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
以逝者之眼观生者世界 ——读余华《第七天》

以逝者之眼观生者世界 ——读余华《第七天》

作者: 雁渡寒潭_一片冰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11:43 被阅读0次

人死之后,是否真的有灵魂存在,是否可以逝者之眼观生者世界?

余华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的观察描述了死亡之后的世界。用死者的眼光为我们讲述了生者世界里个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以及社会的物欲横流、丑陋不堪。

我一直认为《兄弟》是余华的巅峰之作,看了这部《第七天》更坚定了我的认识。我不知道余华为何用这样一种架构来揭露这个社会的阴暗丑陋,是觉得用死者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显得更深刻呢还是无法用别的组织架构来揭露如此阴暗的社会现实。

好在这本书悲喜交加,在揭露世间之恶的同时也让我们也看到了人间至善。这个世界本就是善恶交加的世界,“人性可善可恶,冥冥之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且总是如实反映真正的自我,那是伪装不来的。”余华用他一贯深刻的笔调,在故事的结尾,用一种悲剧中的喜剧的手段将社会中那些最底层的、深受苦难的逝者安排了一个极乐世界,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而正是小说最后的这六个字,才令我们对这部作品、对这个世界做出深刻的反省,为何“死无葬身之地”才是这些逝者最终的欢乐场所?

余华写作的风格和王小波截然不同,王小波喜欢在苦难中找乐趣,即使这种乐趣是无聊的乐趣。而余华则是在苦难中继续寻找苦难,直到他把这种苦难视为人生必经之路。余华对这个社会阴暗面的揭露深度是强于王小波的,比较一下他们二人所写的杂文集就可以看的出来,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多是对社会种种现象的不满,而余华的杂文集并不多见,唯一的一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种种弊端,这种揭露往往又是发人深省。余华的杂文更像鲁迅,对的,更像鲁迅,给人更多的痛定思痛。

《第七天》虽然不如《兄弟》写的那么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甚至不如《在细雨中呼喊》对人物刻画的细致深入,但这部作品依旧为我们揭露了这个时代——只是这个时代,我们所面临的种种丑恶。用余华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被压制已久的个人主义,在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里突然兴起。(见《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性依然有着善的光亮。可我不知道这善的光亮,最终是否会被尘世的雾霾所完全遮掩,还是会冲破乌云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一线曙光?

相关文章

  • 以逝者之眼观生者世界 ——读余华《第七天》

    人死之后,是否真的有灵魂存在,是否可以逝者之眼观生者世界? 余华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的观察描述了死亡之后的世界...

  • 活着终究是不自由的--读《第七天》有感

    在中国古老的丧葬文化中,人是要过头七的。这是生者亲属最为悲痛的时段。 作家余华老师的作品《第七天》就是讲述一逝者,...

  • 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

    读余华•《第七天》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活着”,以一种没有完整躯体的方式去看这个世界。你会经历什么呢,余华的...

  • 余华先生《第七天》

    读余华《第七天》 先后读了余华先生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唤》《第七天》。每一本书都让我...

  • 至少读过一遍的书籍

    始于2017/12/28 2017年《白鹿原》陈忠实《生活十讲》蒋勋《活着》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第七天》余华...

  • 2020 清明公祭日

    愿… 逝者安息 生者加油 世界和平

  • 读《第七天》有感

    生与死从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余华的《第七天》却带我们从死者的角度看生者的世界。从火车上生下的小孩是多么的不可...

  • 书单(连载)

    余华《第七天》 《活着》 《兄弟》 《许三观卖血记》 《在细雨中呼喊》 ...

  • 第七天

    书名:《第七天》 作者:余华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这个暑假读的第一本书《第七天》,只是因为好奇。作者余华用...

  • 自知真爱孤独

    1.自知 心眼决定了双眼。 以何眼观世界,观到何种世界。 明心见性,以佛眼观世界,处处都是佛;以汪眼观世界,处处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逝者之眼观生者世界 ——读余华《第七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yg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