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礼拜,我的姐姐迎来了她们家的新成员,一个八斤四两的胖闺女。刚生下没过多久,我就去看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刚出生的小孩子,身体红红的,五官缩成一团,在襁褓里蠕动着,嚎叫着。充满了生的活力。
我看着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犹如一颗种子刚刚破土而出时的那种孱弱,又像是日出东方那般的勃勃生机。我为她的到来感到惊喜。
与生相对的便是死。
中国人喜欢“生”,但是很忌讳“死”这个字眼,好像这个是什么禁忌话题一样,说出来就像僧人喝了酒,回民吃了猪肉一样。
我记得看过这样一则墓志铭,“我们的小宝贝在这个世界上呆了21天,它好像对这个世界不太满意,于是它走了”。这是外国一对夫妇为他们只生存了21天的宝宝写的,而我们中国人就很难做到这么坦然的面对死亡。
我经历过死亡,所以我更加欣赏那种乐观对待死亡的方式。
在我看来,死并非只是一种干巴巴意义。它不仅是属于死者的,更是属于生者的。
上高中的时候,外公走了。他就这样从我的世界消散了,我永远失去了我的外公。每每想起,我就痛不欲生。
可是我并不能做什么。我只能憎恶时间的无情,然后每天与悲伤为伴。那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直到有一天,我梦到了外公。
梦境中的他端坐在炕头,我就想往常一样,提了大包小包去看他,他不说话,就那么看着我,我仿佛都忘了他已经走了,一切都和平常一样。然后我从梦中哭着醒来。
我意识到,他还在。就生存在我内心的某一个角落。然后我意识到,可能逝去的可能不是外公,而是我。那个作为孙女身份的我。那个活在外公记忆里的我。
从那以后,我常常会想起外公,也不那么难过了,碰到他喜欢的东西我也会买下来,然后放到自己的书桌上,就好像他一直陪着我。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遇见很多人,每个人眼中的你都不一样。当一个人逝去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版本的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而死者,他就在你记忆的深处。只要你还活着,他也就存在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