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我要讲个公开课。
讲什么?先是把课本翻了半天,挑来拣去,终于选定了一篇课文。
怎么讲?先找以前的课件,再到网上去搜课件教案。
最后,通过对这些教案课件的比较、选择,我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写出了自己的教案,做出了自己的课件。
可是,这个东西真的是我自己的吗?我可以美其名曰借鉴,但里面有多少东西是自己的呢?
上班这么多年了,教材变了好几次,最近的一次变化也有八九年了吧?固定的教材,渐渐形成了固定的教法。
后来,网络兴起,我们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得到别人的教案课件,仅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甚至不需要代价。
我们觉得这样的资源共享很好,我们打着借鉴的名义,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成果。
可是,今天,仔细想想,我突然发现,我正在借鉴中失去自我。
还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每天埋头办公桌,认真地写教案,小到上课要提问的每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都要在教案上一一呈现。甚至还要把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也考虑再三。
每一个教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可现在呢?我已经习惯从网上去找自己想要的课件,稍作修改,照着课件写好教案,就可以拿来上课了。真轻松啊!
尽管课堂上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好引导,但是,就整体来说,这些东西真的是自己的吗?
我渐渐发现,自己正在失去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地想去网上搜一搜,看到自己认同的,就拿来使用。
这样做,不用思考,不费劲,可以省下时间去做其他的事,自己喜欢的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沉浸在这样的轻松里,还为自己的“机智”而暗暗得意。
可就在今天,我突然怀疑自己了。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我还是我自己吗?我的教学还有意义吗?我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能有创造力吗?
长此以往,我的教学将一眼可以望到头,还有何意义?
每年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地区的文化也是不一样的,别人的、先前的经验,有多少可以借鉴?
而且,我真的是在借鉴吗?恐怕更多的是打着借鉴的名义,在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吧?
也许别人把资源上传本来就是为了共享,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失去了自己的底线。
借鉴是为了让我们借助现有的资源,成就更好的自己。如果我们仅仅是借用,那就失去了借鉴的意义。
借鉴本来是个褒义词,我不能用自己的惰性把它变成一个贬义词!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也有独一无二的思想。愿未来的我,可以保持独自思考的能力,哪怕稚嫩,哪怕辛苦,也要有自己的思想,也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学生,教会我的宝贝,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我正在借鉴中失去自我,但我开始反省了,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