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礼”

作者: 四月天S闪闪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4-03-09 22:5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5期“礼”专题活动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其"礼"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出行、坐卧、宴饮、婚丧、寿诞、祭祀还是征战,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所谓的"礼",实际上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和礼仪行为两大方面。

礼仪,是礼制的精神核心,而礼仪制度则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紧密相连。

行走之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礼仪。例如,行走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节,对于地位高的人,我们需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达尊敬,这就是所谓的"趋礼"。此外,行走时不可走在路中间,应靠边行走;站立时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既是对尊者的尊敬,也避免了妨碍他人。

见面之礼

当我们与人见面时,也有一定的礼仪。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是拱手礼,双手合抱举至胸前,立而不俯。如果去别人家做客,进门和落座时,主客之间会互相行礼谦让,这时候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时也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除了这些,还有作揖礼,跪拜礼、万福礼,叉手礼, 鞠躬礼等其他形式的礼仪。

入座之礼

在室内,座席也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座,卑者末座。何种身份的人坐何位置都有一定的规矩。如果坐错了位置,不仅主人会不悦,自己事后也会后悔。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入坐时,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中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拜贺庆吊之礼

拜贺庆吊之礼在中国文化中也非常重要。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或人生大事中。行拜贺礼时,需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要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则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重要阶段,如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礼仪活动。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精华的部分,也有需要摒弃的部分。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去解读它。让我们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特色得以保持。

相关文章

  • 【浅析中国医疗】就医不难,健康有道

    浅析中国医疗

  • 浅析中国画的创新

    浅析中国画的创新 摘要 本次毕业论文研究的题目是浅析中国画的创新,此题目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中国水墨画的创新。 论文课...

  • 麻木冷漠所带来的负能量,其本质是灵魂的瘫痪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义之邦”,如今“礼”还在,“义”却没了。礼是礼仪的礼?是礼貌的礼?是礼节的礼?还是送礼的礼?礼尚...

  •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最注重仪式的民族。中国有严谨庄重的礼仪,上至诞生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家礼、宴饮礼...

  • 中国国宾礼艺术大师——张丽

    经中国国宾礼文化保护委员会,中国国宾礼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官方艺术职称考核及审定、审查。符合中国国宾礼艺术...

  • 中国谦辞浅析

    泱泱大国,东方巨龙; 礼仪之邦,百族融通。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文山乐海,一脉相承。 赫赫国威,谦谦民风; 温良...

  • 以‘礼’服人,彰显中华传统

    以‘礼’服人,彰显中华传统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中华礼仪文化,学礼,懂礼,做个...

  • 《非暴力沟通》解析

    礼与慈悲 儒家讲礼,“礼之用,和为贵”,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 但凡事都不能过,这样的文化,造成中国人“人前不说,人...

  • 变味的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字,以礼待人,以礼待国。曾经让我们骄傲的中国传统礼文化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变了味了,...

  • “礼”—心意

    千千结——“礼” “礼”字可是道尽了中国人的情结,中国人的难处!礼,也就是君道,臣道,师道的学问;也就是做人,做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中国的“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bu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