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哲学之光随笔散文
論語心说|雍也篇6.8:修己而正,正而可政

論語心说|雍也篇6.8:修己而正,正而可政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10-14 20:19 被阅读0次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政者正也。”(“政者,正也”,出自于《論語·颜渊12.17》)。

    政者正也”,這是《論語》當中所记述的孔子對于‘’字的正面解释

    道理是這樣的。巧合的是,這四個字在《論語》當中同樣也是记述孔子對答“季康子問”的回复之一

    《論語·颜渊12.17》记述:“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

    道理是這樣的。而,在《論語·雍也6.8》當中,季康子問:“仲由可使从政也与”,“赐也可使从政也与”,以及“求也可使从政也与”之時......

    孔子對此的回答,也都是积极、且正面的。説明了,起码《論語》中所记录的孔子,在此三者身上,既:“仲由”,“端木赐”,与“冉求”身上......

    起码《論語》中的孔子在他們三者身上都看到了所谓的”的一面

    道理是這樣的。否则,也不可能三次回答季康子“某某,于从政乎何有?”(出自《論語·雍也6.8》)這樣的話。

    説明,孔子发现了自己门下三位弟子有着‘’的一面......

    且孔子還直接向提問者季康子......説明了自己门下的三位弟子們各自的‘正面’是什麼

    道理是這樣的。季康子問:“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出自《論語·雍也6.8》),“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出自,同上)這九個字(既:“由也果,与从政乎何有?”九字),直接阐明了起码在《論語》的记述者們看來的孔子認為‘仲由’(既:子路)身上的‘正面是什麼

    道理是這樣的。在《論語》中孔子認為弟子仲由身上的“正面”是叫做:“(所谓的“赐也达”,与“求也艺”理。“赐也达”与“求也艺”出自于《論語·雍也6.8》)。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後世学儒者,也可由此明白、与推断出:‘當一個人通過自修与修己(“自修”,出自《礼记·大学》,“修己”,出自于《論語·宪問14.42》),從而达至:正,的层次与境界時......那你的正面起码至少有一面為:果,’。道理是這樣的

    又或者説:當你通過‘自修’、“修己”(‘自修’、“修己”分别摘自于《礼记·大学》与《論語·宪問14.42》)的行為方式,使自己的‘思想’、意識达到:‘正’的境界時,那你看到的,有可能就是這個:‘果’字。

    道理是這樣的以上,既:“果”、“达”、“艺”,皆出自于《論語·雍也6.8》都是人类‘内在的美好品质一。

    這種品质是天生的,同樣是靠后天的‘修’与“打磨”“切割”(“打磨”、“切割”,系比喻、与舉例子)才能看见

    就像我説的:當,你通過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打磨”、“切割”,‘自修’、“修己”(‘自修’,“修己”,出自于《礼记·大学》,与《論語·宪問14.42》),從而达到:‘正’的境界、高度時,那麼,你的‘正面’自然會被你“雕刻”(“雕刻”,系舉例、与比喻)上,這種種的:‘人类美好品质’之一;或者説,當你‘修养’到‘正’的境界時,你會发现,“果”、“达”、“艺”(以上,既:“果”、“达”、“艺”,出自于《論語·雍也6.8》)等等‘美好品质’就存在于你的某一:‘正’面之上。

    ‘正’

    道理是這樣的。無論,是你通過‘自修’、“修己”(‘自修’、“修己”,出自于《礼记·大学》,与《論語·宪問14.42》)的方式,從而在自己的意識,与思维、思考世界里......“刻”(刻,系舉例,比喻)出了:“果”、“达”、“艺”;亦或者,是當你将己身的思维,以及思想當中的‘思考方法’、‘思考方式’“打磨”、“切割”(“打磨”、“切割”,系舉例,比喻)到:‘正面’(的境界......)以後,发现“果”“达”“艺”(以上,既:“果”“达”“艺”出自于《論語·雍也6.8》就在那儿

    無論是哪種,既:“雕刻”(“雕刻”,系舉例、和比喻)出了“果”“达”“艺”(“果”、“达”、“艺”,出自于《論語·雍也6.8》),亦或者(出自,同上)就存在于人类内心最美好的‘意識形态,既:存在于‘正’

    無論是哪種“雕刻”(“雕刻”,系舉例、和比喻)出的“果”“达”“艺”(“果”、“达”、“艺”,出自于《論語·雍也6.8》),還是“出自同上本就存在于完美的‘意識形态里......

    從而在那(既:完美的‘意識形态’里......)静静的等你等着被你“雕”“雕”字系用来比喻‘自修和“修己”的舉例,‘自修’,“修己”,分别出自于《礼记·大学》,与《論語·宪問14.42》)出來...... 

    無論是哪種,‘自修’修己(‘自修’、“修己”,分别出自于《礼记·大学》,与《論語·宪問14.42》)都是一個有志于‘正’的人绕不過去的步骤

    道理是這樣的人不‘修’,‘正’不了,除非你是“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出自于《論語·述而7.20》与《論語·季氏16.9》)人不‘修’既见不到“(“果”、“达”、“艺”,出自《論語·雍也6.8》),更不可能“雕刻”(“雕刻”,系“修己”的举例、与比喻,修己出自于《論語·宪問14.42》出“果”“达”“艺”(“果”、“达”、“艺”,出自于《論語·雍也6.8》)。

    你不修,或者也不知道怎麼‘(既:‘修己’,出自《論語·宪問14.42》),那何来的“(“果”、“达”、“艺”,出自《論語·雍也6.8》)‘正面’思维以及:叫做思考模式’呢?

    道理是這樣的。你就混沌着,除非,你是:“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出自于《論語·述而7.20》与《論語·季氏16.9》),天生就拥有近乎完美的‘正’形态的意識者

    天生拥有近乎完美的‘正’形态的思维与意識者這種人就叫做是“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出自于《論語·述而7.20》,与《論語·季氏16.9》)

    道理是這樣的。除此之外连孔子也需要‘修正与“打磨”自己(“打磨”二字系‘修正’的舉例和比喻)

    道理是這樣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出自《論語·述而7.20》)。

    孔子説:自己,也不是‘天生就完美的’......所以,後天的:‘修’,至少有志于‘正’的男性理論上是脱不开的

    1.

    道理是這樣的。怎麼‘修’,因為我們今天,起码我個人已经難以聼到孔子的亲口传教了,我只能通過记述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語論集”既:儒家的“四書”(既:《論語》、《大学》、《中庸》,与《孟子》)來进行‘解构式’寫作,從而用這種形式的创作的結論,來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与思维方式、模式等。我是自己用‘解构式’寫文章之結論、結果,來“打磨”、和“切割”(“打磨”、“切割”,系“修己”二字之比喻、舉例,“修己”出自于《論語·宪問14.42》我自己的‘意識形态’的

    道理是這樣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八月廿八 于自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論語心说|雍也篇6.8:修己而正,正而可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gw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