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一)

作者: 章海萍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14:39 被阅读0次

        《乡土中国》属于“大家小书”系列丛书。所谓“大家”,一方面意味着作者是大家,另一方面是写给大家看的;所谓“小书”,是就篇幅而言,篇幅较小。原本以为篇幅小,普及性强,应该是本容易读的书,奈何才疏学浅,知识简陋,读起来感觉学术性太强,很多章节读了似懂非懂。

        我幼时也在农村成长,对中国基层乡土社会应该并不陌生,但时过境迁,我离开生长的小乡村多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飞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已然陌生。

        作者费孝通所言,“乡土社会并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力求回答一个问题——“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乡土社会的“土”。中国基层社会确实是乡土性的,而乡下人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土”,土头土脑,土里土气。不用带着藐视,我们民族原本和泥土是分不开的,是长在土地里,粘在土地上的,靠土地谋生的。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空间上不流动,在关系上是孤立和隔膜的(村和村之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对人、对物是熟悉的,只需要“习”得,不需要去“学”,他们的土气无法去应付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年轻一代,包括以我为代表的70后,虽然也来源于乡土社会,但没有选择和泥土扎根的工作和生活,自然也无法理解乡下人对土地的执着和热爱,但读到这一部分,我渐渐地理解我婆婆在老宅拆迁后长期的悲伤和抑郁,拆掉的不仅仅是老宅,还有他们熟悉的不需要练习的社会、人情和关系,对于前些年拆迁引发的很多社会问题也能在这里找到一些答案。

        乡土社会的“愚”。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在很多在城市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方面不如城里人,在文字文化方面不如城里人。乡土社会的文盲,并非处于乡下人的愚,而是乡土社会的本质。文字和语言都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在熟悉亲密的乡土社会,反复地在同一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我对文字原本是有着极端的肯定和认可,但也必须承认文字表达的间接性和不完善性。所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书信文告的地位大受影响,如此看来,视频的发展将是大势所向,比如,快手、抖音、B站的发展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乡土社会的“私”。中国乡下人最大毛病就是“私”,没有团体概念,只有自我,这是因为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格局所造成的。相对于西方的团体格局,就像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界限分明,团体是个中心架子,个人对于团体而言,是平等的,团体不能抹杀个人;而中国的社会格局好像是把石头丢在水面上发生的一圈圈波纹,主要关系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的差序,一切价值都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正是这种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西方有了虔诚的宗教和宪法观念,而差序格局的社会,成为了无数私人关系达成的网络,网络上结附着不同的道德要素。我向来也承认国人的自私,但未深究其文化和社会原因,现在想来,国人缺乏团体道德,但重视以自己为中心的,关系亲疏的私人道德,所以才能更好地理解儒家的一些人伦道德,理解必须要先修身,再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理解有人会为了自己牺牲家,为了家牺牲党,为了当牺牲国,为了国牺牲天下。

        与我而言,这本“小书”有一些挑战,重读第二遍时,我将前五章的内容进行了自己的归纳和理解,后续的内容,还得继续花时间去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az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