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二)
当抽丝剥茧,
已成为一种流程的符号,
谁还会记得那一颗颗黝黑的蚕蛹里,
一个个曾经挣扎的生命?
站在潮流的浪尖,
再也无处话桑麻;
共待破茧成蝶的日子,
已经渐行渐远,
终于湮没在了时光的深处。
这个走过了苦难的民族,
古老的记忆里,
充满了青铜器、蚕丝衣,塞外的石窟。
楼兰的风沙,
吹过了千年的寂寞。
在考古队的足迹里,
见证历史的沧桑。
胡杨站成了雕塑,
扭曲的虬枝,
蔓延在跋涉者万里而来的梦里,
生根发芽。
这是否另一种重生?
注解:《光阴(二)》开篇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心里颇有微辞。从而,开始怀念农桑生活的简朴和人心的朴实。然而,这一切已经不可重来,感到比较惆怅。
为人不能老是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光阴(二)》的后三自然段,又自我开导,感恩于祖先的传承,给后人流下了无数的文化葵宝。
我们不应该沉沦和懈怠,要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迎接和开拓崭新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