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最近各位看官是不是在关注世乒赛呢?小政态可是一直关注着我们的国球比赛呢,尤其是“大满贯”冠军丁宁昨天拨开亚乒赛女单失利的阴霾,在世乒赛上顺畅地以4:1成功“复仇”平野美宇,今天又勇夺女单冠军,简直是激动地小政态都给自己加了个鸡腿呢。
看到我们的乒乓一代代男神和女神们在国际舞台夺金封王,小政态在激动之余又想起了当年历史课本上学过的“小球转大球”,我们的乒乓球除了能夺金还能为我们的外交做贡献,除了严肃脸,外交还能有生活风的。
乒乓外交打开中美关系大门
乒乓外交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乒乓外交实际上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的外交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封锁、孤立政策,两国民间交往也完全隔绝。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越南战争泥淖的困境,改变当时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谋求发展对华关系。
1969年8月尼克松先后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领导人传话,表示要与中国和解。同年年底,中国方面作出了相应反应。之后,两国关系开始松动。
1971年春,正当两国领导人通过巴基斯坦秘密渠道酝酿美国领导人访华的时候,3月底、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第三十一届乒乓球赛举行期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惊叹于中国选手高超的球技,曾向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
1971年4月6日,毛泽东主席作出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周总理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这系列举措向美国释放了善意的信号,展示了中国政府的诚意。
1971年4月12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巴基斯坦向美方首脑发出访华邀请,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之后,尼克松终于在1972年2月21日抵达北京,两国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乒乓外交”的意义不只是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它也开创了一个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而这种外交模式的载体正是跨越国界和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
烤鸭外交和茅台外交
除了体育,饮食等生活元素也对于外交有着重要的影响,毕竟各方对于饮食还都是有着“共同语言”的。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来到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举行秘密会谈。7月10日上午参观完故宫后,基辛格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出席在这里举行的会谈。
会谈之初,由于双方互不摸底,谈话都非常谨慎,神经高度紧张。到了中午,会谈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这时,周恩来话锋一转:“我们不如先吃饭,烤鸭要凉了。”
午饭共有12道菜,“唱主角”的是北京烤鸭。周恩来向基辛格介绍烤鸭的吃法,并亲自为他夹上片好的鸭肉,放在荷叶饼上。这次午饭就是“烤鸭外交”的一个典型案例。
临近午饭结束时,周恩来提议大家举杯,喝中国的“国酒”——茅台酒,预祝双方下午的会谈取得成功。而这次的举杯喝酒,后来被国际舆论称为周恩来的“茅台外交”。
这天下午和第二天的会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起草基辛格这次访问的联合公报、我国政府决定发表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公告……尼克松愉快地接受这一邀请,并于1972年2月按计划如期访华。从此,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除此之外,1960年1月27日,周总理宴请缅甸总理奈温;1960年3月21日,宴请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等,吃的都是烤鸭宴。据全聚德统计,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先后27次到全聚德宴请外宾。
客人们往往会问起“全聚德”字号是什么意思,周总理便告诉他们,“全即全而无缺,聚为聚而不散,德指仁德至上”,这是至今为止对“全聚德”三字最为经典的解释。
茅台外交也在国际舞台上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4月26日,日内瓦会议开幕。翌日,周恩来征得会议主持人的同意,便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招待各国代表团和新闻记者,晚宴厅里,周恩来致辞,提高声调:“女士们,先生们,在这美丽的日内瓦湖畔,各位光临,让我们共同饮下这杯茅台美酒!”
宴会之后,有些国家外交官称周恩来为“东方周旋风”,说是周恩来的谈吐、气度、胆识和酒量征服了人心。苏联、东德、西德、法国、波兰和瑞士等国家代表邀请中国茅台去他们国家参加博览会,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茅台酒。
周恩来曾经感触地说:“在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茅台,一台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的外交舞台,总少不了茅台酒扮演这样诗意的力量。
后来,人们把“乒乓外交”、“烤鸭外交”、“茅台外交”,统称为周恩来的“三大外交策略”。
拓展延伸,有趣的苏联喝酒外交
对于苏联外交官而言,和情报部门特工一样,善饮且不失控被视为极为重要的素质。在对饮的过程中使对方放松警惕,以达到解决某些重大国际问题的预定目标。
“伏特加外交”始于斯大林时期,而且灌酒不分敌友。灌朋友是为了检验其对自己的态度以及对感兴趣问题的看法,灌敌人则是令其陷入道德和政治陷阱。
1940年,蒙古国的泽登巴尔访问苏联期间,在为斯大林等人斟酒时,满满地倒了五大杯敬献给在座各位。斯大林称赞道:“好样的,泽登巴尔同志,不折不扣的忠诚朋友。拉夫连季(贝利亚的名字),注意点儿,不要碰他呦。”
更有趣的是,1952年蒙古国乔巴山去世后,苏联任命泽登巴尔为蒙古领导人,因为他对苏联很友好,表现是斟酒时总是满满的一杯。
与斯大林喝酒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他不但酒量大,还擅长激起对方的酒兴。反法西斯同盟国元首“高级酒会”上,丘吉尔和斯大林斗酒,结果是前者被喝到从桌下拉出来。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豪饮传统仍在风行。尤其在当政的头十年,勃列日涅夫经常同国外贵宾喝酒。同尼克松和基辛格喝了整整一瓶酒后仍然没有明显的不适。
1978年布拉格新地铁开通仪式上,勃列日涅夫和捷克斯洛伐克总书记胡萨克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当时的警卫人员回忆说:“想像一下两个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又是亲吻又是拥抱的场面吧。胡萨克烂醉如泥,而勃列日涅夫已经破了相,眉毛和鼻梁部位都摔破了。”结果侍卫只能从两旁搀扶着胡萨克,以免他摔倒。
其实,现代外交是总体外交,不同领域的对外交往都要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服务,而生活元素和体育元素正是其中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的重要一环。在外交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们跨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属性能够在外交格局中实现求同存异,为矛盾双方创造建立沟通的结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