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3

作者: 明道1968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09:55 被阅读1次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一章是孔子论述观人之法。

孔子是说:“养德惟在于存心,做学问没有比为自己更重要的了,即通过人的言语和面色,就能辨别天理和人欲。言语,最可贵的是诚,仿效与谦逊的语言未尝不好,可是顺着别人的心意说好话,只是想要人喜欢他的顺;揭露他人的隐私让别人以为他直率,只是想要别人夸赞他的直率。面色,最可贵的在于有正气,恭敬与温和的面色未尝不好,可是有的人故意将面色变成柔色以媚惑别人,想要别人喜欢他的可亲;故意装出严厉的面色来欺骗人,想要别人喜欢他的可敬。这些人纯粹是出于自己的私意,私意胜则天理亡,仁就少了!”

这就是孔子讲的,有些人就是这样自坏心德的。

此等人和人交往,别人亲近他,即足以损坏他人的心德,就是损友;事奉君主而君主喜欢他,即足以牵累君主的心德,就是邪臣。《书》讲:“知人则有智慧,何必害怕巧言令色?”使用人的人,不可不知人!

张居正讲:巧,是好。令,是善。鲜字,解作少字。仁,是心之德。孔子是说:“用辞的语气、面容的气色,都是心的符号,是最能观察人的。那有德的人,言辞面色自然是没有不正的。如果这人善于说些甜美之辞,喜欢是非,便巧言谄媚阿谀奉承,从而使听者欢喜,这就是巧言。如果专门装出卑谄之色,用柔顺不正当的手段去迎合别人,从而使见到之人欢喜愉悦,这便是令色。这样的人,其仁必然少。”盖仁乃是本心之德,心存,则会有仁孝的行为。现在白白地将仁装饰于外,专门用来取悦于人,则心就会弛于外,而使天理受到很多伤害,这样仁岂不是就少了吗!然而孔子所谓的仁少,只是讲伤害自己的德。若追究它的危害,则又会发现它足以能伤害他人之德。人之常情,都是喜欢顺着自己的人,那些善于巧言令色的人,最能够逢应取悦,迎合曲从于别人,人听其言,见其貌者,没有不欢喜而亲近他的。既然喜欢而就不觉得他的奸诈,由此而产生的变乱是非,中伤善类,以至于颠覆别人家邦的,往往就都有了!以尧舜这样的至圣,尚且害怕巧言令色的孔壬(共工,名孔壬,祝融子,共工氏,辰字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尧时大奸佞)。何况其他人呢!用人者不可不察。

朱子讲:巧,好。令,善也。将好的言语,善的面色装饰于外,专门用来取悦于人,那么人的欲望就会放纵而导致本心之德的消亡。圣人使用的言辞不激烈,专门用鲜来表示,则没有比这更恰当的了,学习者应当十分注意。O程子讲:知道了巧言令色不是仁,则知仁了。

相关文章

  •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3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一章是孔子论述观人之法。 孔子是说:“养德惟在于存心,...

  •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1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1 《论语》一书,是孔子与门下弟子以及当时的君臣论述学问论述政事的言辞,由门人记录下来,总...

  •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2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4

    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一章讲曾子“...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 读《近思录》

    《近思录》,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七部基本经典之一。(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近思录),朱熹、吕祖潜编...

  • 2019-03-08

    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一一读《论语》点滴谈 2019-3-8 ...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3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3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7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7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子思是讲:“...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8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8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经典《论语》学习录: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bq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