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晚风(wanfeng)
以后的路,要自己一个人勇敢地走01
2017年6月23日,我真的大学毕业了。
大学四年,没有一点点的防备,却也一直都在预料之中,就这样结束了。
从来都不想,也不会觉得,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大学毕业了,那一天,我想我是不会带着任何伤感的。等到毕业典礼那天,上午听着校长的开场白,本以为又是一次枯燥乏味的致词,却不曾想着,校长给人如父辈般的亲切感。他的致词,也好像当最疼爱的孩子要离家了,这位父亲尽管不舍,却依旧要给孩子最深情的叮嘱。
大家排队,静待校长拨穗,授予证书,合照。毕业典礼上,有不少学生玩出了新花样。排在我前几个的一位女同学,在校长授予证书之后,我听着台下一阵喧哗,便抬头望向台上,才发现她已拿出手机,直接跟校长自拍起来;后来在年级群上,看着大家调侃着毕业典礼上的趣事,一位同学更是直接亲上了校长脸颊,然后校长一脸无辜状的照片被发了出来。
我想,这就是青春吧。可以足够地任性,足够地疯狂,足够地无所顾忌。
“法学学士,XXX”。院长念着我的名字,听着“法学学士”这四个字,内心有着说不清的,心灵上最大的震撼。上台后,校长拨穗,授予证书。在我一时不知台下镜头在何处,又该望向哪的时候,校长唯独亲切跟我说,“来,看着镜头”。那个时候,有着说不清的感动。
回到台下座位上,心情百味。上一年的这个时候,我曾走在校园上,看着师兄师姐们穿着学士服,排队进场。现在的这个时候,日子已经从2016年转变成了2017年,而我们,成了下一届学生眼中的师兄师姐。
毕业典礼结束,响起了校歌,也想起了每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升校旗的时候,听到校歌时莫名的振奋感。在我的内心,说不清缘由,也不知为何,总觉得校歌的那一阵阵旋律,给了我莫大的震撼,也为此收藏过学校的这首校歌。可在此以后,再也不需强忍着为升旗而六点早起的无奈,但也再也没有机会在学生人群里面,抬头看着渐缓升起的校旗,耳边响起校歌时,内心激起的斗志昂扬。而毕业典礼这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
说不清是时间太残酷,还是我不愿轻易跟这一切挥手告别。一个多月前,毕业照的时候,没有任何离校的伤感,如今的毕业典礼,竟也不舍起来。
中午,两个班组成的实验区举办谢师宴,而这,怕也是最后一次的班级聚餐了。席间,不少同学唱起了歌。“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久 你攥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 是挣扎的自由”,一曲完结,只剩莫名伤感。“谢师宴”,我想如果是以四年前高考结束后的心态来庆祝的话,我是有着绝对的兴奋与激动;可如今,此刻的聚餐,已没有了丝毫“摆脱”读书时光的兴奋,反而是无可奈何的落寞。
最后,曲一终,人将散。
寄完行李,收拾完行李箱,离开了宿舍,一去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个曾经让我们心力憔悴的甲醛新宿舍,那个在最后大四那年里,没住过十天以上的宿舍,那个一搬进来,另外两个舍友便回家里去住,从此以后,舍友四个再也无法聚齐的宿舍,终于有一天,我想我可以跟你挥手告别了。可我不想挥手告别的,是大学里,无法再拥有的宿舍生活。
四年以来,往返学校家里,除了高铁,就是搭着同一辆的大巴。而毕业典礼这天,因为遇上一些意外,最后独自一人搭了一辆未曾搭过的大巴。
在路上,看着窗外无尽的夜色,车上的空调冻得人发冷。可真正冷的,却是内心。后来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聚餐图,只配了三个字加一个句号,“终散场。”
我说不清这个“终”最后被确定成什么意思,我想着,也许是“终于”散场的解脱感;也许是“终究”散场的无奈感;也许是“最终”散场时,不带任何心情的平白叙述。最后想想,这三种心情,我都有。
拖着厚重的行李箱,心情亦是如厚重行李般沉重,回到家里面,已是半夜。一切弄完,凌晨三点方才睡着,第二天,直接睡到十二点。
后来,我知道自己为何如此之伤感。是的,一想到以后独处异乡时,再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刻,心累了,我都可以回归的地方。尽管我对大四最后一年搬进的新宿舍颇有不满,可是那终究还是一个“归宿”。而我,也再也没有学校的这把保护伞,尽管这所学校,是颇多“折翼孩子”的去处,是我们吐槽多时的地方,可是也是因为这所学校,给了我在异乡处生活时,最大的安全感。
我想,我伤心的,终究是,从此以后,人生的道路,再也没有学校,时时刻刻,在无意中,保护着我;从此以后,人生的道路,我要自己一个人走下去,勇敢地走下去。
图片来源:网络02
整个大学,四年里,有过几件事,刻骨铭心。
第一件事,转专业。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凭着对数学还有英语课程的优势与兴趣,我一心想着选那些所谓热门的经济学,会计学,又或者是有关英语的任何专业。后来,阴差阳错地,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了。说实话,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汉语言文学这么个好听的名字,原来说得通俗点,就是跟语文,中文打交道。
