样的待遇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天经地义。
要么就是你在“有条件养育”,孩子的感觉可能是之所以“要什么给什么”是基于自己表现好的基础上。是自己“挣”来的,而不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你爱孩子,孩子不但不爱你,还恨你。
“打假”解析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源于父母的爱在“越界”,体现在“过度管制”或者对第低龄儿童的惩罚上,这样往往会造就一个叛逆的少年。
所以通过惩罚不会让孩子反思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在惩罚过后想的是家长的刻薄,甚至有可能思考如何报复。让自己成了孩子心里恨的对象。
你爱孩子,孩子也爱你,但孩子犹如你的复制品,活不出自己的风采
“打假”解析
这是因为,这类家长往往有着很强硬的教育手法,尤其在孩子的小时候,而且往往事无巨细,孩子差不多所有事必须按照他的意愿来进行。
久而久之,家长的意志取代了孩子的“自我”,孩子也习惯了听从家长的遥控(因为无法反抗)。孩子成了家长的另一个“我”。这样的孩子精神已经没有生命力,完全没有能力活出自己了。
综上几种现象是“假的父母”教育下的典型表现,如有雷同,绝不是巧合,有可能我们已经快成为“假父母”了。
有人说,“世界上最不需要培训的职业是为人父母”。但不好好珍惜这个“职业”,将会收获一份糟糕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孩子童年的幸福,甚至以影响孩子个性的方式伴随孩子一生。
大家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