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常听老师和家长把意义挂在嘴边。
要做有意义的事儿;要写有意义的文章;要总结文章的主旨意义……
好像什么事儿都能和意义挂钩,可那会儿我根本不懂他们所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每次做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时,都胡诌一通。
不管作者描写的是景色还是物件,还是什么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通通往大道理上靠就对了,总能得个不错的分数。
可我也纳闷,原作者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啊?他们是专门去问过了吗?
谁又能知道呢?反正出“答案”的人认为他是这么想的。
小小年纪的我,只觉得大人真复杂,写个锅碗瓢盆也要影射人生哲理,真是虚无缥缈。
不过很快,我就体会到了意义的意义。
小学五年级时,学校宣布举办厨艺大赛。每个班级出一道冷菜,同年级之间进行比拼。
班主任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刚升中队长的我。
回家后我便抱着电视不撒手,死盯着美食频道。终于被我逮到了一个灵感——菠萝水果捞。
将菠萝对半切开,挖出果肉。再将五颜六色的水果切成小丁,重新填回菠萝中。
我找隔壁张奶奶家,借了超大的白色瓷盘。菠萝摆在中间,在周围点缀零星的水果丁作为装饰,在爸妈的帮助下,一路端到了学校。
当时我的巨作立即吸引了众多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他们还发出了“哇”的惊叹声。
我用余光扫了扫另外几个班级的作品,不是菜叶子就是西红柿,顿时感觉信心满满,我斥巨资捣鼓出来的水果捞,肯定稳稳第一了。
没想到,第一名竟然被我最瞧不上的菜叶子和西红柿抢走了。
我还依稀记得校长说,那个作品虽然简单,但是很有意义,饱含了制作者的智慧……
后面的话我已经听不到了,不服气的我又跑到那盘菜前,仔细看了看。
几片菠菜叶铺在盘底,三个西红柿圈在上,两个西红柿圈在下。
原来是蹭了奥运会的五环。
说实话我是不服的,这是个厨艺大赛,比拼的应该是美食本身,和奥运会有什么关系?摆个五环图案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嘟着个嘴,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班级,班主任呼噜了下我的头发,安慰着说,第二也很好,她最喜欢我做的菠萝水果捞。
我还是高兴不起来,原来意义的意义就是可以获得第一名。
从那之后,我对意义这个词儿,多少有点“痛恨”了。
因为我发现绝大多数的事儿本身并没有意义,硬是被人们赋予了意义。而优先定义事情是否意义的人,就占据了主动权,其他人就要被动适应这个规则。
除去大是大非,普通小事意义的制定完全取决于某个人的学识水平、思想境界和思维模式。
是一种个人化认知的具象体现。
既然是个人化的东西,就无关对错,只是角度的问题。
不同罢了。
想清楚这一层,我就不会轻易地否定自己了,内心也越来越强大。
所以不要被别人定义的意义禁锢住,也不要盲目地追求他人观念下的意义。
只可惜我们只能在很有限的空间里,做不受束缚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