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四年前妈妈去世,我就一年才回老家一次。虽然工作地方离老家只有三小时的车程,但妈妈不在了,老家也就没意义了。
还记得妈妈去世的那天晚上,接了爸爸的电话,我和弟弟大半夜赶回家,走在漆黑幽静的山林里,我们用手机灯光照耀着脚下的路,那是第一次对这个熟悉的故乡感到害怕。
妈妈的坟墓就在离房子不远、正对着公路的田野旁,所以每次回家都要先经过妈妈的坟墓。以前回家,总是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眺望我们的房子,然后用千里眼找寻妈妈的身影。现在,依然会在很远的地方眺望老屋,只是再也不会找寻那个身影了,因为我知道肯定会在我到家前先看到她的。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爸爸也常年在外工作,有时他会一个人回老家待几天。我总是开玩笑的问他:“爸爸,你有没有吃饭,吃的什么啊?”爸爸笑着说吃的饭啊。我说:“你还会做饭啊,在我的印象中你不会做饭啊。”爸爸说,谁说的我不会,我会做饭的,只是一直都是你妈妈做而已。他说了后,我们都沉默了……
爸爸说每次回去都要给家里做一次大扫除,到处都是厚厚的灰。以前妈妈在时,家里总是干干净净的,屁股想都不用想就随便安下了。
以前我和弟弟都去读书了,家里就剩下妈妈一个人。她最期盼的就是我们放月假的时候,我们俩回来了,家里就可热闹了。她笑着说终于有人可以说话了。现在,我不敢一个人回去,如果还要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过夜,我更不敢。冷清到可怕,自从妈妈走了,到了晚上我就不敢独自在外,早早关上了大门。
突然发现,自己胆子越来越小了,对生长了二十几年的老家越来越陌生了。这个没有人出来迎接,再也看不到烟囱里冒着缕缕青烟的老家,真的成了一座孤寂的老宅。
虽然爸爸还健在,但他找了另外一个女人。即使那个女人是一个温柔善良,甚至在她身上我还看到了几分妈妈的身影;即使她现在还没有搬到我们家来,但我们从心里接受不了,同时让我对这个敬爱的爸爸产生了一种陌生感,他似乎抹杀了我心中那份他对妈妈的感情,更抹杀了我对爱情仅存的一点希冀。
有妈妈的地方,哪儿都是温暖的。没有妈妈的地方,哪怕是故乡,也成了客乡。
《目送》里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的一生很短,我们要珍惜与父母之间的缘分,珍惜还能唠叨的他们,珍惜还健在的他们。因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