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一切都是新的,在大学我认识了至今一直保有联系的三俩好友,读研期间虽分隔几地,但最终相聚在现在这个地方,偶尔聚聚,感慨万千。
大学时代,我和很多人一样进了学生会,参加了社团,谋了个学习委员的职位,只因想锻炼自己,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可是这么多年我还是敌不过与生俱来的天性,内向如我何必过分羡慕活跃之人。
在大学里,选修课在我看来是很有意思的课堂,凭着自己的喜欢而选择,课堂压力也不大,我当时选了演讲与口才和心理学,演讲与口才的贾老师可谓炙手可热,大家都很喜欢他的风格,记得有一次,老师叫我们上讲台即兴演讲,第一个就叫的我,我的心咯噔一下,脑里一片空白,走上讲台后,老师说放开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拘泥于形式。我大概记得我先是说了上课的感受和与大家相处的氛围,也不知道说的好不好,但是老师表扬了我,说我情真意切,也许这是他用于鼓励人的方式而已,但在那会看来受到的鼓舞很大。
但是刚上大学,远离他乡,身边没有可以亲近的人,不可避免的,内心孤独感与日俱增,再加上内向的性格,总感觉与同学格格不入,这也促使了我选择了心理学这门课。给我们上课的是李kun老师,第一堂课就给我们放映了《心灵捕手》,主人公是叛逆的数学天才,但却对外界紧闭心门,通过心理辅导,从拒绝到接受,从堕落到对未来充满希望,他逐渐从叛逆走向成熟,慢慢打开心扉,做回了自己心灵的主人。
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审视自己良久,我在反复询问自己是不是要找老师开导开导,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她最终同意了见我聊聊。某天的早晨,我们坐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她听我说完之后,针对我的爱好给了我一个建议,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比如通过博客的形式,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把每天的心情变化也写下来,通过这样的自我发泄,你会发现有所变化的。因为那会流行博客,我按照老师的提议,开通了属于自己的博客,那一年是2010年。
随后的日子我疯狂的爱上了写博客,主要是记录自己的心情,有时候看书的感想也记录在内。那段时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花田半亩》作者21岁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这部博客日记,背后人整理成书,她的文字清新淡雅,如同她的人,后来我看到博客里有很多人多年后都慕名而来北京礼拜她。正因为她倔强的性格让我在大学里有几种无名的力量,默默前行着,纯粹而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