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鲁国 “三军时代” 中最后一起引发卿序和军行同时变化的事件,就是叔孙豹于鲁昭公四年末去世: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春秋.昭公四年)
作为当初曾经对季武子做出预测 “子必不能” 者,叔孙穆子大约出生于 “鹹之战” (前616)后不久的数年内,其父叔孙得臣以俘获的鄋瞒酋长 “豹” 来命名自己的这个儿子。到了昭公四年(前538)叔孙豹去世的时候大约虚岁在76岁以上,在那个时代已经属于绝对的高龄。
在去世前不久,叔孙豹参与在丘莸的田猎期间就因为年迈而患病,不过病情并没严重到丧失行动能力的地步。其死亡的直接原因却是被自己掌管家政的私生子牛困在卧室中饥渴而死,因而当时被普遍认为属于非正常死亡,也即 “鲜死”:
……叔仲子谓季孙曰:“带受命于子叔孙曰,葬鲜者自西门”……(左传.昭公五年)
也即叔孙豹生前曾经专门对自己统帅上军的助手叔仲带强调过:非正常死亡者送葬时候不能走都城正门而出。由于叔仲带(昭伯)为了谋求地位而一贯以讨好巴结季氏著称,因此其关于叔孙豹葬仪路线的提法,明显是为了贬低叔孙而抬高季氏。可见季氏对于叔孙豹的态度一方面是作为同族尽量拉拢,更多则是利用其影响达到自己的目的。
譬如在昭公元年的 “虢之会”(前541)期间,季武子曾经不顾叔孙豹在会上的安危,擅自违反诸侯之间的盟约而主动伐莒,攻克重镇郓邑,差点导致叔孙遇害:
……季武子伐莒,取郓,莒人告于会。楚告于晋曰:“寻盟未退,而鲁伐莒,渎齐盟,请戮其使……(左传.昭公元年)
幸亏晋执政赵文子据理力争才幸免于难。会后叔孙返回鲁国后,季武子又惺惺作态地前去慰劳,并通过其御者曾夭向叔孙家臣曾阜提出所谓 “相忍为国”,对此叔孙只好以在家装睡拒绝见面直到日中来表达不满。
可见在 “三桓” 之中,季、孟之间绑定程度相对更深,叔孙则更多依靠其个人卓越的外交能力而得以生存下来。
而在叔孙豹晚年处理继承人问题过程中,一方面确实对私生子竖牛过于放任,但是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其自身的尴尬地位而不得不对拥有齐上卿 “国氏” 背景的两个嫡子孟丙、仲壬有所限制:
叔孙氏与齐国公室及上卿家族的血缘关系如图,叔孙氏比较重要的两个分支中,叔孙侨如一系与齐侯家族有着婚姻关系,而叔孙豹一系则与齐国世袭罔替的上卿国氏通婚。一旦国姜所生的孟丙或者仲壬两人之一最终得以继承家主之位,那么叔孙氏可能面临与侨如类似的境地,即也被认为是齐国利益的代理人。
因此在叔孙豹被季文子召回鲁国之时(前575),为了避免这个嫌疑而没有带国姜、孟丙或仲壬之中任何一人归国:
……公孙明知叔孙于齐,归,未逆国姜,子明取之。故怒,其子长而后使逆之……(左传.昭公四年)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叔孙豹独自回国后,其在齐国曾经算得上 “相知” 的好伙伴公孙明竟然直接娶国姜为妻。叔孙豹听说后 “故怒”,也即故意表现得很生气的样子,其实就是演给季、孟看的,表示自己和国氏绝交而切断了这层关系。至于其理论上的嫡子孟丙、仲壬,则直到有了一定年纪之后才被接回国内,预计时间发生在鲁襄公二十年的 “澶渊之盟”(前553)后:
……二十年……夏,盟于澶渊,齐成故也……(春秋.襄公二十年)
……齐子初聘于齐,礼也……(左传.襄公二十年)
可知此时齐国暂时向诸侯屈服,齐、鲁关系得以缓和,所以派出大行人叔老(子叔齐子)与齐国重建关系。孟丙、仲壬大约在其父返回鲁国二十二年之后总算得以第一次踏上鲁国的领土,不过这时候竖牛已经非常深入地掌握了叔孙氏的家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