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德里德,一位母亲。
那天她开车路过密苏里州的艾宾镇,车轮碾过了干燥的沥青,而后又见它倒碾了回来,好似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把她引导到这里。
几个月前,她的女儿在这条路上,惨遭奸杀。
她用余光瞥了一眼右上方的偌大空间,用力地啃起了手指,眼神中燃起了坚毅的火光。
车子再次发动,没有任何犹豫地驶向了道路的尽头。在倒退的风景里,只有那些个破旧的庞然大物显得格格不入,似乎正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喊。
几天之后,它们被“鲜血”染成了炽烈的红色。
一位心碎母亲的为女复仇,从这里开始——
《三块广告牌》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这部电影的大名。
犹记得在1月份拿下金球奖的4项大奖之后(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全世界都在夸耀这部片子为“2018年度最佳”。
也是在这一役,《三块广告牌》超越了《水形物语》成为奥斯卡颁奖季头号种子(虽然之后又被反超),顺势拿下了奥斯卡7项大奖的提名。
《三块广告牌》剧组金球奖合照这片子好到什么程度?
口碑,众生皆捧——
豆瓣,9万人打出了8.7的高分,好于94%的剧情片,97%的犯罪片。
上周在全国范围内的15场点映,饥渴的影迷们连边角位都没有放过,1537张影票全部售罄,让《三块广告牌》成为国内首部点映上座率100%的电影。
映后,零差评,就是这么霸气!
专业电影人士权威力挺——
执导过《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寻枪》的著名导演陆川放飞了自我,直言羡慕美国创作艺术电影的自由和大胆:
陆川“很羡慕他们可以这么拍电影,当警长对他的妻子说碧池的时候,我觉得台词太过瘾啦,就是能感受到这种自由。只有拥有创作的自由,才能真正触及到最真实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影片本身的质量非常过硬——
首先是大家都非常爱看的大女主戏。
饰演女主角米尔德里德的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人称“科恩嫂”(因为是科恩兄弟中乔尔科恩的妻子),是地位超级高的演技派。
1997年,她凭借《冰血暴》首获奥斯卡影后,震惊世人。今年,她斩获了所有四大风向标的最佳女主角,几乎已经锁定了个人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
片中,她束起了长发,戴上了头巾,身着一套干练的蓝色连体工装,俨然一副复仇女武神的模样。
女儿遭受凶案前后,母亲的发型变化,也折射出她内心“不遗余力、决意兵行险招”的心态大家在观影时可以留意科恩嫂的台词功力和面部表情变化,简直惊为天人,尤其是那段与神父关于“制裁”、“强奸辅祭男童”的交谈(大概开场20分钟后),是独属于她的Oscar Moment。
被讽刺得一脸懵逼的神父当然全片也不只是科恩嫂一家独大,其它人物像狄克森警官(山姆·洛克威尔 饰)、威洛比警官(伍迪·哈里森 饰)、小儿子罗比(卢卡斯·赫奇斯 饰)等等,每个人都陷入了自己的困境,也都在寻求解脱。
最重要的是你会感叹:“如果我是他,也TM这样做。”
这些角色,就像是编剧手下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影片最大的一个特点:反套路。
编剧兼导演马丁·麦克唐纳,以动作和黑色喜剧闻名,这次却勾兑出一个环环相扣、层层相嵌的复杂犯罪故事。
这种复杂性不是建立在犯罪逻辑上,而是立在了人物情感的层面。
为了不剧透,只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
米尔德里德的前夫在得知她竖起了三块广告牌后,来到了她的家中讨说法。
暴躁的他直接掀翻了桌子,扼住了米尔德里德的喉咙,小儿子马上上前阻止。
你以为一场残忍的家暴一触即发?
但在被打断之后,两人就坐了下来,握着对方的手互诉衷肠。
??????
这和解速度,比吹嘘自己一夜七次的18岁小处男还要快。
片中还有各种大大小小你意想不到的情节,涉及了性、种族歧视、恐同、警察暴力执法等各方面,转折的密度庞大却自然,让人惊呼“这也行?”
