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认知突围‘’第二周答疑
Q1:书里提到了元知识,蔡叔在<认知突围>里也解释了,就是知识的知识,底层的基础和算法。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有叛逆心理,用什么知识去解释?它的元知识是什么?元知识的正确与否需要深度思考去检验,检验正确的标准是什么?
肖肖:附一篇文《我的第一性原理》(https://mp.weixin.qq.com/s/bw35kySJdHHH0xAlC9eNQA),我觉得这篇文章就可以作为解释元知识的例子:元知识,就是事物、现象、知识背后的原理。
抽象概念或者新词,大部分是一种现象的总结,比如“丧”,就是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这一类现象的总结。元知识,知识的知识,就是当你看到一个新词时,找到它代表的含义,就是找到了元知识。比如,你一见等边直角三角形就自动反应,锐角45度,边长是1:1:√2。这些知识背后的勾股原理就是元知识。再比如1+1=2这里用的元知识,就是1的含义,+的含义等。
有些元知识,我们使用时并不自知,因为由元知识推演出来的知识,就是一种简化或者概括,像公式定理等,由一些公理推论出来,能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题。
但有一些由元知识推导而来的知识,由于其简化过程和背景,我们不是很熟悉,就容易产生误会。比如,一万小时理论。它的元知识是,刻意练习,能让我们掌握某种技能。但是人们看到一万小时理论就容易忽视,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积累,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
由此,找到一些理论背后的元知识,就显得犹为重要。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一个是重新定义问题,一个是多问为什么。
比如,题干中的“叛逆”,什么是叛逆?何为叛,何为逆?孩子为什么会叛逆?为什么家长会觉得孩子叛逆?孩子叛逆的表现是什么?这些表现背后,除了家长的感觉是这样,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对蔡叔所说的“家长的认知边界罩不住孩子了”的说法,就能理解了。
花花:这让我想到前两天群里有妈妈问:“孩子大哭大闹,下雨天非得要出去玩怎么办?”就有人回答:“下雨天为什么不能出去玩,穿上雨衣雨鞋多好玩”。我们的思维不能固化,多角度验证一下,自己的观点足够客观不,孩子的“叛逆”是因为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还是其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在这里学习,我想也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给你赞哦!
Q2:怎么样在当下积累未来更有用的东西?对未来的商业模式感觉是以个性化的体验为主,创意为主,有自己的小社群诸如此类!书中写到对某事没有兴趣是因为有畏难情绪,确实如此,我们要学会将理性大脑和情绪大脑调成一致的目标促使自己改变心态完成任务。现在在工作八小时范围内总感觉时间利用率不高,很多时间在重复事务性的工作也引不起自己深度思考,职业天花板也显而易见,在寻找自己优势方面想利用工作外时间和暗时间进行补充为了寻找自身价值的更多可能性!
花花:1.眼界决定境界,能认知到自身具体不足的地方,内驱动力强,这点很可贵,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学习,比如使用好的学习工具事半功倍,比如意志力不可长期消耗,养成好习惯对长期发展价值更大;2.坚持每天下班后两小时的有效学习,长此以往产生的效能其实是惊人的;3.保持对新事物的触觉,敢于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