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八佾篇孔子的华夷之辨原型

论语八佾篇孔子的华夷之辨原型

作者: FrancisTsai | 来源:发表于2023-09-15 08:41 被阅读0次

《论语》之《八佾》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翻译:孔子说:蛮夷之国虽然有君,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呢。

正所谓字少事多,这句话就是华夷之辨的源头,但是你知道,后人都是根据自身来解读,让孔子去站台。

华杉:
一种解释是,夷狄之地,也有君长。华夏正统之地,反而无君无父啊!

就孔子当时而言,夷狄,是指楚国、吴国、越国这些地方,国君有权威,政治有秩序。而当时的鲁国,作为周公的封国,在周朝所有诸侯中是正统排名第一,地位尊崇,却三家权臣当国,国君弱势,政治秩序混乱。所以孔子感叹,我天朝上国,还不如夷狄国家呢!联系上下文,都是批评孟孙、叔孙、季孙三家。

第二种解释:
夷狄之国,即便有君,也不如华夏无君!

因为夷狄即便有君长,也没有中华的文化礼义。中国哪怕没君长,但文化礼义仍然有优越性。这就是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的总话头,不管怎么样,都是我天朝上国优越。

这种说法什么时候有呢?在五胡乱华十六国,晋室南渡,留在北方的学者不愿意接受少数民族皇帝的情况下,就主此说。
到了清朝,这句话成了一个大问题,华夏无君,夷狄有君,夷狄的君还把大中华全统治了。

靳大成:
在孔子那里,国不可无君,更不可无礼,这是他社会理想的核心。

无论如何,孔子担心就是当时社会的制度风气被不断破坏和突破底线,引起更大的麻烦。历史也的确如孔子担忧的,春秋之后就是战国,民不聊生。历史的局限,站在当时,看到问题也无力改变。

我还是喜欢华杉老师的解读,从各种说法,看到凡事都有历史原型。我们读历史就是要识别这样的情况,为自己所用。其他你也操不了心。

相关文章

  • 2019-10-17

    诵典思新--《论语·八佾》篇之“谁主你心?” 在《论语·八佾》篇,卫国大夫王孙贾和孔子之间有一段对话,细读之下觉得...

  • 人最好格局大一点

    《论语.八佾》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 管仲,根据《管子·小匡篇...

  • 论语解读‖礼仁为美

    本章开始品读论语第四篇的“里仁篇”。 在上章品读了“礼崩乐坏”,讲解了八佾篇的核心内容。 在八佾篇,孔子主要提及了...

  • 《论语解悟》八佾 第五、六、七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三、四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八、九章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吴大澂大篆论语》第14天

    《吴大澂大篆论语》第14天,进入《八佾第三》篇的学习和临写,八佾篇集中谈论了孔子思想体系中“礼”的问题。通过生活中...

  •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二十九天

    《论语.八佾篇》 第五章: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解析: 孔子说:“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

  • 《论语》每日一读45

    《论语》八佾篇第三5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大意】孔子说:“夷狄异邦都知道有君上,不像...

  • 义利论

    陶扬鸿 儒家有三辨:人禽之辨,华夷之辨,义利之辨。人禽华夷之辨,吾已论之,今专论义利。子罕言利,惟见《易》曰:“利...

  • 《论语》每日一读41

    《论语》八佾篇第三1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大意】孔子评论鲁国执政者大夫季...

  • 学论语3.1-3.3八佾篇(14/100天)

    14/100#100天改变自己 -----百天读书,阅读经典。 论语八佾篇 《八佾》篇包括26章,是《论语》二十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八佾篇孔子的华夷之辨原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pv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