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从秦境出发到达楚境。
六十万兵力,即使是在战国后期,也是相当庞大的一支部队,是秦王朝的倾国之兵。我们知道,秦王政生性多疑,将六十万的兵力全权交给王翦,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心中肯定充满了不安。
这一点,王翦看的很明白。
为了稳定秦王,以使自己能够在楚境拥有完全的战争主导权。他对秦王耍了一次政治手腕。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不仅能够统兵陷阵,决胜千里,还能够在政治上游刃有余,安然若素。
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向秦王政大肆索要良田、屋宅、园地,而且在出兵攻楚之后,他还连续派遣使者回到咸阳向秦王政表达他的这种意愿。
王翦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为子孙置业,其实正好打消了始皇的怀疑。使他能够在前线安然用兵。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招是十分有效,自始至终秦王政都没有干预他的军事领导权。
王翦到达楚境,便让部队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深沟高垒,进行固守,这种布防充分显示了王翦的战争艺术。
为什么呢?
这三地在地理位置上成“品”字形排列,互为犄角,这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占尽了地理优势。而且王翦还严令部队不许出战。这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楚军和赵军是战国里面最能打硬仗的两支部队,而且楚军刚刚击败李信的部队,士气正旺。和这样的部队对垒,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甚而满盘皆输。
二是秦国已经灭了韩赵巍三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无论是粮秣运输,兵源补充,还是后勤补给等等问题都解决了,已经具备了打持久战的基础。反观楚国则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这时候都已经远远落后于秦国。
一个弱势,一个强势。以弱势对抗强势,这仗就很有意思了。怎么打?是一个技术。能不能打好,则成了一种艺术。具备这种战争艺术的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比如我们后面要讲到的韩信,项羽都是具备这种战争艺术的人。
项燕不行。
为什么呢?
项燕也许当初看出了王翦的意图,做出了如下部署:
将楚军主力屯兵淮河北岸,深沟高垒,以静制静,等待秦军的攻击。对于楚国来讲,这是一种相对安稳的战术。事实上,如果他真的去这么操作的话,那么楚国不会那么快亡国。
楚国的战斗力毕竟在当时是相当强大的,虽然到了战国末期,诸强都已经被攻灭,但以楚国的实力对抗秦国,还是有的一拼的。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史记》记载: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分析这句话,我觉得这里面很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因素。否则以项燕的能力,怎么会出现“数出挑战”这一结果呢?
中国古代战争决定胜负的原因,除了兵力的多少,兵源的优劣,统帅的决策外,还应有一些加载项。比如:皇上是否英明、粮草是否充足、天气气候是否适宜、地理条件是否优越、士气是否旺盛等等。之所以把粮草提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前面,是因为我觉得中国有很多次战争,最后的胜利都是从粮草一项打开了缺口。比如巨鹿之战,项羽首先攻击的就是秦甬道。
什么是甬道呢?就是为了运送粮食,而修筑的两侧筑墙的通道。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但他却从来没有上前线打过仗。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无论刘邦在前面怎样折腾,他都在汉中、关中一带默默的给予兵源和粮秣的支持。所以,汉朝建立后,刘邦做了龙庭,给大臣搞功劳榜的时候,萧何第一。当然任何战争的胜利最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民,这个我们略过不谈。
现在再回到项王之战。
项燕数出挑战,可能就有皇上和粮草两种因素的影响。
楚王负刍远不如秦王政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这两人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史书记载,楚王负刍数次令项燕进攻王翦无果的情况下,甚至责备项燕有怯战思想,基于这种情况,项燕只能“数出挑战”。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粮草补给的问题,楚国国力日衰,秦国正如日中天。而两相固守的消耗战打的是国力基础。显然楚国不具备打消耗战的基础。
无奈之下,项燕求战。
王翦固守不出,而且还每日让士兵洗沐,并吩咐下去好吃好喝好招待,这还不算,他还能同士兵同桌共食。要不说王翦是老狐狸吗?就这么个养法,绵羊都能养成老虎,何况虎狼之秦。等到了士卒憋的投石跳远的时候,王翦乐了:
士卒可用矣。
秦军不出,楚王催的又急。项燕试图引兵向东。
他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出的这种部署,史书没有给出解释,透过历史的复原我们也无法看出他的真实目的。
但他的这种部署却显然给秦军创造了绝佳的尾袭机会。将后军暴露给了敌人。
王翦很快发现了他的这一漏洞,并紧抓战机,从后面发动尾袭追击。这是项燕对付李信时用过的一招。现在又被王翦用来摆了他一道。
这种情况下交手,项燕的胜算接近于零。
首先双方的士气已不可同日耳语。秦军经历了长期固守,求战心理强盛,兼且又是从楚军的背部发动攻击。
而楚军因为突然面对秦军的攻击,心态上已经乱了。士气自然大受打击。并且楚军在东奔过程中又为涡河所阻。
其次楚军是松散的联盟式阵线,各部族之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领措施,向心力不强,打胜仗的时候,大家好吃好喝,还好说,一旦遇到点挫折,便会分崩离析,集合的快,散的也快。
这种情形下,楚军大败。
项燕一直被王翦追到蕲南,被乱军所杀。
这一年是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二二三年。项羽九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