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帮着弄国培,最大的收获在于共同备课,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通常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些局限的理解和感受,大家在一起讨论,综合大家的想法,形成头脑风暴,最后确定主要的理解,取得大家的共识,那么这篇课文的关键点和疑难处也就比较明显,确定教学点也就顺理成章。
为什么共同备课,也就是讨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这么大的作用,我想很大程度上在于,每一个教师掌握的语文知识不一,仅仅依靠个人的知识容量无法完全正确的对课文的解读。这就是为什么教师是一个共同体的原因了。
昨天从华兄讲述他做的一个实验,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备课,使用同一篇课文,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备课后,先老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学生谈,结果令语文教师大为震惊,我们通常认为学生不懂的,不会的其实学生都会,教师看得懂的学生也看得懂,甚至比教师看得更深。可见我们通常预设的学情是假学情,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是多么无知!一篇课文,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能看到能看到的,不能看到的都看不到,根本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缺少相应地语文知识,比如文学理论知识,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等。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也说明,单个语文教师掌握的语文知识是有效的,并且可能是无效的,所以讨论和共同研讨就很有必要,坐在一起研讨,才能发展自身的优势和局限,然后发扬和改进,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教学是一个集体,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合力解决出现的问题。
写于上师大东九
网友评论