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晚风(wanfeng)
图片来源:网络大学四年,已划上了句号。然而,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能读过相对较多的书,是我唯一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在大学,读书大致分成两段时期。第一段是在读中文专业的时候,第二段是在读法学专业的时候。
01
大一,西方文学作品的时光。
大一那一年,进了中文专业,那是我读书最为疯狂的时期。第一学期的时候,当时的我,还没有带电脑去学校,不能像其他舍友一样,过着煲剧的生活。可是也是那个时候,我除了每天上课之外,其余课余时间,我都在跟书打着交道。图书馆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又或者,每天晚上,早早爬到床上,像看小说一样地看各种中外名著。
依稀记得,大学的第一本书,借的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很厚重,当时花了一个月看完。我就像看小说一样,看着科波菲尔一生的经历,挫折苦难,尽管有着糟糕的人生际遇,可主人公还是逆境成长,最后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幸福的未来。这本书的具体情节已经遗忘,可依旧记着大卫科波菲尔。而看着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读过的《雾都孤儿》,同为狄更斯的作品,我想作者的人生,总会时不时地折射在作品上吧。
在此之后,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我要把图书馆里面所有有名而且没有读过的名著都看一遍。于是乎,也疯狂喜欢上了西方的文学小说。看着外国小说的感觉,就好像自己亲身感受着外国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高中的时候,一直都很喜欢学地理,而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当我看着地图的时候,我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自然风光,有什么样的独特建筑,有什么样的趣事。而读书,就是我领略着外国时代的另一种方式。就好像,当初在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那会,自己会拿着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不停地转着,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在跟着故事里面主人公他们一起,周游世界。
也还记得,自己曾经在午饭后不久,便跑图书馆。夏日里,又正是正午时分,图书馆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在这个安静又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用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呼啸山庄》,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永远也忘不了,在我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万分惬意。
后来,在大一的这一年里,确实也是看了很多文学作品,也是以西方作品为主。《茶花女》、《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葛朗台》、《羊脂球》、《傲慢与偏见》、《牛虻》、《双城记》等等,但凡没有读过,能借到的西方文学作品,我都全部读完了。
02
大二,中国近现代文学小说的时光
大二那一年,转了法学专业,整整一年,需要同时兼顾大一大二课程。于是乎,过上了一段“高四”般的时期,书籍也越看越少。
可在课余时间,还是忍不住去图书馆借书来看。当我同为法学专业的同学都去法学藏书处的时候,我依旧自己走向文学作品的藏书处。
而这一段时间,说不清什么缘由,更多喜欢的是中国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于是也借了很多此类的书籍,也很喜欢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
后来,暑假结束,当别人准备收拾行李回家的时候,我因为一些原因需要待在学校一阵时期。那个时候,刚刚结束完大二最后一门考试,我便跑去本部最老的图书馆借书。扛着一堆书,爬上在七楼的宿舍的时候,并不觉得累是什么,只是单纯觉得,喜欢那厚厚的书卷味。
当天晚上,看着《活着》的时候,眼泪不停地在眼里打转。《活着》这本书,也让我第一回感受到最悲凉的人生。当时的我,在看到那么多悲剧的情节之后,只是希望故事不要再悲惨下去。如果故事止于凤霞难产前,那该多好。只是无奈时代不同,命运也不同,处于他们的那个时代,注定有颇多的苦难需要经历。从此以后,也让我相信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是的,我没有什么困境比别人更加难以承担,也没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在这个吃得饱穿得暖的时代,我不能再因为生活上,又或者学业上的问题,而轻易被打垮。
