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生多生少,我觉得是天赋人权,不该谁来过问,当然我也无意指责什么方针政策,更无意推崇多多益善,只想在这新旧交替之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而已。
(一),是个人的经济条件。
虽说现在国家富裕了,没有吃不上饭的情况,也没有因为温饱活不下去的人了,但并不说明,这是生育二胎,三胎的起始线。因为,现在的孩子,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口饭,一身衣服。毫不夸张的说,基础生活条件,哪怕到城市的垃圾箱里捡,都够了。但是,哪个家长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过这样的生活呢?很多人,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那就是:用过去的生活标准,套在当今孩子的身上。却要求孩子有当今孩子的素质和能力。过去的生活,能吃饱穿暖,兄弟姐妹,跟父母挤在一铺大炕上长大,一锅粥,一碟咸菜,一家人围坐着吃的热气腾腾,按部就班的读书,从不曾有过特长爱好一说,学的好那是造化,学不好就继续父母的生活。
今天哪一样还行呢?吃的不好,营养不良,影响发育,首先就不适用现在的孩子。每天牛奶,鸡蛋,肉蔬搭配,这算父母的义务吧!另外,都知道孩子的衣服最贵,每年都得换,一直到读小学,有了校服,还可以抵挡几年。但是指望小的穿大的衣服,这却不那么容易实现了,孩子也要愿意才行。
再说住,基本上,孩子读幼儿园就要有自己的房间了。如果都是男孩儿,或者女孩儿还好,如果是兄妹,姐弟,要分别有自己的房间,起码,需要三居室才能住的开。这不是小事儿,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承认自己还跟父母共处一室,让孩子在同学面前自卑的话。
玩具不用说了,丰俭由人,到总不能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玩儿的乐趣,或者看着别的孩子玩具看的眼睛发直。如果生活在城市,没有车是大大的不方便,别信什么养车不如租车的鬼话了,孩子半夜头疼脑热需要去医院,临时叫车的难度,或者遇到拒载的司机,估计家长想死的心的都有了,无论如何,家里也得买台车吧,再不是小两口的日子,无所顾忌。
过去,可以没有特长,没有爱好,我父辈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也算是(读书多些纯属意外,也不算特长)。到如今不同了,是孩子想学,你也不要信那些家长逼着孩子上课外班的鬼话,那都是骗人的。真的,孩子之间也会攀比,我妈妈给我报了舞蹈班,我把给我报了跆拳道。是他们自己要学的。等孩子大一点,技能差距可以让你大跌眼镜,有的孩子跆拳道拿到黑带,有的孩子舞蹈5级,画画,钢琴甚至还能在比赛里拿奖。如果说家长不在乎,我还真的不信。
(二),除了经济条件,还有陪伴的精力。
通俗点说,就是有没有人看孩子。生孩子容易,甚至生的过程还很美妙。但是养孩子难,甚至难到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孩子出生,到3岁读幼儿园是一阶段。这段时间,孩子需要全天候照顾,如果是一个人,我想说,辛苦,很辛苦,辛苦到这辈子你都会牢牢记得这段日子。如果有人帮忙,那还好,只是,家里帮忙的老人,就不得清闲了。住在一起,也要有更大的空间。熬到了读幼儿园,接送需要专人,有老人帮忙还好,没人帮的,干脆就上不得班,必须豁出一个人来。所谓的托管班,并不能包治百病,孩子一旦感冒发烧,还需接回家里休养,或送到医院治疗,谁能跟老板随时请个长假?我是遇到过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因为没有人帮。也许,孩子上到了5年级,可以独立一些,但是周末的补习班,辅导班,节假日游玩,却又不能少给了孩子罢。
我的同事,年过40,大女儿读初二,二女儿方两岁不足。接来公婆同住60平的两居室中,起居已然捉襟见肘,又赶上婆婆旧病复发需要住院,公公一人独力难支,老公出差在外,大女儿家长会又不得不参加,跟领导请假却又再无颜开口,只急得一夜白头,苍老不堪。
综,人都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但如果自己头脑不清,意志不坚,穷上五代,那便是容易的事。
即使把几个孩子拉扯长大,是不是给男孩儿准备房,女孩准备车,都是极简单的数学题目。
有人不让你生,或者让你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能力。不要自己已经活的辛苦,再凭空造几个苦命的娃娃了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