那时候,还没进入大学,就有了转专业的想法,也曾在群上询问师兄师姐关于中文专业能否转到英语专业的问题。后来,在我不清楚学了中文专业的时候,我哥跟我说,中文专业可以当编辑。基于对感性生活的想法,我想我确实是感兴趣的。
可现实与理想,难免总是格格不入。我的家人,希望我学了中文专业,考个教师资格证,安安稳稳地当一名教师;而高中的同学,觉得我学了一个“万金油”的专业。于是,凭着当初“年少轻狂”的冲动,一味地觉得,自己不想拥有着被“看不起”的人生,不想要被安排的人生,也不想这么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后来,确实花了近一千块考了教师证书,再后来,拜托第一个专业的舍友帮忙领证书后,这个证书就一直搁在舍友处,然后跟随着舍友搬宿舍,再也找不着了。证书找不到的时候,自己嘴上虽然会说着遗憾,可内心,却真的并不是那么地遗憾。
转法学专业,确实是阴差阳错。当时学校响应国家搞了一个法律人才复合型的实验区,作为第一批的小白鼠,确实在成功的笔试加面试之后,有着不少的“骄傲感”。我依旧记得当初笔试完的时候,没带雨伞而冒雨回到宿舍,登上QQ时,发现一直喜欢了那么久的男生,让我帮着他的微博投票。多久没跟我联系过的他,在那个时候,尽管发的是这么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可当初他让我帮忙的时候,会特意称呼了我的名字,而我,也傻傻地把这当成是一种特殊“对待”,然后想着,转专业对于我而言,也许真的是所谓的“天意”。
现在,几年后,平静下来,我已然没有了当初那股“年少轻狂”,也不再刻意在乎其他人对我所学专业的眼光。
我曾经问过我自己,我是不是后悔过转专业,后来我给了自己一个答复,我真的不后悔。虽然我的性格过于内向,外表过于柔弱,身边的人怀疑我,觉得我不适合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特别是律师职业。而我也一度怀疑过,可后来想了想,如果我不是因为转了法学专业,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清楚地知道,什么会犯罪,什么是违法,怎么维护权利,怎么保护自己。
现在,还是很喜欢写文章。有人问我,既然那么喜欢文字,为什么还要转专业,而且我的性格看起来,更适合从事文学性工作。可我觉得,喜欢写文,跟是不是一直学着中文专业并非绝对的绑定关系。
当时的我,在中文与法学这两条路上,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也在怀疑自己要不要迎刃而上。想起前几天有位读了我文章的读者留言,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值得。其实,当时的我,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转专业,对于我而言,究竟值不值得?后来,我还是追随了自己的内心,我感受到了转专业的兴奋感,我不想自己止于安逸。于是,我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新的校区,新的班级,新的宿舍。
人生道路,磕磕碰碰,我不知道哪个选择是对的,哪个选择是错的,可我想,追随自己的内心,大不了在所谓“选错”的时候,想着这只不过是饶了个弯,可在绕弯路上,我们照样收获很多。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自己的潜力在哪。所有的路,都是走出来的;所有的感受,都是体验出来的。总有一天,你找到自己一生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找出自己的价值所在,我想,这对我而言,便可。
第二件事,法学专业的日常生活。读大学,排除充实自己的安排,有轻松过的专业,也有忙碌过的专业。读中文,是一种轻松也悠然自得地过法;读法学,却是一种忙碌得偶尔甚至不知自己为何如此忙碌,每天有上不完的课,有做不完的作业的过法。然后大学里的法学三年,就这样,如此快速,也毫无预防地结束了。
在新的班级里,有很多复杂的情绪。这两个班级,是各个班里面挑出来,通过笔试面试的优秀者。里面有很多人,平心而论,确实很优秀,甚至也有长相颇具优势的漂亮女生。因而,在跟这样一群优秀的人生活久了,会不自觉得想努力向他们靠近,有庆幸能跟一群优秀的人一起学习的自豪感,却也有努力了可够不着的挫败感,甚至一度产生的自卑感。于是乎,反而习惯当了绿叶衬托着这样一群红花。最后,我想着,不能再盲目跟着他们的脚步了,而是应该时时刻刻以他们的行为警醒自己,然后按照自己的生活步骤,学习,生活。
尽管我一直靠不近他们,可是,我却一直都在努力着。嗯,总有一天,我或许会靠近的。
也许也是因为这一段的经历,我才有了“终散场”,各种“终”的解释。现在的我,想着,如果大学四年,时光可以倒流,我不会再是那个甘心当绿叶的人。只可惜,时光不会倒流,生活只会继续,所以我只能要求自己,未来路上,不能过度,也没必要掩埋自己。
