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四·重境界

作者: 陈年太朴 | 来源:发表于2016-01-17 15:54 被阅读122次

开门见山,本老儿以为,观影有四重境界,分别是:

  • 见自己
  • 见创作
  • 见众生
  • 又见自己
点击查看源网页

此话怎讲?

电影,对大多数人而言,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休闲法门,无异于喝茶、唱K、打牌、逗姑娘。第一重“见自己”,指的便是这种观影心态。常见有人走出影院,四下攀谈,交流观影体验,无非“好看不好看”,“感动不感动”。诚然,情感没有高下,体验更无优劣,但此种大行之反馈,来回说去,无非一个“爷”心态——爷爽即好片;爷不爽,回头就上某瓣给你打一星。这样的观众,看电影前,没想过要看什么;看电影后,也没想要改什么。反正从始至终,除了自己,除了已有的价值标准,除了既定的人生体验,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当然,这样的观影习惯,也非观众之错。时下,生活节奏和压力与日俱增,人们来到影院,放松心态,看制作人用特效和剧情爽一百多分钟,也不碍着谁。但若电影只服务于此,问题就大发了。

不幸的是,对投资人来说,这样的观众心态,往往就是制作方面的命门,只要牢牢抓此,甭管多雷的片,也能卖个好票房。君不见诸如“错别字三部曲”、《怦然星gan动chan》之类的“作品”,层出不穷,大行其道。国内观众总说中国烂片多,但也没见几个人去支持好片,不信你看同期上映的《一个勺子》,质量甩《我是证人》、《恶棍天使》不知道几条街,但票房却也被这些片甩了好几条街。

要本老儿看,现在国内这电影市场,绝对是病,要治。但治病的药,其实从来都在观众手里。

絮絮叨叨这么多,说说第二层境界——见创作。

这一层的观影境界,比较复杂,门槛比之前那个高了一些。其门槛,包括两个部分。

其一,形式的门槛。老骥伏枥的中国电影界怪才,周传基老先生,曾说,“电影的原理,其实是‘幻觉’”,观众在大荧幕上看到的,无非是导演利用声光时空所创造的视听魔术。如果不能看透这个“魔术”,就无法走入导演或创作者的创作世界中,而看透这个“魔术”的关隘则在于:对电影语言的熟稔与明晰。有两种方式可以帮助跨过“形式的门槛”,阅片量的提升,以及理论知识的补充。原因浅显,不解释了。

其二,智识的门槛。同样有两种东西影响“智识门槛”,一手体验,和二手经验。

相传,前前总理朱先生,看罢话剧《商鞅变法》,老泪纵横,不能自已。但你若是让今天的李先生看,估计只能不住的叹气,上苍啊,谁才是我的赢渠粱啊?不同的人生阅历,会产生不同程度和效果的观影反馈。而缺少必要的人生阅历,则势必削弱某些观影的意趣。

除了切身的体验,二手学习到的“知识”,也常常影响对电影的理解。彼时老儿入手《2001:太空漫步》,同舍财经系室友规劝,千万别看,节奏拖沓,故事雷人,浪费时间。老儿半信半疑,花了一下午时间刷完电影后,颤抖不已。心里大呼:卧槽,大洋对岸这波老美,半个世纪前就在思考这么碉堡了的问题,还特么拍出来了,库布里齐6的飞起。

你说,老儿与室友在人生阅历上有多大不同呢?都是活了刚刚二十年的青瓜蛋子一个。唯一的区别在于,老儿在中学大学时期,是一个科幻脑残粉,对“人类”、“超维”、“AI”这类概念毫无抵抗能力啊。面对开头那个猴子扔骨头变成飞船的蒙太奇,简直要舔屏了呀。

(...突然发现文风有些异样,拉回来)

咳咳...唠叨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观影的第二层境界,就是要能透过胶片,透过创作,透过银幕,看到背后的那个人,和那颗心。

这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修养。

(剩下两层,更费墨,下回再写)

相关文章

  • 看电影的·四·重境界

    开门见山,本老儿以为,观影有四重境界,分别是: 见自己 见创作 见众生 又见自己 此话怎讲? 电影,对大多数人而言...

  • 处在第几重境界?

    教育的五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教知识 第二重境界:教方法 第三重境界:教状态 第四重境界:教人生 第五重境界:教自...

  • 齐凡齐微课(第12篇)|爱情的四个境界,第三层已鲜有人企及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今天就用这四重境界解剖一下爱情,看看你的爱...

  • 看电影的三重境界

    最近,有一位朋友私信问我,看电影应该怎么看呢? 说起来,“看电影要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范围实在很大,如果要详细的说...

  • 永生一品堂(六)

    肉身四重刚柔之境,神通四重阴阳之境。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肉身十重境界与神通十重境界间的对应关系,从身体上的...

  • 如何玩转主题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提到了阅读的四重境界:境界一利器无意——基础阅读、境界二软剑无常——检视阅读、境界三重剑无锋...

  • 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经历了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重境界。

  • 不累于物的冯友兰大师

    冯友兰是哲学大师,他把人生用其所学哲学来诠释便有了四重境界,即冯友兰的人生四重境界。 正是冯友兰的哲学造诣,成就了...

  • 事业未定,怎敢成家

    中国古人给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词语是人生的四重境界,我觉得这四重境界跟马斯洛的人生五层需求有异曲...

  •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读书笔记

    2022 07 10 第二天 教师的四重境界 原以为看过学友的打卡笔记,我可以直入主题“四重境界”了。现在端起书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电影的·四·重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qk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