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作者: 小吏晓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8-14 09:17 被阅读0次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谈的话,却不跟他说,这样就会失掉人才;不可以跟他谈的话却跟他谈,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这条论语,我连续读了一个星期,不仅原文和译文都能倒背如流,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孔子原本是相对于治国理政、发现人才而说,对于一个不太了解的人,该说的话却没有说,没有和对方进行充分沟通,就可能会失去一个有用的人才。

    我读着读着,却想到了日教育孩子的问题。

    一个进入叛逆期的青少年,很多东西他可能会自以为知道,家长也相当然地认为十几岁的孩子应该已经掌握了很多基本常识。

    此时的孩子又恰恰不愿意和家长过多交流,家长日常稍微罗嗦一点,孩子就会表现得不耐烦。所以在遇到一些双方都认为“知道”的事情时,家长会主动选择“闭嘴”,孩子也会乐得耳根清净。

    可实际上,就算是一个成年人,若是碰上从未见过的事情,也未必能通过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处理得比较妥当,就更别说一个未成年的青少年了。

    我们家曾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们每天用电动车接送12岁的孩子上学、放学,从家里到学校的那条路,来来回回走过多少遍,就不用去计算了。

    我们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是否认得上学和回家的路,孩子也从未问过那条路上有几个十字路口。

    有一次孩子的外婆来家里做客,想去接孩子放学,以增进祖孙之间的感情。

    外婆接到孩子后,让孩子带路回家。结果却绕来绕去半个小时了还在路上。孩子称一路上都是熟悉的建筑物,却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口。

    我接到祖孙俩找不到回家路的电话时,惊诧得下巴都合不上了。

    我压根儿都想不到,12岁的孩子会不记得每天上学放学的路线!外婆很惊讶,孩子更委屈!

    后来,我问孩子为何会不记得路,他说:“每次我都是坐在电动车后座上,从来没有看见过前面的路,你们也从来没有教过我,我感觉周围的房子和路都很熟悉,但就是找不到家门口的那个路口。”

    孩子的一番话,说得我内疚不已。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他就一直是坐在电动车后座上,每天上学,放学的时间又紧急,我们从来没有仔细地告诉过他上学的路径。

    随着时间和次数的增加,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闭着跟晴也认识那条路。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意识到了“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的伤害!如果在上学的初始,我们很重视孩子“认路”这件事,就会提前带孩子步行几趟,或者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适时适地的教孩子认路,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天天走,自然就能记住路线。

    对于“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我也深有体会。

    有一次领导打电话给我,谈我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却延伸开去,谈到了工作中自己觉得不公平的地方,还替另一个同事打抱不平。

    电话那头的领导,当时就丢过来一句“你不要道德绑架”……我能感受到她的愤怒,却仍然没有收住话头。

    事后想想,那就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的情景,明明跟自己不相关,明明知道领导不喜欢,我却还是话赶话说了一大通,不是“失言”又是什么?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话的对象没问题,但说话的内容不对。另一种是谈话的对象不对,说什么都不行。

    这两种情况的结果,都是会说错话,而说错话的后果,当然得由自己所承担。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确实是大智慧呀!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该说的时候,适时地把话说得清楚又明白,不仅可以教人、育人,友人,还可以“得人”。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在说话之前,便能分析出对方是不可以说话的人,或者能分辨出来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那么,就不会说错话,更不会“祸从口出”,给自己和别人带米麻烦。

    做“智者”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想让自己慢慢变聪明,那么,就从孔老夫子的这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开始,好好修炼吧,不求成为智者,但求生活中少一些自己制造的烦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vq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