大学四年,真正结束后,想着这四年里没有遗忘的点滴生活,也不再“年少轻狂”,只想对自己说,生活里面,并不是每个选择,都会受到百分百的认可。可不管最后是学了所谓的热门专业,还是学了所谓的冷门专业,也不管别人眼中的我,适合与否,只要我有志于去努力,就都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失败”,我只不过在所谓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了比别人更多的绊脚石而已,我只不过比别人晚到了一些时刻而已,可克服了所有挫败,我依旧相信,我会到达我人生最期待的成功地点。
而这,就足够。
图片来源:网络03
来到新校区以后,也有开心的时候。当时我二哥,在我大学的同个城市工作。偶尔的周末,我会搭车去他的租房处,夏天吹空调,吃着哥哥煮的饭菜,然后帮他洗碗,走的时候,“搜刮”他好些零食。
日子很平淡,可是很满足。因为,有家人在的地方,你会觉得,那就是家。
大四那年,哥哥去了另一个城市工作,在异乡,有了更多莫名的心酸感。也因为新宿舍的问题,投靠了很多地方,虽然我拜托的她们,都很是热情。可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感觉,也终于明白了,“居者有其屋”的想法。只是因为我希望,我有自己一处落脚的地方,安放我无处安放的内心,而这一切,需要我自己去努力,去奋斗。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习惯性地养成了一种“被保护”姿态。独处异乡生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担心我走丢了;大一那年,不懂得怎么搭车去广州,最后朋友无奈,直接跑到我那里,接我过去,从此落下了“路痴”的称号;跟社团同学外出游玩,搭地铁时,习惯性让他们走在前面,一不小心,人群冲散了我们,等我走近一些的时候,竟也发现他们转头找我,其中一人说,真怕你走丢了。
可是,我真的并没有需要被刻意保护的必要,虽然我只是贪恋被保护的感觉;虽然柔弱的我,看起来似乎应该需要被保护。
后来,朋友聚会的时候,约了一个地点,特意问我能不能找到,最后我找到的时候,他们依旧忍不住“吐槽”我,竟然能不用特意问他们,就出现在他们面前。那表情,至今记忆犹新。
而大二那年的时候,我爸跟我大哥来广州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带着他们搭车,搭地铁,去我二哥那。后来回家的时候,我妈开心地跟我说,我爸跟她说,以后不用再担心我会不会迷路,会不会走丢的问题了。
因为,这都不是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知道自己必须一个人,也学会了一个人,搭各种线路的车,搭地铁,一个人搜路线去朋友学校,一个人头一回搭飞机去了省外,一个人在省外搭公交,走路去各种地方。
因为,我知道,我始终要学着,自己一个人。
图片来源:网络04
可大学毕业后,我不得不自己真的学会一个人生活,租房,工作。很多事情,不会是你最想要的,可却是你不得不学会的。
这四年里,有过很多个学校不满的时候,可是最后应该走的时候,却也是很感激,曾经学校给我们的这种“归宿感”。可有一天,我们终究还是要离开。
至此以后,人生的路,靠自己一个人,努力地走下去。
回到家,看着父亲每天辛苦工作。家里谈不上有多富裕,却也并不是有多贫穷。可是父亲依旧在这夏日里,或顶着太阳外出,或在家工作时汗流浃背。生活节俭的他,在我需要生活费的时候,依旧爽快“支助”我。
我想,不管怎样,我是需要努力,努力让我的父母亲过上好生活的。
耳边是《老男孩》的歌曲,想起高一看到结局的时候,泪水不停的在眼里打转。现在听着这首歌,越发感受到歌词里面的意味。
“转眼过去多年时间 多少离合悲欢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 羡慕南飞的雁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 匆匆渐行渐远 未来在哪里平凡啊 谁给我答案 那时陪伴我的人啊 你们如今在何方 我曾经爱过的人啊 现在是什么模样”
是的,“未来在哪里平凡?”
你才二十几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步履不停》
我想着,三十岁以前,努力在法学专业上拼搏,兼顾写文兴趣发展;三十岁以后,又或者是适当时期,从事自己一生最感兴趣的职业,或许我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写手,或许我会在法律行业上越走越深。
而这一切都说不定,因为我,也在不停地探索着。
可未来道路上,我十分明确的,就是我需要不断地努力,需要一个人,努力把路走得漂亮。
毕竟,一辈子,我不能平庸到死。
我想要的未来,有房子住,不用多大,最好窗外有阳光;早晚有酸奶,一天能吃上苹果,有锅给我煮汤,偶尔吃吃辣条,逛逛公园,一年能陪爸妈几次;有工作,有本,有单反,有书看,有歌听;朋友偶尔奔过来聚一起,偶尔能到处走走,有这样,就很幸福了。
而这,也是我想要的未来。
我一直不停地走。 我期待你的一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本人(原创作者):七月晚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