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看书,看的是池莉写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书上说,大家老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根本就不是场比赛,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方向不一样,终点也就不一样,何来起跑线?对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经历、收获都不一样,这就是智慧的差别。蔡康永曾说:“死是必然的,没什么好挣扎的,关键是怎么活着。”在生活中,我们的选择大于努力,如果我们能有智慧,即独立思考,能有在生活中做出更好选择的能力,在人生比较关键的时刻做出对的选择,就不至于过得太痛苦。
思维模式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选择,选择决定了生活。出身、家庭、父母这些都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坦然地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把精力放在那些我们可以改变又需要改变的事上。我经常在日记里提到:“人生在世,无非四件事:读书、历事、见人、行路。”针对这句话,有位朋友问我:“读书真的有用吗?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呀!”我跟好几位朋友讨论这件事,这几天终于想明白了,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增长智慧,智慧可以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获得,获得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增长了智慧。有很多人非常的聪明,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点就透”,他们从生活小事中就能获得智慧。但就我而言,我从生活中获得智慧的能力不够,就需要从书里获得那些别人已经说明白、论述明白了的智慧。很多时候我们犯错误是需要成本的,选择错误的成本可能更大,而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增加见识,增长智慧,更好地思考,有更好的思维模式,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态度,在“历事、见人、行路”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选择,在做这些选择的同时,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家住的这条街多数是老街坊,这些老街坊因为十多年前的选择而改目前有不同的生活,同一个工厂的同事,同一年下岗的,一个用买断工龄的钱买了一间门脸房,出租收入从最开始的每月八百元到现在的一万元,在北京这个收入已经让他能很好地生活。另外一个把钱存到银行里,靠利息生活,随着通货膨胀,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躲城管摆地摊补贴家用。只不过意识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而已,只不过做了不同的选择而已,却几乎改变了后半生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选择的爱人,选择的职业,选择的生活方式,都会让我们的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状态,我们之所以想让自己有智慧,也只是想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读书是成本最低、代价最小的增长见识、获得知识的方式,而这些知识和见识,转化成智慧,就能改变你的生活。很久以前在一个朋友的文案里看到一句广告词:“我看过最美的风景,却不及书中文字描述的美丽。我刷过无数次微博,逛过无数次论坛,却不及一本书展现得完整、有意义。我遇到了难题,请教、搜索、试探,最终是在书里以最短的时间,掌握了全部精髓。知识是强大的,书籍可以包容一切。”
读后感:阅读可以通过别人的经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读是门槛最低的,能够提升精神层次的好方法,而多读书,读好书,从书里汲取营养,让我们的生活因阅读而美好,所以愿我们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吧。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