艺术源自生活,《三块广告牌》的心酸故事,是有原型的。
1991年,一位名叫詹姆斯的父亲听到了心碎的声音,他20多岁的女儿被发现陈尸在汽车后尾箱。法医证实,她死前曾遭到殴打和强奸。
左:老父亲James Fulton 右:受害者Kathy Fulton与她有过纠葛的前男友史蒂芬,成了第一嫌疑人。
但因为警方在隔离现场时发生的失误,导致了关键性证据的缺失,嫌疑人无法被定罪。
史蒂芬被无罪释放。
没有证据,加上维多当地警方的不作为,案件被搁置。
心碎的老父亲没有停下为女伸冤的脚步,他一遍一遍地跑警局,询问案件进度,督促警方寻找新的线索,无果。
于是他租下了一块广告牌,油上了鲜红的背景、惨黄的大字,向世人昭告这不公的案件,揭示警方的昏弱无能。
广告牌内容:这里是橘子郡的维多市,在这里,你残忍杀害一个女人也可以逍遥法外女儿惨死,却不能将凶手绳之以法,对他来说,竖起的广告牌是他屹立不倒的希望。
30多年来,从未停歇,各式各样的广告牌纷纷立起。
包括著名的三块广告牌:
“维多警察搞砸了案子”
“等待忏悔”
“这事也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他说:“广告牌会一直站在那,直到我死去。”
多年之后,电影《三块广告牌》横空出世,它强大的“宣告”力量照进了现实,越来越多蒙冤或未能伸张正义的家庭,立起了他们的三块广告牌。
去年6月,伦敦市中心塔楼的大火事件,烧毁了这栋建筑,也烧死了71个家庭的希望,到现在,火灾的原因都还没有查明。
10个月过后,一个公益组织联合遇难者家属,在三辆货车上油上了广告标语,停在了失事大楼旁,督促警方站出来给个说法。
“71人死亡”
“仍无人被捕”
“为什么?”
还有曾经震惊全美的“佛罗里达校园枪击案”,凶手持枪闯进校园扫射,造成了17人死亡。
政客们却强调凶手有精神疾病,对控枪问题避而不谈。参议院卢比奥表示:控枪条例并不能预防枪击案的发生。或许跟数额庞大的军火交易相比,他觉得几条人命并不算什么。
于是有人在其办公室门口也立起了三块广告牌,控诉他的荒诞和不作为。
“在学校被杀害”
“却仍然没有枪支管控”
“这是为什么呢?卢比奥”
近在眼前的也有,上个月在美国洛杉矶,一位街头艺术家unsavoryagents为了在奥斯卡期间继续号召反性侵运动,在广告牌上写下了讽刺肮脏艺人们的话语。
他这样解释此举的初衷:
「我竖起三块广告牌的终极目标,是想要在奥斯卡盛会期间打破演员们的假面具,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们会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颁奖典礼结束后大家就各回各家了。」
“今年奥斯卡最大的恋童癖奖归属于....”
“我们都知道还没有逮捕任何人”
“除非上台讲出他们的名字,不然就闭嘴”
时至今日,全世界范围内,悬而未决的案件越来越多。
人口基数与我们相当的印度,有近2200万的案件堆积在警局,600万的案件开庭时间超过五年。办案效率的低下,让正义只能停留在到来的路上,迟迟不肯现身。
《三块广告牌》给了大家一个宣泄的出口,它不是鼓励,而是疏通,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脱途径,它甚至还可以成为民意的窗口,成为督促体制的利器。
为了让自己生活的社会变得更好,为了学会与苦难和解,更为了审视自身,你都应该去电影院看看这部年度佳作。
在观影前,你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
1. 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尤其是对话),演员的每一个表情,都可能有双重意思,注意观察。全片无尿点,请集中注意力;
2. 片中有大量的粗口,在内地上映时翻译可能会和谐,但你要尽量往歪了想哈哈,这样才能完全感受人物的情绪;
3. 如果看完了第一遍还没有感受到剧本的奥妙,那么二刷三刷会获得极大的快感。
你最好还要带着这么几个问题边看边思考,这会让你得到很多乐趣:
1. 思考全片所有角色的性取向;
2. 是谁在夜晚对广告牌动了手脚;
3. 凶手可能是什么职业。
最后,你还得问问自己。
把自身的苦难和烦恼转移到他人身上,真的能得到解脱吗?
属于你自己的三块广告牌,会写上怎样的标语。
(文/一只华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