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宁,作为大运河的码头城市,随着水运功能的衰微,值得拎出来说说的地方还真不多,玉堂酱园算一个吧。
工作时,曾多次主创介绍济宁的纪录片,提到运河的时候,总不忘捎带上玉堂酱园。记得在解说词里,就有过这样的话: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济宁凭借“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地理优势,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一跃成为运河沿岸的重镇之一。
这时,一个叫戴玉堂的苏州商人,顺运河北上,来到了济宁。不久,一家字号为“姑苏戴玉堂”的酱菜园子,便应运而生。
据记载,玉堂酱园始创于公元1714年,也就是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从那时起,玉堂酱园,便成为了济宁的一块招牌,一张名片。
我小的时候,常听大人支使孩子的活就是,去玉堂酱园,打酱油,买咸菜去。
玉堂酱园里的许多品种,都是老百姓的餐桌上的上品,如豆腐乳,臭豆腐,合锦菜,腌黄瓜,腌包瓜,还有最爱吃的,豆腐干。
那时的生活水平差,熟菜吃不起,咸菜是主角,一顿饭,一个馒头,一块豆腐干,就是最完美的佳肴了。
今天突发兴致,与先生专程去玉堂酱园购买酱花生米等咸菜,旧地重游,便想起了这么多。
当然,还有很多。……。
如今的玉堂酱园,几易其主,几经变革,老的手艺,老的传统,丢掉不少,在历史的某一段时期里,几乎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沿。
还好,还算有明白人,终于重整旗鼓,拯救玉堂,打出了中国老字号的招牌,使玉堂酱园这一老济宁的标志,再获新生。
然而,许多失去的东西,恐怕已永远的失去了。比如手艺,秘方,及外行人难以说清的东西。
我小时候的家,离玉堂酱园不过几百米,每天上学放学,都会从酱园门口经过。玉堂酱园对于我,是一处童年的烙印。
所以今天一到酱菜园,我便有一种莫名的兴奋。看到酱黄瓜和酱花生米,止不住的要垂涎三尽了。
看到咸菜会流口水?年轻的售货员听我这么说,微笑着,流露出不相信的表情。
但先生说,阿姨这话是真的,对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看到咸菜,真会流口水呢!
瞧这一趟酱油打的,既打出了历史,打出了沧桑,更打出了童年里的许多趣事与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