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已久,是所有炎黄子孙们特别重视的大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并列入中国人民的四大传统节日,并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进入五月,气温逐渐升高,各种瘟疫有所抬头,由于过去医疗水平比较低,老百姓端午节在门上插艾草或悬挂大蒜等物驱瘟、避邪。为了不让孩子受到瘟疫的侵害。在夜里,大人们趁孩子熟睡时,给孩子手上、脚上、脖子上系五色丝线,取“五花大绑”把孩子长久地留在身边之意,也称绑“花花线儿”。虽说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却渗透着中国老百姓浓浓的护犊情怀。
是一种对爱的表达。
端午节,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色彩。 在饮食上有很多地方有吃粽子的习俗,即用苇叶或竹子叶包上江米和糖、肉类做为粽子的馅儿,清香可口,回味绵甜!所以端午节又称粽子节。而在北方则有另外一种讲究:在端午节前后,每家每户都要支起油锅,烫面,包糖……做很多糖糕又称油糕。在端午节前几天,亲戚朋友们相互赠送。 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元朝。元朝是塞外的游牧民族,他们进入中原后,对老百姓的统治,腐朽、残暴。他们为了方便监督老百姓的言行举止,在每一户安排一个元人做户长,每一户的第一碗饭必须先孝敬户长享用。更有甚者,在老百姓的大婚之日,第一夜,由户长先跟新娘子睡觉……如此种种劣迹,致使民怨沸弗,怨声载道……中原百姓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元朝统治阶级做岀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据说,端午节,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中原的老百姓把元朝的统治者叫做鞑子,他们对鞑子们的暴行早己恨之入骨,有几个有头脑的聚在一起,商量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做糖糕时,把信息放糖糕中,相互传送,决定在五月初五这天,统一行动,诛杀鞑子。 由于信息在糖糕中受到损坏,致使信息没法辩认,造成行动失败,并且受到了更加残酷的镇压。 于是端午节在北方有些地方也被戏称为耽误节! 有些地方有赛龙舟的传统,据说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那个写离骚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国破家亡之际,在端午节这天投江明志!老百姓点齐灯明火把,开着船争相寻找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赛龙舟就是为记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而传承下来的! …… 其实无论那个节日,都喂饱无不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或对某个特殊日子、特殊人物的怀念与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