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
续:‘一’的境界

续:‘一’的境界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0:56 被阅读0次
    《一》----作者:李率 

    是道场。----李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摘自《论语·里仁》)孔子的‘一’是什么。我们说这个问题,还要从《四书》整体去看。当你初读《四书》时,读第一遍,你可能是迷茫的,片面的。当你全读过之后,认真地去参研,去论证之以后,你便能从一个宏观地角度上,叫做:“取之左右逢其原”(摘自《孟子·离娄下》)。这个时候,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就是说,你真正理解了而不是再像初读时一样感受到的都是孔孟地“只言片语”了这叫做自得之

    我们看书,看古书,看《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为的就是这三个字,叫做:‘自得之’了。你是为的让你自己‘有所得’。而不是指着他(既:指着《四书》)炫卖技艺,与炫卖技能了。《四书》里没有技能。孔孟也不教你种地地技巧。孔子自己也说了,子曰:“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摘自《论语·子路》)简而言之,就叫:《四书》没教你怎么’,但是《四书》告诉了我们怎么’。如果你不愁生,或者说,叫:不贪生,你只想追究‘我这一生,该怎么去活着’,那么,你可以考虑,去参读《四书》,《五经》了。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之一个方向。既:‘如何去活’地问题之方向了。道理,是这样地。一样的。我是走的这个路子,顺带把部分佛经,也参研了。包括了《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等。《六祖坛经》的几个版本我都读过。但是我个人认为,文字这种东西,他是有‘通用性’地。当我从宏观上读完这些古书之后,加上我自身地理解,与认识,最主要的,是我一直有写文章地习惯。通过我在自己文章当中不断地推理,论证,与推理、总结。这种行为方式(既:通过某种方式,多为写文章,推理认证、推理总结)在西方称为理性主义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方法’,他需要一个人文采方面儿地天赋与对于哲学地兴趣二者缺一不可。显然,具备这两种特点的人,也是他的命了。我们暂不说‘命’地问题,只是说这些文字,这些古书里面所讲地内容,譬如:心,譬如:诚,譬如:空,譬如:仁,等等,等等。这些字怎么理解。他显然不是一句口头禅。而,也只有等你自己真正理解了,之以后,他才能真正属于你自己。这就是:‘自得之’的意义了。‘自得之’有法,这种‘法’,各人各不相同。孟子说,“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摘自《孟子·告子上》)这在我看来是真地。因为我是通过‘理性主义’(既:写文章)而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理义之乐。这种极高明且起点与门槛颇高。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四书》并不适合每个人看要各方面条件允许你才能真正学懂并活学活用了。道理,是这样地了。一样的。《四书》本身是一种活学,他与生学对立但并不冲突。‘活学包括且不局限于《四书》《五经》《道德经》以及许多佛经......等等的他们《四书》《五经》......都叫做:‘活学

    但活学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因为他只有活用’,而不教:‘用生你用什么生存

    他不像开挖掘机和学做厨师......活学只让你成为一个好人。并且,活学地最高境界,也是做一个坚定地好人了。道理,是这样地了。一样。所以,我们说:读书明理,有“用”吗。没有‘生’方面儿的用。这是读书明理地正道。(读书明理并不是为的拿来炫卖技能因为一个真正地读书人他就没什么技能……所以在‘一贯’(既:吾道一以贯之......)地前提下,还得保证自己地:生存。当然,人生在世,不仅仅是为的:衣食,住行。所以衣食住行以外就是:‘的问题是孔孟讲地问题了。道理,是这样的。所以,什么是孔子的’,这里,我也可以给出一个基本地解答,孔子的’,就是忠诚二字。孔子用忠诚’,贯穿了他地一生这是他地核心思想也是他地做人准则了

    孔子一生离不开‘忠诚’。无论他干什么,这就是他地:‘一’。而我们修道我们学习也是为的靠近这个’。为什么叫:“修”道呢。因为我们人,每一个人,通过成长,以及自身周边环境地影响,等等,我们或多或少地偏离了道。所以,我们要‘回’道。这个‘回’,又叫:拨乱反正。所以,“拨乱反正的过程就叫:‘。‘修’是让我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回归:‘一’。一就是:“轨道”。我们沿着这条轨道走既叫有道了。孔子用这个‘一’,贯穿了他地一生。所以,当你有了’,当你回归了之后就上道了。就这么简单嘛。道理是一样地。

    有人说,夫子之道,是“忠恕”。为什么你说,是‘忠诚’呢。因为(所谓)‘忠恕’,是曾子说地,是门人问曾子,然后曾子站在曾子自己地角度上,答出地:‘忠’,‘恕’。实际上对于孔子自己来说,既然有了‘忠’,那既无所谓“恕”,与“不恕”。忠是‘高空性’或者说,叫:‘高理性‘地体现。他在之上:‘’),地后续。当一个人有了‘仁’以后,既:出情入理,他才有可能“超越仁”。所谓地‘超越仁’,就是高空性了。就是: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摘自《中庸》)为什么喜怒哀乐不发因为“君子时中”。君子时时刻刻,都处在:中(地心境上面)。所以‘喜怒哀乐’可以不发。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未发’,与‘和’地态度,在旁人看起来,就像是:‘恕’了。实际上对于孔子个人来说,只是:诚。只是‘诚’。因为有了‘中’,就无所谓“恕”,与“不恕”。他不会真生气,也不会真高兴,而只是:诚。就是之上,超越了理性,就是:忠诚了。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修’,我们‘拨乱反正’,这个‘正’(拨乱反正之‘正’),即是:致‘忠诚’了。道理,是一样的。有了‘忠诚’,我们既能回归‘道上’。而后便处处是道场处处念忠诚了。忠(诚)其一生,就叫:尽天命了。那便是:‘一’的境界。

    那便是‘活’的最高境界。----作者:李率 己亥年 八月廿九 自家中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续:‘一’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xa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