也越发喜欢上读中国近现代文学小说,看着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时候,我感受到他们对时代的探索,生活的不易。
《白鹿原》,全书细水长流,可读罢,心情却跌宕起伏;《黄金时代》,叹服于王小波大胆的语言;《红高粱》、《蛙》、《檀香刑》、《红树林》,看莫言用奇幻手法描述农村生活;《沉重的翅膀》,感受着郑子云陈咏明在时代的激流中,在备受排斥、争议的情况下,依旧用正直的心去努力为改革而工作着;《骆驼祥子》、《茶馆》,再次感受老舍笔下祥子生活的无奈,时代渐渐摧残的祥子,我除了遗憾,只有无奈。
看过很多文学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已经忘记了,可在每次看完文学作品时,内心便会激起斗志。总觉得,人生的价值,总在读完每一本书的时候,得以发掘。
03
大三,悬疑小说的时光
在大学以前,基本没有读过超过三本的悬疑小说。而之所以有了想读悬疑小说的想法,是因为我想着,既然成了法律专业的学生,读些悬疑小说总能壮壮胆子,除此之外,锻炼一下自己的推理能力也好。
我是在身边同学的推荐下,才了解到东野圭吾的。当时,她跟我说了一些话,至今记忆犹新,“我希望有一天大学毕业了之后,我可以自豪地跟别人说,我在大学里,读完了东野圭吾的全部小说”。而她现如今是不是读完了东野圭吾的所有作品,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可我清楚的却是,我也想要像她那样,努力地去读书。
看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是《白夜行》,至今还未能完全理解桐原亮司为何为雪穗倾尽其一生;看《嫌疑人X的献身》时,惊叹于故事上的转折之处;看《幻夜》时,感受到新海美冬人性上的恶处。
后来,同学推荐了国内的一系列悬疑小说,《心理罪》。从此以后,方木成了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第一个读者》、《画像》处的惊悚;《教化场》的教化计划;《暗河》处与黑势力的抗争;《城市之光》处对社会的反思。
而真正让我最深有感触的便是最后两部作品,《暗河》与《城市之光》。而在《城市之光》里面,印象最深就是一位法官在处理一个案件,一个老妇人认为她是一女孩撞到的,因而要求女孩赔偿医药费。故事里的这个情节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彭宇案。在故事里面,女孩并没有撞到老妇人,可法官最后判了女孩赔偿老妇人,为此江亚将致法官于死地,若网上投票达到一定数目,炸弹便会爆炸。而让我无奈的一处便是,方木等人在网吧处要求网民不能投票时,投票赞成数字依旧上升,法官的生死取决于民意一时的“玩笑”、“想法”,他们自认为无关紧要的一个举动,却是决定着他人的生死,想想也甚是可悲。
方木为了抓获江亚,自己赴死。当看到最后一个情节的时候,对方木的敬佩之情,无法言语,也第一次感受到警察职业的神圣魅力所在。我想,在很多地方,我也相信,还是会有像方木那样的警察的,而他们,值得被全世界记着。
04
大四,心灵迷茫期,青春励志小说的时光,以及随手可读的时光
大四这一年,读的书很少。每天“奔赴着”实习的生活,也在学业的压力之下,第一学期的时候,已经看不太下厚重的小说了。偶尔跑去图书馆,借的书是那些青春励志小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等等。
后来,第二学期的时候,不怎么看这一类的小说了。重新开始读书,看张爱玲的作品,感受着张爱玲笔下的人生,也因为张爱玲,再一次真正明白了,每个作者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作者的影子。
看《小王子》,感受着小王子最纯真的视觉;看《假面饭店》,感受着东野圭吾对悬疑的铺垫。
可最近更多读的是,《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感受着几个家族在一战二战的生存时光。“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的生长。”
在此之后,我也有着很多想要读的书,我读书的步伐,并不会因为大学的结束而就此划上句号。
曾经,在朋友圈上,看同学发过一条动态,配上一张照片,同学的朋友在安安静静地读书,同学配文说,“XX最近都在努力看书,越来越有气质了”。五官可以长得不美,可是整个人看起来却觉得很美很美。我想,这就是气质吧。
那些年,我曾经读过的那些书。现如今,我整个人的形态,也藏着那些年,我读过的那些书。我想,这便足够,这就是我为什么想要去读书。
因为读书,我的眼光可以到达我现在到达不了的地方;因为读书,我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得以提升,从而思考更多关于生命的价值;也因为读书,也许有一天,我会看起来会有那股所谓的气质,也会变得更好。
我想,这就是我读书的价值。
读书,我一直都在。 如果可以,我也想期待一颗鼓励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本人(原创作者):七月晚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